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析
□陈丹
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日益认识到农民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有必要把农民争取到革命队伍中来,建立工农联盟。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做好农民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的主要思路,包括从理论上向农民讲清楚其前途和命运、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开阔农民的眼界等。这些思路对我国当前做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大工业在西欧飞速发展,出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斗争日益高涨。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日益面临着如何对待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1848)、《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德国农民战争》(1850)、《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1)、《法德农民问题》(1874)等文献中作出了重要的思考和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主要是小农和农业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争取和吸收的重要社会力量。为了把农民争取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对农民开展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研究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争取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在1848年革命之后,在总结历次革命斗争经验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在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工人阶级必须和农民联合起来、建立工农联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认真分析了农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处境和命运,并指出农民本身有不同的阶层;考虑到各阶层的特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重点争取和团结农村的大多数劳动者。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农民自身包含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农民各个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处境。马克思恩格斯看到,在当时的环境下农民主要分为大农、小农和农民无产阶级。虽然这些组成部分因为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大体上是一致的。大农属于农村中的资产阶级,雇佣短工为其劳动和生产,带有明显的剥削性质,与无产阶级没有共同利益,是无产阶级要反对和打击的对象。小农主要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但小农本身也有不同类型,包括封建的农民、佃农、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经营的农民。封建的农民仍然过着农奴的生活,要为自己的主人服徭役;佃农虽然有地可种,但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很高的地租,在收成不好时,几乎无力缴纳地租;依靠自己的小块土地经营的农民,“他们大都承受着抵押借款造成的沉重压力,因而就像佃农依附地主那样依附高利贷者。他们只能获取很少一点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报酬由于年成的好坏不同而极不稳定”。[1](PP210-211)农民无产阶级,也就是农民短工,是农民中无地的、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为生的那部分人。恩格斯指出,农民无产阶级“是最靠近城市工业工人,与他们生活条件相同,甚至比他们更加贫困的阶级”。[1](PP210-211)在分析农民各组成部分及其处境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争取和吸收农民中小农和农民无产阶级,同时应该排除大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是无产阶级需要争取和团结的重要力量,主张建立工农联盟,以共同抵抗资本主义压迫势力。这是由无产阶级和农民各自的状况和处境决定的。首先,无产阶级自身力量较为薄弱,需要联合其他社会力量来抵抗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1](P89)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一方面需要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国际大联合;另一方面还必须联合社会中的其他力量共同来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其次,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受压迫又最深,是无产阶级需要争取的重要对象。恩格斯指出:“从爱尔兰到西西里,从安达卢西亚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3](P509)在工人阶级还未达到人口多数的国家和地方,农民这一人口的大多数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农民长期以来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缴纳各种捐税和债务),与工人阶级处于相似的受压迫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这就决定了农民自身也存在联合工人阶级的需要和可能性。历史上,也曾有过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运动和斗争,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农民自身的角度讲,农民运动的失败与农民起义大多是分散的、临时的和无大规模组织的有关。所以,农民想要改变被压迫的命运,也有必要选择和依靠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要把农民争取过来,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农民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唤起这个阶级并吸引它参加运动,是德国工人运动首要的最迫切的任务。一旦农业短工群众学会理解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德国就不可能再有任何封建的、官僚的或资产阶级的反动政府存在了”。[1](P211)“日益意识到,除非预先把人民中的广大群众——这里就是农民——争取过来,否则就不可能取得持久的胜利。耐心的宣传工作和议会活动,在这里也被认为是党的当前任务。”[3](P550)可见,对农民耐心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农民参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手段。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需要对农民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因为农民还只是潜在的革命力量。农民是人口中的主体,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因素和力量,但是这种力量还只是潜在的。多数农民只要还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就不会轻易地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农民并不会主动转到无产阶级队伍当中来。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农民首先从观念上作出转变。无疑,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党的任务是随时随地向农民解释”,[3](P527)以此来不断提高农民对其自身命运、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觉悟,使其不断向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靠拢。
农民虽然是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吸收和争取的重要对象,但是农民本身存在革命意识不强、无法准确认识自身的处境等局限。恩格斯就曾指出,对农民来说,“虽然伟大的历史运动在他们身边掠过,有时也把他们卷入运动中去,但是他们对于推动运动前进的力量的性质,对于运动的发生和目的,是一点也不了解的”。[4](P560)马克思恩格斯围绕着这些问题作了相关阐述,为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争取农民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指导。
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农民运动,这说明农民具有反抗压迫的精神和潜质。但是,大多数农民不会轻易发动起义,革命意识不强。正如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指出:“农民对这种可怕的压迫恨得咬牙切齿,可是要让他们举行起义却很困难。他们散居各地,要取得任何共同协议都无比困难。农民世代相传,习惯于顺从;在许多地区,已经禁绝使用武器;剥削的严酷程度随着主人的不同而有轻有重;所有这些情况,都促使农民默认忍受。”[1](P232)可见,农民这种固有的逆来顺受的倾向是导致其革命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号召无产阶级政党要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鼓励农民勇敢捍卫自己权利、反抗压迫。“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的种子撒到这些工人当中去,鼓舞他们和团结他们去坚持自己的权利,容克的统治就会完结。”[3](P531)唯有增强农民的革命意识,才能把农民吸引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
消除农民对工人阶级的错误认识。农民最初对工人阶级及其所开展的运动并不了解,并一度受到资产阶级的错误引导,把工人阶级当作敌对对象。正如恩格斯指出:“自从工人运动发生以来,西欧的资产者,特别是在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占优势的地区,不用很费气力就能够激起农民对社会主义工人的怀疑和憎恨,把他们想象成partageux,即‘均产分子’,想象成设法抢夺农民财产的一群懒惰而贪婪的城里人。”[3](P509)由于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农民把土地看得很重,拼命维护这种土地个人所有制,因而对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将土地所有权转交整个社会”[3](P513)的作法十分排斥,并把持有这种想法的社会民主党人看作“如同高利贷者和律师一样危险的敌人”。[3](P513)农民对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的看法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是否会与无产阶级建立同盟关系,同时也影响到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民群体中的宣传和传播。对此,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在这方面对农民作出解释,引导农民消除对工人阶级的误解。
从理论上向农民讲清楚其前途和命运。在过去,农民主要是借助自己所占有的小块土地和自己的劳动就能够生产和满足日常生活所必需,部分生活物品也能在与其他农民的互换过程中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十足的自然经济。但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货币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切都要靠货币来获得和交换,农民原有的交换方式日益不可能。为了勉强维持生存,农民还承担着严重的债务,受着高利贷者的压榨和剥削,生活每况愈下。正如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灭亡和衰落”。[3](P510)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认为:“我们党的义务是随时随地向农民解释:他们的处境在资本主义还统治着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希望的,要保全他们那样的小块土地所有制是绝对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将把他们那无力的过时的小生产压碎,正如火车把独轮手推车压碎一样是毫无问题的。”[3](P527)只有引导农民认识到这一点,农民才能改变固有的观念,才能对其处境和命运形成正确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农民才愿意接受和配合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和行动。
制定和宣传无产阶级的土地政策和纲领。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党在农村的工作也提上日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如国际工人协会巴塞尔代表大会、法国工人党南特代表大会等。针对如何制定既顾到农民利益、又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土地纲领、如何争取农民的支持等问题,无产阶级党内部存在争议和一些错误的做法。对此,恩格斯专门写了《法德农民问题》一文,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批判了法国工人党的土地纲领中的错误观点。恩格斯提出:“这里主要的是使农民理解,我们要挽救和保全他们的房产和田产,只有把它们变成合作社的占有和合作社的生产才能做到。”[3](P525)在这种合作社下,农民只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大规模地生产和经营,生产和经营所得归他们自己所有,从而真正摆脱了高利贷者或资本家的剥削。恩格斯强调,农民这种小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不会向农民承诺去保全农民这种小块土地所有制。如何使得农民理解和接受这一点呢?恩格斯明确指出要“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3](P524)
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民的生活状况极其贫困,对物质利益极为敏感。这是因为农民长期以来处在社会最底层,遭受着各方面的压迫和剥削。恩格斯对此做过描述:“至于贪污行贿,那普鲁士的官僚比起俄国的官吏来只是天真无邪的幼童。因此,在分土地时贵族得到了大部分,并且照例是农民世世代代用劳动改造过的肥沃的土地;而农民分到的则是最低限度的份地,而且大部分是贫瘠的荒芜土地。”[3](P438)受苦最深的永远是底层的农民,他们艰难地维持自己的生存,付出最多,获益却最少。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民往往重视自己的经济利益,对物质方面的收益和支出极为敏感。为此,“无产阶级想要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性,就应当善于变通地直接为农民做很多事情,就像法国资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时为当时法国农民所做的那样”[2](P404)、“经济的发展会使农民的头脑接受我们的话”。[3](P527)农民只有在经济方面有所改善,从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中、从外界压迫势力中解放出来,才会发挥出自身潜在的政治力量,才能有效地从事政治运动和捍卫政治权利。因此,只有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才会转变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学说的看法。
开阔农民的眼界。农民分散在社会最底层,且大多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受此影响,农民在理论认识和革命觉悟等方面还很落后于广大无产阶级,眼界十分狭窄。正如马克思指出:“在农村居民中,只有贵族才同外界保持较为广泛的接触,才会产生新的需求;农民群众从来不曾逾越最邻近的地方关系,他们的视野也从来没有超出与此相应的地方范围。”[1](P469)因此,农民虽然是政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农民所具有的潜在的巨大的政治力量并没有发挥出来。“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是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3](P509)正是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比如报刊、集会,来开阔农民的眼界和提高农民的觉悟程度。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活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经常为各类报刊撰写时事评论和理论文章。同时考虑到农民有限的受教育程度和理论水平,马克思恩格斯经常走到群众中去作演讲,进行现场讲解和理论宣传,有力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历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当时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思路。认真总结和回顾这些经验和思路,对我国当前做好农村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当前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及农民思想教育工作。在当前,提升农民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改进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占有人口的大多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出农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需要农民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当前农民受教育程度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水平偏低,同时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封建迷信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和束缚,社会主义信念、集体观念等不强,政治参与度不高。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农村或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相对薄弱。相比大学生,农民的思想政治素养明显不高。为此,就需要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农民的精神需要,了解农民的思想实际,在农村广泛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法律常识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理论素养。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且农民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农民对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政策的了解和把握,使其自身具备相应的政治意识、经济技能和文化观念。
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农民的切身利益协调配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引导无产阶级政党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时,抓住农民极为关心和敏感的方面,注重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今天我们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从关心和照顾农民的切身利益入手,为其提供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的观念与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农民的注意力更多聚焦在物质利益的获得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因而相对忽视自身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还有很多农民处于贫困状态。据统计,截止2014年末全国还有7000多万农民贫困人口。[5](P74)经济方面的贫困会影响农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也会直接导致农民群体政治观念淡漠,不关心国家大事。农民只有经济上的利益得到满足和保障之后,才能投入更多心思和精力到政治等方面。所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掌握农民的生活实际,关心和了解农民的疾苦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国家的相关政策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把教育农民和服务农民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农民的认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农民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某些政策和做法不理解,有时还产生不满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讲,农民思想方面和情绪方面出现问题常常跟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或者与原有的利益发生冲突相关。为此,在进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一方面要及时给予农民心理疏导、安抚农民的情绪,另一方面要在关心农民的生活困难和解决实际利益问题上下功夫。
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开阔农民的视野。在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采取和综合运用报刊、演讲和集会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农民的眼界。我们今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相比,农民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接受过程有快有慢,需要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所以,一方面,在口头的宣传和讲解时,要营造一种与农民展开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的氛围和环境,多多听取农民的反馈和意见,拉近彼此的距离,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手段。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有更多的手段和方式可以运用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比如互联网。相比传统的报刊和书籍,电子产品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广度更加有优势。这些新的媒体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为此,就需要在广大农村普及和覆盖新技术新手段。结合传统的宣传方式,综合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标语及村务宣传栏等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力,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来普及科技、文化等常识。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方法,从农民的思想实际和切身利益出发,积极探索和运用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农民思想观念得以根本转变,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杜洪梅)
G41
A
1243(2016)05-0092-005
作者:陈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