钱德年
在新的社会图景下,如何处理好价值观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如何构建核心价值观解读和教育新模式?石芳的近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书(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较好回答了这一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推进,与全球不同国家交流更加广泛,在此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文化、乡村与城市文化、本土与外来文化、东方与西方文化、精英与大众文化、主流与亚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日渐深入,碰撞与抵触越发显现。外加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巨大影响,一元独大的信息传播模式被去“中心化”多元信息传播方式代替,多元文化形式大行其道。作者在书中提到: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转型是促进多元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构成了教育发展的当代语境。
人们在面对文化的传承与革新做出选择时,经常面临困惑。作者在书中强调,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人们心中对统一法则的深切渴望。
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理论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合法化危机》一书中指出,当代社会合法化危机的核心是价值观危机。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各阶层成员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整个价值观体系的支柱,发挥着统摄和引领作用。在多元文化时代,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争夺话语权和受众“地盘”,社会价值秩序遭到破坏,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弱化,公众面临选择困惑,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
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是国家软实力和民族主心骨。书中从核心价值观构建个体的精神家园、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软实力方面论述了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合法性。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对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和概括,比如美国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日本的忠诚意识、集团意识;新西兰的优秀、创新、多元化、平等、生态可持续性。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首次概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努力铸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不仅是国家意识形态意志的体现,还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书中强调,真正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本质上能够做到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相互协调。
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其一元主导性与社会价值多元表现势必发生冲突,学校在肯定和维护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的同时,还要重视多元价值观的客观存在,努力做到一元与多样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和路径的选择,将决定教育的最终效果。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引起受教育者心底的共鸣,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如何将有意义的教育内容让受教育者觉得有意思,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是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价值多元化的复杂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与人的交流和影响更加迅捷。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充分重视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还必须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构建社会、家庭有效参与的新型教育格局。书中从价值观教育法律规范、发挥大众传媒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和稳固学校教育主渠道三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整合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