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
假如把学校比作人的话,则校庆便譬如人之过寿。一个人过九十寿诞了,儿孙们欢聚一堂举杯庆贺,共享天伦之乐,其乐也融融。那么,一所学校过生日,谁又是主体呢?当然是老师、学生与校友了,他们便是学校的“寿星”,校庆便是提供一个机会与场所,让他们来聚拢欢庆,如此而已。
最近一段时间,身边的几所中学,便先后举办校庆,从各种途径,我也听到一些关于校庆的传闻。比如A中学,校庆的重点,是寻找并邀请身居高位的校友,借此良机,再邀请下面其他领导来参加校庆。其中一校友为市里的领导,让他们打听到了,赶忙送去邀请函。该领导收到邀请,表示届时会参加校庆。学校负责人便带着这个喜讯,跑到区里去邀请区领导,区领导得知市领导要来时,当然表示要参加校庆仪式了。因为这些领导要来,所以校庆之种种皆围绕着他们来安排,市区领导成了校庆的中心与重点,而校庆真正的主体人物——老师、学生与广大校友,则被冷落了。到了校庆那日,有些老师索性连校门也不进。B中学虽然没有校友贵为市领导,但还是想方設法把区里四大班子的头头都请到了,再辅以自己的特色运动项目,校庆也办得有声有色。这两所学校的校庆,倒像是一位老人过寿,子女邀请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来家里,寿筵上,一群子女围着上司频频敬酒,却把老寿星冷落在一旁,老寿星纳闷了:是我过生日,还是他们的上司过生日呢?
当然,也有回归校庆本义的学校,比如C校。校庆那日,校方没有专门邀请任何领导,只是师生、校友们欢聚一堂。虽然看上去不像A、B两校那般声势浩大,但校庆的主角却个个笑逐颜开。
说到校庆,不能不提世界一流名校的做法——“牛津大学,从未举办过校庆;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多年来,只举办过三次校庆;2009年度过800岁生日的剑桥大学,下一次的校庆,可能将会是剑桥900岁的时候。这些大学的校庆,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理念,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之:学术为重,关注未来,注重参与,重视社区”(《国外名校是怎么办校庆的》,《新京报》2012年10月27日)。虽然大学与中学有别,但我觉得国外名校的做法还是能给我们以启示:慎重举办校庆;校庆时以师生、校友参与为主;可将学校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项目展示给校友们观看、重温;探索学校未来发展之前景等。校庆的目的,既要重温辉煌历史,展示发展前景,更要提供让每位校友参与的机会。这样的校庆,相信每名参与者都会终生难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