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中彰显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016-02-12 10:09冯俊超宋广成
体育科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传承发展核心价值观

冯俊超,宋广成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

武术教学中彰显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冯俊超,宋广成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新常态下武术教学以其传统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展示出了适合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团结友善的集体主义精神、灵活自由的教学方法、公平公正的教学管理以及和谐的育人环境等。对于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演进、武术教学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别从武术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应从中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武术教学,着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爱国,团结友善;适应社会,追求实践;融汇武德,传承国粹;植入文化,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

在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时代背景下,武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常态,武术教学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笔者选择武术教学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导向,并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二十四字”理论为指导思想,针对当前我国武术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师生关系呈现单边化、教学内容形式化、社会需求的差距、国家育人期望的理想化等进行探讨。[1]当前武术教学价值观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武术教学中思想认识较低,表现为缺乏民主的单边性,传统武术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一再被质疑;从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武术教学中凸显出来的是学生缺少自由发展的平台,更不能体现平等、公正的因材施教原则;从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教育部近期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相辅相成,着重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诚信态度、师生集体的友善氛围。[2]

1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演进

1.1古代武术教学的价值观

第一阶段:先秦以前,武术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运用于战事的需要。追溯中华武术起源,其产生于人类生存的技击需要,原始人类为了争夺食物或领地,冲突不断,人与兽斗是技击萌生的因素之一,而人与人斗则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武术的萌生。公元前21世纪,夏代建立,首领启为了镇压东夷的反抗,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他把军队集中到旷野进行击刺训练,这是最早的中国古代军事武术的授受行为。商末到春秋战国时期,射箭成为这一时期军事武艺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上至天子,下至普通人,无人不练习射箭。而且在贵族子弟的学校中也把射箭作为必学的“六艺”之一。这时以学校为载体的古代武术开始发展。第二阶段:隋唐五代至明清时期,武术教学趋于娱乐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武艺训练,他曾说:“我不要你们为我修建供我赏玩游乐的园林,只要你们认真练习武艺”。武则天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设置武举制,将习武作为一条进身之路,促进军队武艺的规范化。宋代以来,习武人士越来越多,民间出现了“社”“团”“馆”等练武团体,社会上更是出现了许多教授武艺的私人武师。如岳飞年轻时,先跟私人武师周同习射,又从师于陈广学习枪法,终成一代武技家。这一时期不仅军事武艺继续发展,民间以师徒相授的传统武术教学方式得以发展。[3]明清时期,武术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保家卫国、抵御倭寇。当然在朝代更替时运用于战争,其核心价值观就会倾向于政治和权利的需要。

1.2近代武术教学的价值观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清末民初,该时期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军国民教育,崇尚爱国主义,反对战争与侵略。鸦片战争爆发后,满清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度限制练武,但由于武术在民间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战乱不断,人们习武自强,民间的练武团体也越来越多。随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的提出,军事上逐渐用西方的兵操代替了中国传统军事武艺训练,中国传统武艺开始与西方“外来体育”相融合。第二阶段:北洋政府时期,该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武术教学核心价值倾向于军事发展。辛亥革命后,在一些社会名流和教育家“强种强国”思想的倡导下,各种武术团体兴办,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霍元甲等人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后更名为“中央国术馆”。另一方面,更多的拳师进入学校任教或兼职。1913年,各级学校的运动会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武术项目,1915年,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武术教学正是进入学校体育课。但这一时期,武术师资不足,教材缺乏,使得武术传授开展受到限制。1919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又使得中国传统武术教学受到冲击。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时期,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转变为保家卫国,强民强体,战胜侵略者,实现和平。战争时期,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表现出鲜明的军事化和群众化特色,一些武术团体和武术人物积极宣扬武术精神,并参加抗战,为取得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

1.3建国以来的武术教学

第一阶段:建国之初(1949—1978),武术教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为政治服务,强化国民的阶级性。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后召开了武术座谈会,探讨今后我国武术教学的实施工作和指导理念。国家体委还设立了“武术科”,学习苏联在体育方面的先进经验,武术被列为新中国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武术教学科目也逐渐地细化。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今,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转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发展素质教育,通过武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精神、诚信友善,优化武术教学,实现教学的公平公正。改革开放后,武术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重现生机,国家教委将武术纳入学校教学大纲,成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国家体育总局设立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武术研究院,此后各种形式的武术馆、武术学校相继成立,大大促进了武术教学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武术作为特定项目进入奥运会,这一时期,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武术教学,但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分歧,一种是以中国传统技击、套路为代表的武术教学,另一种是以现代竞技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教学。这两者在此后不断冲突又不断发展。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开始逐步解决武术进校难、进校后“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实质性地促进了学校武术教学。[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从国家社会层面对传统武术教学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时代背景下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1武术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教学是发扬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中国武术不同时期特别是当代学校武术教学的研究发现,教学中师生关系呈现教学活动“单边化”、教学内容“形式化”,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钩、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偏差。因此武术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播武术技能,传承武术文化,振兴中华武术的重任。而任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必须紧跟时代主题,不能偏离时代的价值观念。武术教学是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国家层面上展现出国家教育教学的文明与和谐;在社会层面彰显了要满足社会需要,体现社会公正、公平;在个人层面表现出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正如《学记》中讲到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理念,进而实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或成功体育的价值观,通过武术教学培育武德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5]

2.2武术教学主体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分析

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第一,在武术界有“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等尊师重道的口头禅。正是由于这种传统文化才有了今天众多的武术流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传承、发展、创新。这是中华武术绵延至今、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武术教学存在师资不足,质量不高的发展现状,如有的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足,大部分通过网络视频的模仿进行传授,抛弃了武术本身应具备的“精、气、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不能把握武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教学效率低。第二,教学方法不合理,缺乏对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练习、复习、再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利用教科书,当前的武术教师认为武术是一种身体的运动,过分看重武术技击,缺少理论的指导,这就导致武术理论与实践、武术技能与相脱离,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基本的武术技能却忽视了对武术文化的了解。[6]

教学的主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最积极的参与者。从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学生因素看,一方面,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武术,存在观望的心理状态,对武术教学科目了解甚少,没有坚持武术健身的习惯,导致在武术学习时学的慢,学不会,缺乏兴趣以及自信心。另一方面,在武术教学中,学生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任务,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课上学一下,课下便放到了一边,学生几乎陷入“课上学,课下忘,下节课接着学”的恶性循环之中,导致学习效果差。正如潘志琛教授所讲:“学生发展的现状表现为娇生惯养,营养过剩,懒惰、自私等,具体概括为‘软、硬、僵、钝、挺、高、残’,即为肌肉是软的,骨骼是硬的,忍耐是僵的,动作是钝的,肚子是挺的,身体指标是高的,身体协调是残疾的,我们已经沦落到人种弱化的地步。”学生在思想方面:表现为一种人格的弱化,认为武术教学只重技能表演,而没有更深入地去认识武术在高校中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2.3武术教学组织关系对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武术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有的教师能很好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教学效果好。但在武术教学中师生关系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武术的传授停滞不前。第一,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武术教学关系趋于“单边性”,导致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表现出的形式主义。第二,在教学中未能达成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教师未能客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学生则表现出不尊敬师长等行为。[7]所以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武术文化,并进而通过武术教学来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武术教学环境对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我们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体现在武术教学中:一是学校环境的不同,包括学校的文化环境,有的学校本身就是文科出名可能就导致对武术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忽视;二是地域环境不同,武术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各个地区又有其代表性的武术项目,因此在这些地区的武术教学中是提倡统一标准还是各具特色,如何更有效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不易的;三是区域经济环境的不同,相应的对武术教学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的投入也是有较大差别;四是各地区文化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有的地方重文轻武,有的地方重武轻文。这些因素使高校武术教学体现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为政治服务,有的为经济服务,导致高校武术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不一致、与国家期望产生偏差。[7]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教学的发展。因此,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武术教学氛围才能促进中华武术的健康发展。

3新常态下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3.1弘扬爱国,团结友善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创新发展体现在武术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师教导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其根本目的。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在核心价值观中也有体现。爱国是个人对祖国感情的依赖,热爱国家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责任和必备的素质。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热爱,在教授武术技能的同时灌输习武人士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是个人对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体现在学生中那便是热爱学习。武术教师要首先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武术教学中要根据武术人敢打敢拼、果断刚毅的特点,培养学生果敢、信守承诺的性格。“友善”强调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古代武术比试中就有点到为止的说法,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另外要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让他们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主题,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学习、多思考、善总结、善变通,使高校武术教学重现活力。3.2适应社会,追求实践

适应社会,追求实践,体现在武术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环境的不同,了解社会的需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流派众多,这也是武术自由发展的结果。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不要固守武术某一套路,要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武术项目来教学。“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武术教学中就是要让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其获得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法治”即公平和正义。这在武术比赛中体现得比较多,现代武术离不开竞技部分,武术教学也要注意这点,竞技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在比赛中一定要注意公正、公平,体现武术教学的法治性。

武术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武术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既要做到传授武术技能,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又要考虑社会人才的需要,做到培养高素质武术人才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模式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此外,人们练习武术一般是将健身、娱乐、防身自卫作为主要目的,而国家也在全力推进全民健身,这对武术教学来说是一个契机,高校武术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时代形式,了解社会对娱乐、技击和全民健身的需要,同时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参加全民健身的指导活动,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武术教学的教育价值与核心理念。3.3融汇武德,传承国粹

发展中华武术要立足于国家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精髓,在武术教学中要协调竞技与传统、文与武、术与德、击与舞等的关系,站在国家的角度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武术教学既要坚持和延续传统教授法,也要使师生利用先进运动与训练理论和传统武术文化知识使教学活动趋于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如课的开始部分,以一人俯身为桥其他同学渐次鱼跃前滚翻,“以武相聚”。第一,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武术理论课的武术之功效或实践课上基本步法的教授应互相结合,并给与学生对该内容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达到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这也是武术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在对讲授的内容的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指导对所讲解的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把新的感受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进行交互活动,同化所讲授的内容。第三,合作式学习。一般以“多人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性讲解后,由组长带领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再认识和巩固。第四,个人的自主练习。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再以个体为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自主地消化、吸收、巩固、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第五,根据情景变换练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学生能按一定要求完成某个练习之后,要增其难度,变换项目、场地背景条件,让学生在新情境之下进行练习。通过以上对武术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的优化设计,其目的就是营造出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传承创新武术文化。

3.4植入文化,和谐发展

武术文化是武术教学的灵魂,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文事者必武备,武事者必文备”,阐述了文武兼备的育人理念;毛泽东在其早期著作《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了颜习斋“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胜焉”,文人具有武备知识,说出了“文武缺一岂道乎哉”的价值观思想。以时代精神考量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植入文化理念,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播作用,能够引领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环境氛围更加温馨,学校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自由,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另外,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武术教学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体魄的同时,还应植入对学生的自强、和平、爱国、诚信、友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武术,练习武术、传承武术,实践培育武术教学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秉彝,李志方.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2(5):99-101.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8.

[3]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5.

[4]洪浩,孙向豪.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J].中华武术,2012(4):10-13.

[5]王建,陈俊钦.试探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核心价值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28-32.

[6]张华,杨阳.师生关系的背离与消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3):5-8.

[7]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103;278-279.

[8]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魏宁]

Foregrounding the Core Value in Teaching Martial Arts

FENG Jun-chao,SONG Guang-cheng

(Wuhan Martial Arts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normal, teaching martial arts for its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e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for schools,such as students’ patriotism,teacher professionalism,friendliness of the collective spirit of unity,freedom an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nagement fair and harmonious education environment.Research Contents: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of Wushu Teaching core values,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development,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martial arts to explore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subjects,in the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teaching content,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other systems.Studies suggest th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hould strive to practice the martial arts teaching core values and adhere to promote patriotism,unity and friendliness;adapting to society,the pursuit of practice.

Key words:new normal;martial arts teaching;core values;heritag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5-10-02

基金项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课题(HBFY2014013)

第一作者简介:冯俊超(1986—),男,湖北武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16)03-0005-05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传承发展核心价值观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