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生 朱震东 蒲悦文(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
在“四三二”模式下打造智慧型戒毒所的设想与对策
杨永生 朱震东 蒲悦文(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智慧型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智慧网络、智慧管理、智慧办公、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等概念应运而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担负着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神圣使命,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光荣职责。2015年以来,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正在全力推进“四三二”戒毒模式。这是省厅局党委立足江苏戒毒工作实际,放眼全国戒毒工作改革发展大势,作出的新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所谓“四三二”戒毒模式,就是根据戒毒人员在戒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将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划分为医疗监护期、脱毒管控期、康复矫正期、回归适应期,实现“四期流转”;根据戒毒人员构成情况和戒毒矫治流程,科学设置戒毒矫治空间布局,实行“分区管理”“分类戒治”“分级处遇”三分戒治;从构建大戒毒、大矫治工作体系出发,以强制隔离戒毒为中心环节,主动对接其他戒毒措施,在纵向上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推进戒毒工作融合发展,实现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后续照管等戒毒措施的无缝对接,实行“双向延伸”。
戒毒场所的智慧化是实现场所在“四三二”模式下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讨论在“四三二”戒毒模式下,打造智慧型戒毒所的设想与对策,以期能够更好提升戒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当前,全省戒毒场所已经顺利完成了从劳教向戒毒工作的整体转型,戒毒工作流程、体系不断健全,戒毒工作模式推陈出新,戒毒民警积极适应戒毒工作需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管教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各戒毒所已经全部实现了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收治大院内监控网络全覆盖,并直通江苏省戒毒管理局指挥中心。电子门禁、AB门、围墙周界报警设施等功能日趋完善,尤其是太湖所率先使用了无线定位报警系统和夜间起身报警系统,女所探索手机信号屏蔽措施,方强所探索民警使用警务通等先进科技工具,场所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些都为打造智慧型戒毒所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实践基础。
(一)正确认识打造智慧型戒毒所的重要性
戒毒工作是一项集惩戒性、治疗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工作。当前,全省已经进入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和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滥用毒品人员剧增,涉毒犯罪多发。尤其是吸食传统毒品人员呈现低龄化、区域扩大化、种类多样化的趋势。对戒毒场所而言,收治人员中精神异常、自伤自残、患有各种传染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负案在戒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场所安全隐患有增无减,给戒毒场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打造智慧型戒毒所,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手段,在戒毒所内构建功能完善、高度整合、实用高效的场所安防体系、教育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实现警情、戒情、社情、民情的有机融合,将所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充分整合,打造以“云计算”为载体、“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作格局,推动戒毒场所持续科学健康发展。因此,打造智慧型戒毒所,实现戒毒工作的科学化,是应对当前复杂毒情戒情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戒毒工作理念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已经实现了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的全覆盖。教育戒治中心任务深入人心,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轨道。戒毒医疗、戒毒康复等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戒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方式正在逐步成型,信息化条件下的所外就医、诊断评估、提前解除等执法标准和程序逐步完善。可以说,智慧工作的理念已经覆盖到场所安全、教育矫治、戒毒医疗、康复训练、生产劳动、队伍管理、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
(三)戒毒工作专业化水平初步满足智慧型场所建设需要
目前,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工作水平已经较以往有了长足进步。一是基础网络全面覆盖。虽然各戒毒所基础网络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覆盖省局和全省各戒毒所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已经基本建成。各所建成内网主页及时更新所内动态,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等先进科技装备,即时、高效的警务执勤和办公方式正在逐步成型。二是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江苏省戒毒管理局和各戒毒所都建立了戒毒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教育矫治平台、视频点播系统等网络信息平台。部分戒毒所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网络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大方便了民警的日常工作。三是戒毒工作科技含量逐步提高。虽然目前江苏省戒毒基础理论和戒毒关键技术研发等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循证戒治、心理矫治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戒毒工作科学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四是民警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戒毒工作专业性强,不仅需要管理、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心理、医疗等方面专业知识。近年来,江苏省戒毒管理局加强民警在心理学、戒毒医疗、戒毒实务以及管理、教育等领域的培训轮训,选派优秀民警挂职兄弟省市戒毒所,加强基层民警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深、专业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正在逐渐建立。
今年3月,江苏省戒毒管理局下发了《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改革指导意见》。《意见》根据江苏省戒毒人员的构成变化和戒毒矫治社会化要求,科学制定了“四期流转”“三分戒治”“双向延伸”的“四三二”戒毒模式。在此基础上打造智慧型戒毒所,其整体构架是:围绕戒毒场所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个核心,在空间上打造安全防范、管理教育、民警队伍、后勤保障四大体系,在时间上紧扣医疗监护、脱毒管控、康复矫正、回归适应四期流转,分别建立智慧管控措施和执法操作规范,同时健全完善戒毒矫治链条,在向前向后延伸方面通过智慧化手段搭建平台、有效衔接,着力提升戒毒矫治工作实效。
(一)围绕戒毒场所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
戒毒场所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戒毒事业的兴衰。智慧化戒毒所的建设目标正是着眼于戒毒场所的科学内涵,力争通过科学、健康、专业、高效的戒治方法和矫正手段来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重回社会。只有把戒毒场所发展与提高场所安防能力结合起来,与提升教育矫治质量结合起来,与提升民警专业能力素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戒毒场所的智慧化。
(二)构建“四横四纵”智慧戒毒工作网络
在“四三二”模式下打造智慧型戒毒所,需要构建“四横四纵”工作网络。“四横”就是指在物理空间上,打造场所安全防范体系、管理教育体系、民警队伍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四纵”就是指在时间上紧扣医疗监护、脱毒管控、康复矫正、回归适应四期流转,分别建立智慧管控措施和执法操作规范。“四横”强调场所建设的横向联系,意在巩固完善场所基础建设,提升民警队伍专业素质和场所保障能力。“四纵”从戒毒工作的对象着眼,跟随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流转的每一个环节,按照标准化、模块化、程序化的要求,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措施。“四横”与“四纵”相互交织,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全覆盖的智慧戒毒工作网络。
(三)通过双向延伸,实现智慧网络的外延和拓展
如果将“四横四纵”比作内部智慧网络的话,双向延伸则是将这个网络通过一定的交流互通机制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向前延伸方面,与自愿戒毒、社区戒毒有机衔接,利用太湖戒毒康复所资源优势,为自愿戒毒人员和在社区没有条件戒毒的社区戒毒人员提供服务和帮助。在向后延伸方面,充分利用后续照管指导站与各戒毒所之间的智慧联系优势,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分享、跟踪帮教等形式,做好回归人员的后续照管工作,拓展智慧戒毒网络的层次和功能,实现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
根据在“四三二”戒毒模式下打造智慧型戒毒所的整体构想,我们对“四横四纵”戒毒智慧网络以及双向延伸的功能划分和具体方案设定如下:
(一)在空间上划分为“四横”,即打造“四大体系”
1.织密场所安防体系。场所安全是戒毒场所的生命线,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智慧型戒毒所建设同样必须树立场所安全稳定首位意识,在全所范围内编织一张上下互动、左右互通、人机互补、全所互联的全方位、立体式场所安全“防护网”。一是夯实防范屏障。把防戒毒人员逃跑、防所内死亡、防所内复吸、防自伤自残作为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引进和更新视频监控、红外报警、无线定位报警和夜间起身报警等系统,完善智能管控平台,全面推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按照“技防无死角、监控全覆盖,管理动态化”的目标,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防组织构架。二是完善人机交互。对每一名戒毒人员发放定位胸卡(或手环),胸卡(或手环)伴随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的所有流程,实现一人一卡,一卡一号。胸卡(或手环)既是无线定位装置,也是心跳(脉搏)监测装置,同时也是所内就诊、消费、数据查询的“一卡通”。指挥中心在后台可以轻松调出任何一名戒毒人员任何一天在所内的戒治概况、运动轨迹和就诊、消费、考评记录。任何一名戒毒人员如果被服务器发现远离规定区域,或者监测到没有心跳信号都将触发指挥中心报警。三是强化数据运用。全部戒毒人员的戒治过程都通过“云计算”储存在服务器,并且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数据结果,跟踪反馈到戒治流程中去,以便及时调整个别戒毒人员的戒治措施和相关处遇。
2.完善管理教育体系。一是优化执法方式。在收治大院内建设无线加密局域网。为每一名民警配备一台“警务通”,将原先依赖电脑执法办公的方式,转变为移动式便携式执法办公。“警务通”既是一台执法记录仪,也是一部便携式内网电脑,同时也是一部只能拨打个别电话号码的手机。“警务通”由民警专人专用,人手一台。“警务通”上设置有民警家属等重要电话号码的“白名单”,在收治大院外可以随意拨打接听任意电话。但是经过二道门刷机后,只能拨打和接听“白名单”中的电话号码。这样既保障了民警的基本通讯权利,又能有效防范手机流入所内。民警进入大院后,指挥中心随即将所内基本戒情和各民警对应中队的基本戒情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警务通”上。民警交接班点名核实人数后向指挥中心确认是否属实。在带值班过程中,民警可以使用“警务通”随时记录戒毒人员参与戒治以及违规违纪情况,并可以通过无线内网直接在该戒毒人员日常考评中进行加扣分。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向“警务通”群发信息的方式通知、发布重要信息。如遇紧急情况,任何一部“警务通”都可以使用一键报警装置通知指挥中心,以此实现民警现场直接管理的“零距离”和“零等待”,大大提升警务办公效能。二是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戒治是戒毒工作的中心任务。智慧化戒毒所能够帮助提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将社会院校的实用新型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视频连线和直播互动的方式在所内对接,打造“数字课堂”和“移动心理辅导站”。在戒毒人员中推广学分制菜单式选学,通过个人在内网电脑上进行远程学习,戒毒人员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就认为其完成了学习任务。加强职业技能教育,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创业小队等途径模拟就业创业情景,激发戒毒人员的就业、创业意识。三是为重要执法活动提供数据支撑。诊断评估是戒毒人员获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资格的重要依据。在运用智慧化手段后,诊断评估过程更加准确、公开透明。每一名戒毒人员的每日重要表现都会通过执勤民警的“警务通”记录下来,在诊断评估时,可以轻松调出数据库内所有人员的戒治基本情况和奖惩记录,在“四期流转”过程中,每一期过程也会自动形成一份跟踪式电子报告,记载有该戒毒人员的戒治表现等情况,方便民警查询和记录。同样,民警也可以通过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所外就医、变更戒毒措施等执法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和证据,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3.优化民警队伍体系。一是完善警务执勤模式。实现智慧化戒毒后,民警将从繁琐的纸质台账中解放出来,除了一些必要的文书材料需要手工处理外,其他材料都可以通过“警务通”和电脑终端进行数字化处理。民警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加强对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同时,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种类、所处的不同阶段,锻炼培养民警不同方面的能力。从较为单一的管理教育模式,过渡到分门别类、有序流转的工作模式。二是提升专业化水平。民警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戒毒人员的戒治效果。要推行戒毒民警队伍精细化分工管理。对管理、教育、医疗、心理、戒毒等具体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合理分类,按照工作流程和环节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进行明确分工,把那些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的人员安排到合适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特长。逐步建立和完善层次突出、分工明确的专业人才梯队,实行专业工作目标责任制,鼓励和推行专业人才对专业领域具体工作实行分工包干,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树立高端专业人才典型,提高他们的专业权威。同时经常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心理咨询师、课堂化教师、戒毒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加强相互学习,传授业务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大力营造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奖惩机制。在民警队伍中,探索建立专业人才的技术职务建设,制订专业人员工作目标量化考核细则。结合公务员职务职级序列,在专业人员中推行技术职称,并和公务员职务等级和工资绩效待遇挂钩,提升工作积极性。
4.巩固后勤保障体系。后勤保障工作是场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型戒毒所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后勤保障工作体系。一是科学规划建设。打造智慧型戒毒所要根据毒情现状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场所实际,合理制定建设规划。尤其是针对戒毒人员患病多、构成复杂的特点,加大医疗监护、教育矫治场所的建设。二是合理配置资源。当前,所内各类信息化智能平台数量繁多,针对戒毒人员管理有专门的管理平台和教育矫治系统,针对所管安全有智能管控平台,在医院有医疗信息平台,所内办公还有政务办公平台,针对民警管理有组织建设平台。这些网络平台没有有效整合衔接,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建议整合为戒毒人员管理平台和民警组织政务工作平台这两个平台。戒毒人员管理平台可以直接查询人员定位、教育矫治、医疗就诊、所内消费等信息。民警组织政务平台处理日常公文,发布重要所情信息,考察民警日常工作。三是完善医疗救护体系。建立戒毒人员就医绿色通道,引进社会资源购买社会医疗服务,形成戒毒所与社会医院的良性互动。运用医疗信息数据库开展戒毒医疗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研发戒毒医疗产品。四是行政后勤运转高效。后勤工作包括民警配餐中心运转,备勤楼维护,变电所、水厂、污水厂、锅炉房等的运转和维护等工作。要按照运转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开展好各项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测各个重要节点的实时运转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消除隐患,保障全所正常工作。
(二)在时间上划分为“四纵”,即完善“四期流转”
1.医疗监护期。新收入所的戒毒人员立即进入医疗监护期。在此期间,为每名戒毒人员制作定位监控胸卡(或手环),卡上录入戒毒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实现对新收入所人员全员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排查甄别患有传染病或危重疾病的病人,对有危险症状的戒毒人员做好有针对性的诊治和监护。通过电子医疗系统,将每名戒毒人员的危险性评估、疾病筛查、急性脱毒治疗情况上传到服务器,做好备案工作。
2.脱毒管控期。完成医疗监护期的戒毒人员流转进入脱毒管控期,开展生理脱毒治疗、行为规范教育和必要的体能康复训练。脱毒管控区民警下载对戒毒人员在医疗监护期作出的评估报告,制定体能康复训练项目。通过戒毒人员日常表现,对其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和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状况作出初始判断,并上传到服务器。同时根据体能健康监测数据,选取适合对象参加运动康复循证戒治训练。
3.康复矫正期。完成脱毒管控期的戒毒人员流转进入康复矫正期。期间,开展禁毒戒毒教育、认知行为矫正、医疗康复、运动康复、劳动康复等。其中,根据毒品种类对戒毒人员进行分类分队收治,对未成年戒毒人员进行集中分组收戒。带值班民警每日通过“警务通”实时记录戒毒人员戒治操守和奖惩情况,并上传到服务器。每月根据戒毒人员不同考核结果进行分级处遇。大数据平台按照人员分类情况,自动汇总戒毒人员综合考评成绩和排名,为执行一年后诊断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4.回归适应期。出所前2~3个月的戒毒人员分期分批进入回归适应区。结合“互联网+”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意识教育,进行回归适应训练。通过高危情景模拟,加大认知训练、抗诱惑训练、抗挫折训练、增强体质训练力度,帮助戒毒人员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自觉抵制毒品诱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大数据平台记录戒毒人员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和适应能力情况,筛选戒毒人员参与内观治疗等循证戒治项目研究,汇总前期数据帮助民警完成期满前诊断评估,作出完成评估结论,为回归社会后续照管或执行社区戒毒积累资料。
(三)在层次上作双向延伸,拓展功能
1.向前延伸。戒毒康复所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网和外网网站加大宣传力度,开通戒毒心理QQ群,微信公众号,并积极参与禁毒、戒毒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戒毒工作阵地推向社会前沿。重点吸纳在社区没有条件戒毒的社区戒毒、自愿戒毒人员到戒毒康复所接受戒治。在戒治工作中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戒除心瘾,恢复健康,促进回归社会;在管理方法上,探索实施社区、家庭、契约式的管理方式,最终实现让康复人员“生理脱毒、身体康复、心瘾戒除、正常交往、自食其力、回归社会”的目标。
2.向后延伸。建立后续照管工作指导站是“四三二”戒毒模式中“向后延伸”的一项重要载体。可以说,后续照管工作指导站是整个戒毒矫治链条在戒毒所外的中枢和大脑。要加强信息网络数据库的应用,戒毒所在戒毒人员期满前1个月就可以将其戒毒情况、出所评估及安置帮教建议等,传输到当地安置帮教部门,并与地方安置帮教部门建立帮教情况信息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无缝衔接工作。对有复吸危险的解除人员,戒毒所与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考察和反馈工作机制。指导站根据解戒人员在所戒治数据和现实表现,协助和推动街道社区、有关部门为符合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失业登记、就业援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开展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心理干预、医疗戒治等服务,形成管控、服务、帮扶融为一体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帮管体系。在省辖市设立后续照管工作指导站是司法行政戒毒机关主动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益探索,它的建立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好戒毒帮教工作,改变过去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战,同时又推诿扯皮的现象,从源头上保障了后续照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四三二”模式下打造智慧型戒毒所不仅仅是一项场所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惠及社会平安建设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优势,才能集中力量推动戒毒场所向着智慧化目标不断迈进,最终提升戒毒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责任编辑 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