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楠
“双百”方针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魏立楠
今年是“双百”方针发表60周年,这些年来,“双百”方针始终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双百”方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自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双百”方针;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双百”方针,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发展,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对文化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在文化领域坚持“双百”方针,“双百”方针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即提出和发展时期、曲折停顿时期、浴火重生和发扬时期。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发展形势较好时期
从1956年4月到1957年夏“反右”斗争前夕是“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发展形势较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和文化发展百废待兴,共产党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主张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文化。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作为戏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1953年秋,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陈伯达传达了毛泽东的“百家争鸣”的思想,自此“百家争鸣”成为在历史研究领域的指导方针。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出现“解冻文学”思潮,苏联文化领域的这一思潮对同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就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28日毛泽东在讲话中还指出“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上要‘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2]1956年9月,八大的政治报告和决议对“双百”方针也进行了阐述,指出为了保证科学和艺术的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二)“双百”方针的停滞时期
从1957年到1966年是“双百”方针发展基本停滞时期。在1957年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用来代替八大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和论断。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批评彭德怀的意见书,并把知识分子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转而重新划为“资产阶级”范畴等等,这些在政治领域的错误路线和指导思想,导致“左倾”错误在政治领域的彻底实行和推广,并且进一步蔓延到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双百”方针处于基本停滞状态。
随着“左倾”错误影响领域的逐步扩大,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逐渐演化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康生、陈伯达起草、毛泽东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阶级斗争高于一切,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思想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彻底的贯彻,至此,十年浩劫在我国拉开了帷幕。“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宪法和法律受到严重践踏,社会文化生活完全陷入混乱状态,大量文化古迹遭受毁坏,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冠以“臭老九”的帽子受到严重冲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出现严重倒退。至此,“双百”方针这一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被彻底抛弃。
(三)“双百”方针的浴火重生与发扬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双百”方针也进入了浴火重生与发扬时期。“拨乱反正”率先在文化领域展开,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随后我国爆发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这一全民大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的发展,这年底召开了我党及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伴随着对知识分子的重新定位,从资产阶级重新回归到社会主义事业劳动者的一部分,“双百”方针也得到了重生,渐渐恢复活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的历史时期。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必须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支持和鼓励大胆探索和自由争论,营造科学文化发展必需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此,“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得到始终坚持和发扬。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在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均指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党在文化建设领域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双百”方针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包括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所拥有的民主自由的创作环境。
(一)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与发展
价值观属于社会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就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行为层面来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积极践行的价值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下,提高整合多元的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的号召力、影响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双百”方针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动力和实践形式,有利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民主”的发展目标。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在社会中形成尊重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规律的思想和实践的潮流,尊重文学与艺术的创作自由和创作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有利于消除不信任的隔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二)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习近平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要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坚持“双百”方针。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要调动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劳动、创造形式、创造风格,才能更好的发挥我国文艺创作者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文化创作生产的活力;要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心声和心愿;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好的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三)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此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习近平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允许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尊重个性的发展,正如世界上不会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文学艺术创作也不会、不应该、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在坚持共性的同时必须尊重个性的发展,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文学艺术创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打破学术垄断,反对惟我独尊的思想,排斥他人的观点;必须克服学术迷信,反对“学术特权”,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允许社会上不同学派之间相互自由的争论,扬他人之长处,补自己之不足;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闭门造车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不仅要允许国内的科学研究相互争论,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在不断的辩论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科学研究理论,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创作的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的需求。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6年4月25-28日) [EB/OL].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 GB/165617/166496/168117/10012116.html.
(责任编辑 丛文娟)
魏立楠,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210000)
G120
A
1672-6359(2016)03-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