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龙银
(柳州电务段,广西 柳州 545007)
高铁信号人才适应性培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韦龙银
(柳州电务段,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简述了衡柳线、柳南客专、贵广等高铁运营接管后开展信号人才适应性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搭建实训基地、强化师资培训、开发适应教材、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等应对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高铁信号;技能培训;难点问题;对策举措。
10.13572/j.cnki.tdyy.2016.03.022
高速铁路职业技能培训分为资格性培训和适应性培训,前者由铁路局组织实施,旨在解决高铁技能人员准入资格问题,而后者则由基层站段组织实施,旨在确保高铁技能人员不断适应设备运营维护对岗位的能力要求。2013年以来,柳州电务段管内相继开通衡柳线、柳南客专、贵广等线高速铁路以来,高铁线路已达近900 km,高铁信号技能人员将近500人,本文结合3年多来培训实践,对高铁信号技能人员适应性培训的难点和对策进行探讨。
1.1缺少实训设备高铁信号设备实行“行车不作业,作业不行车”的完全“天窗修”维修模式,过去在普速铁路常见的、基于现场设备进行技能培训的方法在高铁难以实现。由于没有同步配套建设高铁信号实训基地,原有的普铁培训实训基地又无法满足以上设备的培训需求,高铁信号技能人员取得上岗资格后,后续的适应性培训不能实现理论、实践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岗位技能的提升。
1.2缺乏培训师资由于管内高铁开通运营和培训工作启动时间不长,科室及车间各专兼职师资实际操作技能、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和教学经验不足,能够胜任培训教学的专兼职教师不多。
1.3缺乏培训教材管内高铁信号设备类型、运营条件与外局和相邻电务段存在较大差异,原有的高铁岗位培训通用教材难以满足本段培训需要的实际;同时,由于设计单位、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原因,提供的技术资料相当有限,致使教材编制的难度较大,因此,系统性、本地化的培训教材比较缺少。
1.4缺乏培训管理经验高铁信号设备维护模式,与人体自身的生理习惯反差较大,加之设备各项整治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职工参与适应性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需要创新与设备维修模式相适应的培训管理模式。
2.1创新培训平台根据高铁信号技术特点和培训层级需求,搭建段部、车间两实训基地。其中,段级实训基地设备按管内高铁4股道典型站场标准设计,站场采用沙盘模拟,设备与管内高铁现场信号设备一致,并同步配套投影仪、音响、3D仿真培训软件等电教器材,构成理论讲解、实作操练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依托实训基地设备,打破现场设备培训“不能动”“难开训”的壁垒,为适应性培训提供硬件支撑。
2.2加强师资培训以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为培训对象,通过到研发单位研修、到施工现场参与工程施工介入、联调联试和工程验收等形式,利用现场设备“真刀真枪”进行技能操练提升技能,在监督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督促整改质量缺陷的反复较量中锻炼能力,确保每个高铁信号子系统都有1 至2名专兼职教师能够承担本段培训教学、教材及题库开发等工作。
2.3编制适用教材教材内容在遵循培训规范的基础上,以岗位能力需要为出发点,针对管内高铁信号设备在操作规程、作业程序、技术标准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与现场需求同步为宜进行编制,形成与现场设备相配套的培训教材体系。
2.4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2.4.1推行基地轮训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学员按一定周期轮流到基地进行脱产培训。研究表明:通过动手实作和实物讲解比图片和单纯的文字对学员更有吸引力。依托培训基地设备,按“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形式,安排学员按现场作业要求进行实训演练,锻练学员实际动手能力,使培训更贴近现场维修需要,突显培训的实用性,提升培训效果。
2.4.2推行分类培训根据技能人员对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分类,分为不胜任者、一般胜任者、优秀胜任者,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其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尽不相同,实行分类培训,从个别差异出发,因人施教,突显培训的针对性。
2.4.3推行培训微课所谓“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声音、图片等多媒体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是近年新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不超过10 min)、教学内容少(一般为某一知识点)、文件容量小(一般小于100 M)。短、少、精而实用的微课更贴近车间培训及职工自学的需要。
2.4.4推行在线考试搭建基于铁路内部计算机网络的在线考试系统,将考试终端延伸到各车间、班组和职工手机,利用在线考试系统“随机组卷、随到随考、交卷即自动阅卷、实时显示考试得分”等特点,不仅彰显考试公平与严肃性,同时能通过考试系统统计分析功能,及时发现职工存在的知识盲点,便于培训考试的后续改进,因而大大提高考试效果与效率。2.4.5推行项目管理实行培训项目负责制,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后勤保障、培训证书填记、档案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培训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建立培训项目督导制度,对重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及时发现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协调解决,形成闭环管理。
2.5创新激励机制
2.5.1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柳州电务段综合考核办法》、《柳州电务段加强劳动生产组织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等制度,将职工技能水平、参加业务培训表现与薪酬挂勾,让职工感受到“技能产生效益,能干就能赚钱”,使激励机制逐步达到“以素质决定岗位、以岗位和能力决定薪酬”的目的。
2.5.2非薪酬激励机制一是优先推荐技能优秀者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专项培训,为其提升技能等级、赢得更高的荣誉创造条件;二是定期评选“金牌工长”、“技术带头人”等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品牌;三是对技能优秀的职工优先提拔任用,为其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实施以上各项措施后,柳州电务段职工技能素质得到有效提高,高铁信号维护人才队伍在锤炼日渐成熟。2014年底,在宁局建局以来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拉堡线路所Ⅰ级施工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表现出色获局长签令嘉奖;一些高铁信号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在2014年在全国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有一名选手荣获“车站与区间”项目个人第六名的好成绩;2015年在第二届广西高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有2名青年选手初次参赛就分别获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686(2016)03-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