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2016-02-11 17:59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校库尔勒市841000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巴州新型城镇化

景 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校 库尔勒市 841000)



新疆巴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景丽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校 库尔勒市 841000)

[内容提要]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多生态、多资源是巴州的一个显著人文地理特征。巴州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承载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功能,更承载着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的功能。因此,巴州必须走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地方特色。

[关键词]新型 城镇化 巴州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的东南,地理位置显著,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全州土地面积为48.2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巴州下辖八县一市,分别是库尔勒市、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全州有58个乡,27个镇,全州户籍人口150余万。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多生态、多资源是巴州的一个显著人文地理特征。巴州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承载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功能,更承载着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的功能。因此,巴州必须走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地方特色。

一、巴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依托基础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巴州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1年,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巴州视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要求巴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在南疆的前列,乃至整个新疆的前列,从而为巴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区位条件。巴州地处南北疆交界处,是通往南疆各地州的必经之地,起到承北启南的重要作用。巴州位于新疆的中部,到最远的伊犁、和田、阿勒泰距离等同,与伊犁、和田、阿克苏、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哈密等地相连,并且紧邻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市,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314、315和218国道,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铁路库格铁路已开始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由于地理位置的阻隔和限制,巴州的城镇化依循北密南疏的形式发展。

(二)历史文化条件。巴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开发。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通过巴州境内,若羌境内的楼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在新疆历史上的西域三十六国,其中巴州境内就有十一个国家存在,具有优厚历史优势,其中像焉耆、轮台、楼兰、小宛等都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三)自然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为城镇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巴州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并呈现出多样性。巴州矿产资源丰富,且储量大,有三大油田之一的塔里木油田,罗布泊钾盐产量居世界第一,蛭石、红柱石也为全国之冠,巴州还有其他优势矿产,如菱镁矿、石棉、铜矿、铅锌矿、铁矿等。生物资源种类多,番茄、葡萄酒产业以及库尔勒的香梨、若羌的红枣都是著名品牌。巴州境内分布着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天鹅、罗布泊盘羊、新疆大头鱼等,还有兼具经济和市场开发价值罗布麻茶、麻黄、甘草、芦苇等。

(四)生态环境。巴州地广人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州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近一半,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巴州属于干旱少雨的地区,全年降水量极少,且蒸发量极大,日照长。近年来,巴州沙尘暴频繁,且末、若羌县沙尘暴天气每年在200多天以上。巴州的水资源有限,加上工业化和农业化发展,用水的增大,使得巴州的水资源极度短缺。

(五)巴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前提。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巴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社会保持稳定。201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1118.7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0794万元,为推进自治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政策机遇。1、国家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为巴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机遇。十八大以来,为了缩小城乡差距,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城乡之间共享,国家提出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从近年巴州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巴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更好地抓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实现城乡一体,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巴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为巴州新型城镇化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繁荣的东亚经济圈以及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相连,人口超过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区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巴州来说,作为新疆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和八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群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有助于巴州交通运输设施的升级。其次,有助于巴州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所需的内部诸多要素的升级。随着交通大通道向经济带发展,巴州以库尔勒为中心,八县一市涵盖整个巴州的大市场将形成,这个大市场将会直接和国际市场接轨,进而有利于实现巴州与中亚西亚各国之间各种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配置。最后,有利于提升巴州新型城镇化集群水平的发展。巴州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经区域,据专家分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走廊中,中国西部和中亚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巴州就处于凹陷地区,但巴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从铁路的规划来看,上联乌鲁木齐、下经库尔勒、格尔木、可直达广西北海;东经吐鲁番,直达连云港;西经喀什直达西欧,未来将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物流区占大半个地球的国际化的中心枢纽。目前在现有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区基础上,建设适合巴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物流园、信息平台,交通和产业升级,逐步形成物流网络,带动城市农村的发展,最终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3、巴州各县市工业园区的建立,为巴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插上金色的翅膀。目前,巴州各县市均建设了工业园区,共计10个。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一个(库尔勒经济开发区),自治区级的工业园区两个(轮台和和静),六个县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二、巴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总体稳健

巴州现有八县一市(库尔勒市、焉耆县、博湖县、和静县、和硕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和且末县),28镇(其中8个城关镇)、57乡、410个行政村。截至2013年底,巴州总人口140.4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8.49万人),少数民族61万人,占总人口的43.4%。全州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32.34%提升到2013年的48.17%,年均提高0.6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9%,户籍城镇化率37.9%。库尔勒作为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三个副中心城市—轮台、和静、若羌的城市建设逐渐加快,“一中三副四城十镇”的巴州城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库尉轮、北四县、且若三大绿洲城镇组团已初步形成。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城镇化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3年全州的生产总值达到1017亿元,处于全疆的第3位。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列入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规划。

(二)城乡体系不断完善

近几十年来,巴州城镇数量有所增加,先后设置了博湖县、库尔勒市,小城镇数量也明显增加,城镇人口较快的集聚,形成了以库尔勒为中心城市,和静县、轮台县、若羌县3个副中心城市,6个县市,29个建制镇,56个乡,425个村庄的城乡格局。

(三)城镇空间结构日趋合理

北密南疏,城镇主要集中在焉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初步形成了以库尔勒市为中心,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线的城镇体系网络;兵团第二师城镇成为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塔里木盆地周边城镇联系逐渐增强。

(四)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巴州各县市加强城镇供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截止2013年底,全州城镇供水普及率98.39%;城镇污水处理率94.94%,城镇燃气普及率98.3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77%。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2.21平方米,全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35%,绿化覆盖率38.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0平方米。全州八县一市全部创建成自治区级、国家级园林县城、城市,巴州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域内所有县城、城市均达到自治区级以上园林县城、城市标准的地州。

(五)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支出增大,义务教育、社保、基础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六)外地城镇化特色突出

跨区流动人口较多,流动人口共10672人,70%从州外迁入,30%在州内转移,呈现出典型的外地城镇化特征。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和硕县的州外迁入流动比例高达70%以上。县(市)城区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空间。

(七)农村转移人口日趋增加

2013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2.6%,新增就业3.4万人。截至目前,巴州农民合作社已达1847家,成员总数达5.2万人,带动农户7.5万多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4.67%以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次。

三、巴州推行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一)巴州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城镇化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中三副四县十镇”城镇体系结构呈高首位度分布态势,处于城镇体系初级阶段。库尔勒市城镇人口超过50万人,和静县、焉耆县、轮台县城镇人口在5-10万人,其他县城城镇人口1-5万人,建制镇城镇人口都在1万人以下,小城镇数量较多,规模普遍较小,巴州缺少10-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从而使得城镇集群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规模效益发挥不足。

(二)户籍城镇化率不高。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截止2013年底,全州人口城镇化率虽然达到55.9%,但户籍城镇化率仅有37.9%,需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加快推进户籍问题的解决。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综合承载力低。巴州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十分困难,致使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拉长,按计划竣工困难。项目建成后,受资金限制,基础设施不能正常运营。造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综合承载能力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滞后。全州尚有15个镇、51个乡、361个村未建设最基本的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缺乏对产业、就业、人口的吸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能力。加之,巴州地广人稀,乡村各族农牧民居住分散,公用设施配套建设难度较大,不利于就地就近就业。

(五)巴州环境压力巨大。巴州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属于典型的极度干旱缺水地区,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疆平均水平,缺水问题严重。巴州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进驻,使得巴州的生态环境安全岌岌可危,不堪重负。而且巴州的工业还处于低级加工阶段,属于资源粗加工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高于内地其他发达地区。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上,巴州的城镇化在与生态环境互相协调发展中也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的利用变化,使得水资源配置需求变化,产业用水分配不均,农业用水量极大。同时,再加上各类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使得巴州的环境资源压力增大。因为,受水资源制约和沙漠阻隔,无法形成相对连续的人类活动空间,城镇规模、布局受到限制。

(六)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巴州产业发展主要是以优势资源开采及加工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巴州的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从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和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有限,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和支撑较弱,难于承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以巴州首府库尔勒市为例,近年来,库尔勒城市面积扩大近一倍,而库尔勒至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产业。2012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企业仅有2家。富丽达2012年生产化学纤维28万吨,产值37.7亿元,但工业增加值仅为3.2亿元,昆仑橡胶产值接近10亿元,但工业增加值不足2亿元。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发展将会导致“土地财政”进入相对高峰后地方财政衰减,从而制约和影响城镇发展。

(七)维稳戍边任务艰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近年,暴力恐怖事件屡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巴州的城镇化进程,地区安全问题成为边疆地区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巴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对新疆巴州来说,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巴州下辖八县一市,城镇化表象各不相同。库尔勒市、尉犁、轮台维稳任务重,和静县、焉耆县产业结构单一,且末、若羌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受到生态环境及水、电等资源的影响,和硕、博湖县由于人口、交通限制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巴州的城镇化发展体现出了显著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地区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环境、民族等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多元特征,因此,巴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得走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要突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对巴州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突破城镇化发展的千篇一律,依托各自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走出一条独具巴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巴州八县一市,各有其优势,比如若羌可以借助历史文化优势、和静可以打造土尔扈特的民族特色城镇、且末沙漠玉都建设、焉耆老城建设、博湖的旅游特色等等,各县在走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更多融入民族、文化、地域的观点,把城镇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宜居、人民向往的美好之地,就达到了新型城镇化最本质的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要走生态文明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再走过去的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老路,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走可持续的集约型、和谐型发展道路。那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道路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巴州这样生态极度恶劣地区,全州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一半,所以,巴州更应该把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要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做到两手都要硬,两手都不能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三)巴州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兼顾社会稳定与民族融合

近年来,新疆暴力恐怖活动高发、多发,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当前新疆的主要任务定为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巴州地处南北疆的中间地带,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因此,巴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承载着促进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更多的还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必须兼顾社会稳定和民族融合。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会更加密切,少数民族与汉族由于各自优点的吸引,促成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推动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发展。巴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以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推力,从而实现巴州的跨越式发展。

巴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区位条件、生态环境、民族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安全问题以及社会稳定问题成为影响巴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巴州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只有坚持合理的路径选择,走符合巴州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城镇化,因地制宜,才能实现巴州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周钰]

参考文献:

[1]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6)

[2]程振锋王延臣.我国新型城镇化创新路径探析[J].商业时代,2014(4):11

[3]齐孝福.我国城镇化路径选择.宏观经济管理[J],2005(5):29-30

[4]陈静.中国城镇化路径探讨.商业经济[J],2004(11):38

D OI编码][ 10.3969/j.issn.1674-6287.2016.03.1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3-0041-04

[收稿日期]2016-02-21

[作者简介]景丽(1984~)女,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猜你喜欢
巴州新型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巴州红枣产业发展中科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家乡的城镇化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新型防冰雹车衣设计
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