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的途径创新

2016-02-12 06:23周全胜崔建西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红岩精神思想

周全胜,崔建西

(1.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8000;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的途径创新

周全胜1,崔建西2

(1.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8000;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新媒体环境下,互动性的传播思维、多样性的传播方法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其复杂化的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挑战。为此,高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开放红岩精神内容、借助移动终端和设备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增强大学生现实感受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

新媒体;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平台

红岩精神一直以来被视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1〕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2〕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在向大学生群体传播红岩精神时,必须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宣传教育,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一、加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以红岩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前,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红岩精神教育、借助新媒体力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推进红岩精神教育的必然要求

红岩精神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国家情怀、社会使命感和个人品格。具体表现为:“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3〕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体现,历来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学资源。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中,各种各样不良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红岩精神教育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作为新媒体“主力军”的大学生首当其冲。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红岩精神教育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一方面要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力加强红岩精神的宣教力度,另一方面要扩大红岩精神教育的受众面,以期全面推进红岩精神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然选择

当代大学生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为此,大学生要时刻关注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红岩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代表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另外,红岩精神具有特有的历史时代特性,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因此,高校借助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红岩精神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色的必由之路

红岩精神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厚的历史特色,应当发挥其时代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4〕。当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必须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红岩精神教育正是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的教育活动,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色的必由之路。

二、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特有的信息传播特点对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带来了双重影响。互动性的传播思维、多样性的传播方法对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带来了机遇,复杂化的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则对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面临的机遇

第一,互动性的传播思维能够助推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思维的变革。互动性传播思维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思维,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信息接受者对于信息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与其进行互动。当前,大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善于在各种环境中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真实想法,互动性传播思维模式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红岩精神教育时,要遵循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充分与大学生交换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其传输红岩精神,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多样性的传播方式能够实现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方法的创新。新媒体是网络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媒体网络平台、新的移动终端等。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和技术被输送到新媒体环境中,并对外进行传播。因此,高校教师在向大学生群体宣传红岩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这些新媒体技术,结合各种实例宣传红岩精神,以吸引大学生群体对红岩精神的关注,并使其在接触红岩精神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加深对红岩精神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践行红岩精神。实践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这就需要教育者从大学生的新媒体特性出发,将新媒体方法巧妙地融入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的过程中,从而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

(二)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复杂化的传播内容降低了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此,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所体现的价值理念千差万别,如有些信息为了博人眼球,片面夸大或诋毁英雄人物形象,往往会对红岩精神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大大降低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影响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红岩精神的宣教内容视而不见。

第二,碎片化的传播模式降低了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的效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传播时间的碎片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时间的碎片化是指传播时间不连续,具有间断性等特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是指传播内容具有不完整性等特征。大学生长期在新媒体环境中接触这种传播模式的信息,就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信息理解片面化和间断化。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时,有时存在红岩精神内容表达不完整、教育时间过短或者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容易使大学生对红岩精神内容理解片面化,甚至曲解红岩精神的内容。

三、加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的途径创新

高校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时,最有效的途径是树立互动性思维,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红岩精神的宣传教育,从而保证红岩精神的内容不受各种复杂信息的影响,进而提升红岩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一)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开放红岩精神教育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教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大学生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够充分接受红岩精神教育。为此,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让广大学生在网络互动中学习、弘扬红岩精神,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立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官方平台。微博、微信不仅是微媒体的代表性软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互动平台。高校通过微信、微博互动平台,可以发布红岩故事、传播红岩思想,让大学生拥有了解红岩精神的窗口。二是建立专题网站。通过红岩精神专题网站上传红岩故事电子书籍、设置互动平台等,能够让大学生群体了解、学习红岩精神。三是借助“众包”思想进一步发掘红岩精神。所谓“众包”,简单地来讲就是从一大群人中获得知识、思想、资源等。红岩故事到目前为止的发掘仍然是有限的,很多先进事迹和人物还没有被宣传出去,仍然不为人们所知。为此,高校要通过搭建“众包”平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发掘身边的红岩故事,并通过分享让红岩精神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发扬光大。

(二)借助各种移动终端,加强宣传教育

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红岩精神教育时,可以充分发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优势,并通过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景区等传播红岩精神,具体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利用二维码提供语音导览服务。相关部门可以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景区设立二维码标识,以方便大学生在红岩景区或者红岩博物馆游览时,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网络链接等方式,了解文物的详细信息或者当年在这里发生的红岩故事,让大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更便捷地了解红岩精神。二是在移动设备中开发手机游戏APP。一些大学生热衷于手机游戏,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一些手机游戏加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手机游戏的开发并不能随意进行,而是必须以红岩故事为背景,紧密结合红岩精神进行开发,让大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选择游戏角色,体验红岩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历程。三是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提供定位服务和虚拟游览服务。相关部门通过开发相应的软件,在各大红岩景区和红岩博物馆开展精准的定位服务,从而准确定位出大学生想要参观的地方和展品,并能够为其提供相关服务。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研发手机APP,将红岩景区和博物馆虚拟投放在移动应用中,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学习红岩精神。

(三)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增强大学生的现实感受

相关部门在利用新媒体向大学生传播红岩精神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红岩精神,从而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可将红岩精神的实例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让大学生增强现实感受。一是在各大红岩博物馆和展览馆配备触摸媒体。大学生在触摸媒体前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了解馆藏物品的基本信息,而且能感受到展品厚重的历史韵味,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学习领会红岩精神。二是通过3D、4D甚至是7D技术还原历史文物或者历史场景。对一些贵重的不易保存和展出的文物可以通过3D、4D技术将其呈现出来,大学生对这一类新兴科技往往比较感兴趣。另外,通过7D技术可以还原一些著名的历史场景,如《双十协定》的签订现场、渣滓洞牢房等,让大学生置身其中,深刻领会红岩精神的内涵。三是设立微电影或微话剧拍摄基地。红岩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最真实的红岩微电影和微话剧的拍摄地。面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高校教师、学生可以提前写好剧本、安排角色,让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拍摄微电影,从而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红岩精神。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3〕周勇.论“红岩精神”〔J〕.探索,2009(3):4-10.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5〕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66-69.

〔6〕刘万振.论红岩精神的内涵〔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2):17-19.

责任编辑芳晔

G641

A

1009-1203(2016)04-0112-03

2016-06-16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SKG170);西南大学与红岩连线文化发展与管理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培育项目(SWUCQ20150004)。

周全胜(1963-),男,重庆垫江人,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崔建西(1991-),男,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红岩精神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拿出精神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