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赫,周亮亮
(中国气象局 a. 政策法规司;b.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关于绿色化经济理念的几点思考
胡赫a,周亮亮b
(中国气象局 a. 政策法规司;b.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绿色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最新概括,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全新的价值理念,全新的评判标准。绿色转型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保障,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合作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绿色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资源能源效率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绿色化程度不断提升。进一步推进绿色化进程,要从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意识绿色化、政策目标绿色化、制度保障绿色化等多方面发力。
绿色化;内涵;意义;展望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绿色发展作为指导“十三五”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强调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凸显了绿色化经济理念的战略地位。
(一) 绿色化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
绿色化的核心是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协同提升。所谓突出位置,即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引领作用;所谓融入,即要协调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方式拉动GDP增长,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也要打破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二元路径。绿色化要求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倡导的是集约、高效、循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其本质是全新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二) 绿色化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
绿色化是一种新的价值观。绿色化引领美丽中国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诉诸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绿色代表着健康、和谐、持续,绿色化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能无节制向自然索取,甚至竭泽而渔,更不能向自然“开战”,人为破坏自然。绿色化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型财富观。财富是有货币形式的,也是有生态形式的。绿水青山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当前,绿水青山这一生态财富的价值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伴随长期的粗放型增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1]39,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树立新型财富观,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座山”的论述,正确认识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辩证关系。
(三) 绿色化是一种全新的评判标准
评判工业化、城镇化是否为新型,农业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做到了绿色化,即资源是否节约,污染是否控制,生态是否得到了保护。绿色化作为全新的评判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和引领作用。坚持绿色化的评判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走出唯GDP论英雄的误区。一些人片面地把政绩简化为GDP,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口袋鼓了,高楼大厦林立了,就对得起自己的位子,就是干出了政绩,而不管雾霾压城,河水变臭,山头变秃。习总书记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富一方百姓是政绩,保一方平安,养一方山水也是政绩”。因此,推进绿色化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绿色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绿色指标的约束性,让法制和制度为绿色化保驾护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绿色化进程能否顺利驶入快车道,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 绿色转型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即是从不顾及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过渡到就生态论生态的简单二元论,再过渡到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辩证观。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绿色转型是由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不和谐向和谐转型。为此,我国加大了重大生态、环保工程、节能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我国生态环保投入达3.4万亿元[3]。
(二) 绿色转型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根据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民生福祉的重要问题。李克强总理指出:“作为政府,有责任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在充分提供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同时,更多提供生态产品。”[3]对于绿色发展,我国越来越在微观上把目标明确地引向最大惠及公众生活的层面,如:发展绿色交通,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倡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海绵城市,恢复城镇生态系统;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从消费端引领生产方式变革。
(三) 绿色转型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绿色转型催生了规模庞大的绿色环保产业,孕育了前景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催生的节能环保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的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全新市场;无论是化石能源清洁发展衍生的产业链,还是非化石能源推广开辟的国内外市场,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拉动绿色消费增长、容纳绿色就业的新动力。据统计,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5.3万亿元,远远超过“十二五”4.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5]。
(四) 绿色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是我国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绿色转型本身就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涉及发展理念的提升和社会利益的调整。这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直面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加快价格、财税、金融等行政管理的改革调整,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资源环境治理等监管制度,健全评级考核、行为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资源环境领域法制建设[3],使绿色转型发展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
(五) 绿色转型是对外合作的重要途径
全球环境问题涉及臭氧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水资源利用、污染物跨境转移、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关系各个国家未来的生存发展。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持不懈地推动绿色发展,将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遇,带来更多的福祉。我国把绿色转型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注重加强同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环境合作,引进并吸收先进理念、治理技术、管理模式和有益经验[3],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鼓励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合作,研发绿色环保技术,发展绿色环保企业。我国积极参与并推进国际环境公约的履约工作,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并同世界各国一道,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为共同推动人类环境与发展事业做出贡献[3]。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不断取得新成效,绿色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一) 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8.2%,高出第二产业5.6%[6]。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49.5%,较2014年上半年提高2.1%。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此外,高技术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201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工业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6],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同期,节能服务业同比增长23%,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逐步形成。
(二) 资源能源效率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大幅提升。2014年是“十二五”以来能耗降幅最大的一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上年降低了6.3%,较2011年下降了19%[7];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6.9%,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提高了3.5%[8]。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11.2%,比2013年提高了1.1%,比2010年提高了2.9%,距“十二五”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11.4%的目标,仅差0.2%。
(三)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年均6%的碳排放增长速度支撑了年均11.2%的经济增长速度,碳排放强度下降约21%[9]。2014年是近年来碳排放强度降幅最大的一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3年下降6.2%,比2005年下降33.8%[10]。其中,四项主要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提前半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指标[11]。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酸雨面积已经回复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12]。另外,全国5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20%[13]。
(四) 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
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11]。2013年,全国森林面积达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3%,森林蓄积量为151.37亿立方米,较2011年提高10%,其中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14],森林植被总储碳量目前已达到84亿吨[15],生态修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国湿地面积达5360.3万公顷,湿地率为5.9%[16],湿地面积继续扩大;2010年,我国草原植被覆盖率达53.6%,比2010年提高了2.6%,草原生态持续恶化态势得到控制[17],一些流域土壤侵蚀速度也有所放缓,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好转。
绿色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最新概括,不仅涵盖生态文明建设,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需要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因此,推进绿色化要从如下几方面发力:
(一) 生产方式绿色化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将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绿色产业,提高经济的绿色化程度,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18]。
第二,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我们要通过关停并转、限大压小、节能环保等措施,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以节能环保技术和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按照绿色化要求,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第三,推进新兴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我们要着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19],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新兴产业的支撑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扶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经济绿色化护航。
第四,构建绿色化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离不开能源结构的优化。我们要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方针,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化石能源的绿色开发,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和利用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二) 生活方式绿色化
第一,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能有效推动全民的生活方式加速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和文明健康转变[20]。我们应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积极引导公众少用一次性用品,拒绝过度包装;使用节能家电、节水器具、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实行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服务业,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第二,加强绿色化宣传教育,养成生态自觉。我们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绿色理念,弘扬生态道德,推广生态文化,在全社会倡导“要舒适不要奢侈,要消费不要浪费”,提升全民族的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倡导理性的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曝光奢侈浪费等反面事例,宣传典型经验,汇集绿色正能量,形成关爱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和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21]。
(三) 理念意识绿色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绿色化引领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理念先行。
第一,树立绿色忧患意识。即人类面对“黑色”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而自发产生的对自身未来的一种忧患意识。这是人类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开端。
第二,树立绿色责任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任何组织、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和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第三,树立绿色科学意识。只有以科学的态度认知自然生态系统,才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才能更加高效地以高新技术手段修补受损自然生态系统。
第四,树立绿色价值意识。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括蓝天、绿地、净水在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是社会总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在一定程度上讲,绿色资本、生态资本的增殖,生态容量的扩大,能提升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高度。这是理念意识绿色化的高级形态。
(四) 政策目标绿色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绿色化进程,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确定符合绿色发展容量的经济规模。即基于当前生态系统状况,合理确定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由于市场主体的冲动性、市场自发调节的滞后性和信息不完全性,市场自发调节无法确定合理的绿色化目标,只有政府才能做出顶层设计。
第二,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即将绿色资本、生态资本计入社会总财富之内,合理地确定总财富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分配原则与比例、在当代人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原则和比例。确定了经济规模后,许多绿色资本、生态资本由充足变为稀缺,这些“新的”稀缺资源也是可以赋予产权的。新赋予的产权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国家的,绿色资本、生态资本大部分是公共资源。由产权所带来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项权能也属于相应的个人、集体或全体人民,不能被随意侵占。
第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绿色资本、生态资本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在各种用途间的最有效配置。在确保分配公平的前提下,明晰绿色资本、生态资本的产权后,这部分工作可以由健全、成熟的市场配置实现。政府在具体的资源配置中,主要发挥的是宏观调控职能和制度保障职能。
(五) 制度保障绿色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绿色化引领,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绿色化制度体系,形成“硬约束”的长效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落实责任,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建立绿色化绩效考评制度。我们要研究制定可操作、可视化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22],纳入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大幅增加考核权重。考核结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真正发挥考核评价与选人用人的“指挥棒”作用。
第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我们要在产权制度上,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登记,明确产权主体,明晰产权关系;在用途管制上,确定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分级,梯度利用。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使分配制度[23]26,有序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24]15。我们要科学地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加快建立让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机制,即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生态受益者或地区通过多种方式对生态功能区实施补偿。只有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才能使生态保护者肯出力、愿意干,守住绿水青山。
第四,建立资源环境治理和监管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监管,离不开监管队伍建设。对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切实提高法律制度执行力;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监管制度[25];坚持信息公开,健全多元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健全举报处置机制,把生态环境真正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第五,建立环境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坏赔偿制度[26]。我们要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对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国家下达的任务没有完成,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1).
[3] 李克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N].经济日报,2012-12-13(3).
[4] 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1).
[5] 寇江泽.中国环保产业迈步“走出去”[N].人民日报,2015-11-21(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2015-11-3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 t20150226_685799.html.
[7] 高世楫,王海芹.发展生态文明的“指南针”[N].人民日报.2015-02-29(7).
[8] 林兆木.“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N].光明日报,2015-11-16(3).
[9] 徐华清,柴麒敏,李俊峰.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贡献[N].光明日报,2015-07-02(5).
[10] 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 为中欧关系全面推进注入新动力[N].人民日报,2015-10-19(2).
[11] 寇江泽.生态环保力度 空前成效显(数说“十二五”)[N].人民日报,2015-10-17(6).
[12] 张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N].人民日报,2015-10-10(7).
[13] 把“小气候”变“大气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N].人民日报,2015-10-26(21).
[14]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9—2013年)[EB/OL].(2014-02-25)[2015-11-30].http://www.forestry. gov.cn/main/65/content-659670.html.
[15] 寇江泽.我国自然资源退化趋势正在扭转[N].人民日报,2015-10-26(15).
[16]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摘要)[J].国土绿化,2015(3):10—13.
[17] 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J].中国畜牧业,2015(8):18—31.
[18] 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N].人民日报,2015-03-25(1).
[19] 李裴.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09(7).
[20]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EB/OL].(2015-11-16)[2015-11-30].http://www.zhb.gov. cn/gkml/hbb/bwj/201511/t20151116_317156.htm.
[21] 陈吉宁.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N].中国环境报,2015-06-05(1).
[22] 兰思仁.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为“硬杠杠”[N].人民日报,2015-11-16(7).
[2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5] 常纪文.垂直管理体制设计应把握两个关键[N].中国环境报,2015-11-18(2).
[26] 周亮亮.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瓶颈[N].学习时报,2014-12-01(A16).
〔责任编辑 牛建兵〕
Some Thoughts of Green Economy
HU He, ZHOU Liang-liang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Greening is a new way of development, a new value concept and a new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y. It can guarantee the benefit of people's livelihood,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deepen the reform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ince the 18thcccP,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as achieved,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has improved, and major pollutant emissions have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degree of greeniz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improv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at process, we should push more green project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mode, life style, idea consciousness, policy objectives, system security, and so on.
greening;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prospect
D61;F124.5
A
1006-5261(2016)03-0035-05
2015-12-01
胡赫(1982—),女,河北保定人,工程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