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互联网打造成为社科普及重要平台的优势和对策分析

2016-02-11 16:50刘超伟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科类社科普及

刘超伟

将互联网打造成为社科普及重要平台的优势和对策分析

刘超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脑和手机成为网络的链接工具,网络也随之高度普及,逐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对于社科普及来说有着独特优势。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发挥其在社科普及中的作用,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探索社科普及新渠道的重大课题。

互联网;社科普及;优势;对策

社科普及是社会科学普及的简称,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承担具体任务的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面向社会大众推广和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及理论的行为。互联网的高普及率和强大技术优势成为社科普及的重要渠道。本文就互联网在社科普及中的主要优势,以及目前取得的成绩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网络上开展社科普及工作的各项对策。

一、互联网作为社科普及平台的主要优势

互联网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优势甚至使互联网有逐步替代其他传统媒体的趋势。互联网成为社科普及重要平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互联网拥有很高的社会普及率,成为人们获取社科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从入网的工具来说,各类电脑,如台式、笔记本、平板都能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入网功能的开发,使用户联网更加方便快捷,手机网民也已超过传统网民数量;从入网地点来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单位、学校、宾馆,乃至是有无线信号覆盖的大街上都能轻易登录网络;从入网时间来看,可以24小时全天候登录,极大地方便了网民自主安排时间查看网络信息;从入网的技术要求来看,在网络上查找各类信息的技术要求越来越简单,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字即可,这极大地方便了网民的使用;从入网的年龄层次来看,除中青年网民外,低龄和老龄网民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形成涵盖各个年龄层次的强大群体。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互联网快速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全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占全部手机用户的90.1%。[1]

(二)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强大优势,更容易赢得社科普及对象的青睐。互联网相对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虽然诞生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他传统媒体,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自身的优点。四大传统媒体都有较强的时效性,一旦错过社科信息的发布时间就很难重新获得该信息,互联网则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搜索以往任何时候的社科信息。四大传统媒体只能提供相对单一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互联网则可以将这四种载体形式的信息全部包含在内,给网民全面的视觉、听觉体验。四大传统媒体的受众都是社科普及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本身对社科普及工作的影响不大,互联网则有着互动性、平等性强的特点,作为信息接收者的网民可以与信息发布者展开平等对话,用自己的手为网上的社科信息打分,也可以成为新的信息发布者。四大传统媒体都在加快入网步伐,社会上主流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都能在互联网上搜得到,这相当于一个网络囊括了传统四大媒体的全部信息。此外,互联网还包含大量自身独创而传统媒体没有的社科信息,涵盖了社会科学的所有门类。

(三)互联网推行社科普及的成本低廉,极大地降低了普及主体和受众双方的经济压力。 对社科普及主体来说,传统的社科普及形式,如讲座、展览等形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还要承担高昂的社科普及场馆建设以及日常维护等费用,但最终接受普及的群众数量相对有限。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社科普及往往只需要承担少量的普及信息或栏目的制作成本,且在一次性投入后即可面向全体网民提供无限次浏览服务,投入和产出比大大降低。对接受社科普及的广大网民来说,在互联网上获取的绝大多数社科信息都是免费的,这使网民只需要承担非常低廉的宽带成本就可以获取海量的社科普及信息。目前我国拥有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及彼此间竞争的加剧,宽带套餐更加丰富,资费却更加实惠,个别运营商甚至推出充话费送宽带业务,使普通百姓能承受得起入网费用。甚至一根网线通过路由器可以同时实现多台电脑联网,又可以实现多部手机的免费联网,这极大降低了上网成本。随着第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广电的出现,相信入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二、互联网作为社科普及载体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提供社科信息和栏目的网络媒体越来越多,不少网络媒体打造出自己的社科优质品牌,赢得了大量的网民群体,起到了很好的社科普及效果。

(一)主流门户网站纷纷提供社科普及文章阅读和视频播放功能。当网民打开凤凰、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等主流综合性网站,就能在网站页面上发现大量有关社科知识的文章和视频,点击浏览的过程也是在接受社科普及的过程。如打开凤凰网会发现其主页面上包括了历史、读书、国学、文学、纪实、讲堂等专栏,这些板块中包含着大量的社会科学信息。网易在其网页上提供了公开课、云阅读、云课堂等专栏,里面同样包含了大量有关社会科学的文章和视频。

(二) 大多主流视频播放软件提供了公开课和纪录片播放功能。网民常用的PPS、爱奇艺、暴风影音、腾讯视频等视频类播放软件,都包含着提供社科类视频的专区。如打开爱奇艺视频软件,就能够找到教育专栏,里面会有公开课子栏目,其中包含大量的中外名师的社科类讲座视频。

(三) 各大电视台的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教育、纪录片、公开课等专栏。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官方网站——央视网(http://www.cctv.com/)在主页上提供了经济、历史、公开课、纪录片、博客、论坛等专栏,点击这些专栏能够寻找到丰富的社科类文章和视频信息。

(四)许多科普部门门户网站也提供了在线社科普及的功能。比如国家图书馆官网提供了期刊、报纸、论文的下载服务以及在线讲座、在线展览等科普渠道。科技部主办的中国科普网提供了科普类信息的检索功能,网民可以随时搜索需要了解的社科类知识。大多数省级的社科联也都设置了科普园地等专栏。上百个全国性学会网站也开通了科普栏目。

(五)不少期刊类网站提供了社科信息的检索和下载服务。比如网民可以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网站的检索平台输入所需要的社科类信息的文章名、作者名或其他关键词,系统会自动检索出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相应文章。

(六)民间科普网站以及社科普及类博客、微博、微信平台陆续出现。比如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民间科普网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网民的选择之一。不少社科普及工作人员或社科类专家学者通过自己注册的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发布社科类信息,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社科普及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拥有粉丝量巨大的博主所发布的社科信息更能起到良好的普及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作为社科普及载体的主要对策

通过上述例举,可以看到互联网在提供和普及社会科学类知识方面成绩是显著的,多种多样的途径选择更加方便了网民获取和学习社科类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在推进社科普及工作中没有问题出现。事实上,由于网站审核把关不严,大量的伪科学类信息充斥网络,社科互动中出现大量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作为管理部门的政府,作为网络平台提供者的网络运营商以及接受信息的广大网民共同做出努力。

(一)政府方面。网络平台作为社科普及平台还是一个新事物,政府应做好扶持、引导和监管工作。

1.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网络社科普及进一步发展。采取措施降低电信运营商宽带费用,规范备受网民诟病的手机流量资费偏高问题,进一步减轻网民上网浏览社科类信息的成本。传统科普产品,包括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科普影视和科普展品,现在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转化为数字形式,并根据其内容特点进行文字和图像的数字化、音频和视频的数字化以及实物的数字化。[2]针对提供社科普及内容的门户网站,视频播放软件,微博、博客、微信运营商等互联网企业,可尝试在税收上提供适当优惠政策,鼓励此类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更好地承担社科普及的社会责任。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网络社科普及工作依法开展。我国现有的关于社科普及工作的专门法律是早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的内容重点针对自然科学的社会普及工作,对社会科学普及的指导性不足,更缺乏对网络上出现的社科普及现象的规范,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因此可以尝试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将网络社科普及的相关内容写进法律条文,重点对网络社科普及的主要内容、普及主体、具体方式、禁止事项、法律责任等事项进行相应规定,确保网络社科普及工作有法可依。国务院承担社科普及工作和网络管理工作的部门可以联合制定关于规范网络社科普及活动的部门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条例,以更加具体的条文对网络上的社科普及工作进行规范。

3.加强审核监管工作,严厉惩处网络社科普及违法行为。相对传统媒体,网络社科普及的出现时间还较短,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再加上网民在网络上的匿名性、非面对面接触性等特点,更加容易产生借助网络社科普及平台从事违法犯罪、践踏公序良俗的行为,因此必须对相关信息加以审核和监管。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长效机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方面建立评测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文化环境。[3]政府应主动要求在互联网上发布社科普及类信息的单位和企业,在信息发布之前向网络监管部门报批,由监管部门负责内容审核。对借助社科普及名义含沙射影、妄议中央,宣传伪科学、反科学的,大量抄袭侵害别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加大治理力度,通过严厉的处罚措施打造网络社科普及的一片净土。

(二)普及主体方面。网络社科普及的主体就是指网络社科普及信息的发布者,既包括上述提到的互联网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包括经常发布社科类信息的博客、微博、微信用户。普及主体应主动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社科普及服务。

1.重视网络社科普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普及主体首先要克服的是社会科学普及无用论的片面观念,充分认可自身从事的工作。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开设网络社科普及平台,既是吸引更多网民使用该企业产品,从而增加企业收入的重要手段,又是进一步承担推广社会科学普及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可谓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因此互联网企业应高度重视其社科普及栏目的宣传工作,引导更多网民关注相关话题。对于承担社科普及责任的事业单位和学术团体,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官网,将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数字形式,方便广大网民浏览学习。从事社科普及的学者专家也可以通过开通实名认证的博客、微博、微信平台,将自身掌握的社科知识进行网上传播,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好的普及效果,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科普氛围。

2.创新网络普及形式,逐步提高作品质量。普及主体可探索网上讲座、在线交流、网上展览、社科案例分析等社科普及形式,通过文字阅读、音频、视频等载体提供社科类知识,方便网民群体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可对被普及的社科知识进行艺术和文学加工,如编写包含社科知识的歌曲、快板、小品、相声等,如创作涵盖社科知识的故事、小说、打油诗、顺口溜等,以此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可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合作,引进高质量的社科普及作品,也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新的社科普及作品,着手打造自身的科普品牌。各普及主体之间也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各自官网的下方提供其他社科普及类网站的链接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社科普及的网络服务平台。

3.加强社科信息评审,杜绝发布违规作品。网络社科普及主体对其引进的或者自身创作的社科类作品,要加强发布之前的内部论证和评审工作,杜绝发布违犯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以及伪科学类作品,加强与政府网络监管部门联系,将所发布的社科类作品报请政府部门审批。提供网民发布社科类信息的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运营商,要组建专门的网络信息监测团队,运用先进的监测软件和其他技术手段,对每天在各自平台上产生的海量社科类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对发现的可疑信息进行线下核实,针对平台中存在的虚假类社科信息进行线上辟谣,针对平台中出现的违法性、暴力性言论进行及时删除,并对相关注册用户提出警告。对多次发布此类信息的注册用户可采用技术手段暂停其账号使用,情节严重者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

(三)网民方面。网民是网络社科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网络社科普及活动的对象,应该积极借助网络平台获取社科类信息,实现自身社科素养的提升。

1.主动上网浏览,使用所学知识。广大网民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应从主观上充分认识到通过网络学习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养的重大意义。网民可依照自身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定期抽出一定时间登录相关网站,浏览和学习社科类信息,这样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还能使自己掌握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非常实用的技能。如网民可以通过聆听网络上的有关社交礼仪的专家讲座,以此来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和个人形象的维护。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应主动帮助身边的人一起学习和提升,将自己作为社科知识再次普及的新起点,形成裂变式传播,最终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社会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2.遵守上网法律法规,主动参与社科互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不可为所欲为。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评论他人、展开互动时一定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不可借助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从事恶意中伤他人、散布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人人遵守网络公约,实现网络环境的干净纯洁。因此广大网民在接受和发布社科类信息时,首先要加强自律,不做不该做的事,其次还应主动抵制网络暴力和谣言,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上出现的大多数社科类信息都提供了网民评论功能,有些软件甚至为网民提供了可以直接与信息发布者进行线上交流的功能。因此,网民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参与社科话题的讨论和互动,说问题、表观点、提意见,在交流中提升自我,在互动中提高栏目和作品的质量。

[1]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EB/OL].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z/CNNIC37/index.shtml.

[2]陈玉海.论科普的科学性与人文性[D].东北大学,2012.6.

[3]贾斌昌,李晓磊.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普及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责任编辑 丛文娟)

刘超伟,中共南宁市武鸣区委党校科研室教师,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邮政编码 530100)

G322.0

A

1672-6359(2016)06-0096-04

猜你喜欢
社科类社科普及
月度荐书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一束光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一束光
一束光
人文社科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