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王 伟
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本出发点是定位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总依据和金钥匙。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经济必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有力推动社会发展。在新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变革的机遇,做好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局谋划,以切实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
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本出发点是定位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总依据和金钥匙。习总书记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讲话中提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解决之道就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经济必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有力推动社会发展。2015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近7亿,其中我省网民规模达到近5千万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测算我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为近年来最高。通过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我们可以看到,新一轮的互联网科技革命大潮已然形成,其与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时间上的重合,这是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机遇抓住就是机会,抓不住就是挑战。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1年,在新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变革的机遇,做好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局谋划。
(一)互联网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作用明显
互联网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和渗透不断提速且不断深化,从而带来了对于经济社会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社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成为我们抢抓经济发展新高度的必然选择。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我们发现,互联网经济不但极大的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创造了数量众多质量优良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们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对于拉动内需,调整消费结构,创新驱动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新的现代产业体系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经济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 互联网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高地,特别是服务经济发展高地,能在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和支撑辐射方面起到核心作用。在互联网经济中,现代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催生出大批新兴行业,如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教育等。互联网经济推崇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更高技术含量、更高附加价值的经济成果。最终实现制造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低质低效生产向质量品牌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三)互联网经济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互联网经济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当互联网技术深入,各个厂商的生产效率将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产品单位成本也因此逐渐降低,公司的利润最终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公司的供给曲线下降,出现递增的规模经济趋势。同时,企业间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互相关联,这又将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一起变化,导致宏观经济的增长。
(四)互联网经济有助于改良二元经济性,缩小城乡差距
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单凭以往的传统经济和自然要素规模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突破的。作为近10几年我们特别关注的城镇化工作,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动力的当今也浮现了很多矛盾,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面临瓶颈。互联网经济强调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其发展势必带动和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形成新型战略产业,从而从传统产业中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聚集,有利于产业集聚、规模经济,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效应的形成,进一步合理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国家战略实施方案,部署了未来8年间互联网宽带的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宽带战略”从部门行动上升为了国家战略,互联网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从山东省内的研究情况来看,《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实施,信息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信息化专项资金顺利下达,储备两化融合项目近千项,《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年营业收入预计超过1200亿元。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省首批物联网产业基地已按程序完成相关评审工作,济南、潍坊、威海、济宁、日照5家申报基地通过审核并已经纳入培育建设范围。编制出台了《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实施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战略,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制造业基地、沿胶济铁路线铺开的信息技术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浪潮、中创等自主软件成为我省软件业的亮点,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济南市成为继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城”。齐鲁科技园的各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青岛、潍坊、淄博、烟台等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2014年山东省电商交易额达1.3万亿元,且发展势头良好。
山东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存在两面性。一个方面,基础建设较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较为完整,有较为成功的互联网经济典型,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我省产业结构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足造成互联网经济对于山东省市场新常态发展战略的贡献相对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对互联网经济缺乏必要的了解和重视
传统产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观念固化的现象,没有适应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商业格局的转变,企业仍沿袭原有的信息化老路,对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应用和重视。另一方面,政府对以互联网引领的产业发展战略,尤其是长远的战略思路和有效的政策引导尚未出台,现行的产业政策仍较多沿袭旧有的工业化思路,不少决策制定者对互联网尚处于启蒙状态,在政策设计和理念上还难以转变。信息化推进部门更多地是局部、单向的推进,难以有效发挥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引领变革效应,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仍偏向于“条条”,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协同性差,“信息孤岛”问题突出,与互联网思维中开放互动、跨界融合、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相冲突,难以适应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大变局。[1]
(二)人才储备成本高,互联网高端人才缺乏
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市场在经营理念、模式、渠道等各方面均不同,因此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思维理念、工作方式等专业性要求不尽相同。虽然传统产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提高竞争力的需求十分迫切,但都苦于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尤其是缺乏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电子商务营销技巧的专业销售人才、优质客服人员等。这也导致了企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成本也非常高。著名电子商务企业韩都衣舍负责人曾指出,该企业得以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企业的盈利主要投资于此,储备人才的比例占到公司总人数30%左右,平均入职一年半后可以符合相应的岗位技能要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维持高速发展必须在人才储备和培养上投入更大,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电商企业,也不断从韩都衣舍高薪挖人,导致人才培养成本和风险都在加大。人才的重要性对一个企业是如此,对一个城市更是如此。尤其是济南拥有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都占一席之地、以浪潮为代表的云计算基地,具有“互联网+”发展的平台和独有优势,如何培养和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实现产业发展的优化与壮大、强大,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
(三)“两化融合”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有待增强
我省工业规模较小,重工业占比较高,高技术产业产值较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受到极大制约。现阶段从工业发展现状来看,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向深度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进程都比较缓慢。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新型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直接制约三产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大大降低了我省产业辐射和支撑能力。
(四)未来社会需求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产业接续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阶段正在发生转化,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跃升。这意味着,一方面传统产业会逐步淘汰,另一方面,新兴产业逐步接续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但现实情况是,传统产业面临逐步淘汰压力,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出现产业接续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承受“双重”挤压的不利局面,因此应选择相关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及早谋划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接续问题。
(五)营商环境优化不足,创业创新氛围有待进一步增强
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开办的难易程度、经营成本的高低、贸易便利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聚集程度和经营效益,特别对激发社会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创业创新浪潮,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气象影响更大。各地市在营商环境方面仍存在民营经济总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周边城市经济对接合作的热情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部分地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系统不配套、民营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难办事烦、融资门槛高成本高担保难、税费负担重等问题,营商环境亟待改善。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发展,互联网作为各行各业融合创新的平台,成为了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互联网发展已成为重构全球产业生态及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把握这一契机,借互联网之东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作为两化融合的重要推手,应从支持产业创新并加速以互联网促进产业生态系统重构的视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保障。
1.不断创新政策设计和理念,优化政策环境。继续明细“两化”融合、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扶持政策,科学制定以互联网经济为驱动促进产业升级的中长期规划,使各项政策重点突出、分工明确、互不干扰、融合贯通。
2.简政放权与引导疏通并举,优化行政环境。简政放权是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运营、监督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减少过度干预。引导疏通是指各职能部门责任到位,互相配合,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的连接、开放、共享,提高政策协同共振性。另外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以互联网促产业升级的统筹工作。积极推广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平台在全省企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降低信息化成本;同时也着力促进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在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普及应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间接帮助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
3.为企业创新提供更有利的要素环境。积极宣传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措施并力促这些优惠能够落到实处,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能使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中更有干劲。同时,为了激发互联网产业链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需在土地、税收、水电等要素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二)主动引导投融资,为以互联网促产业升级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在以互联网促产业升级的过程之初是决定性的,资金使用要做到准确高效,就要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主要问题。
1.更加明确财政支持方向。在确立以“互联网+”为驱动促进产业升级的规划后,整合财政资金,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投入到关键领域,如互联网经济产业链条中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跨界融合平台的推广应用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与互联网科技创新资源的融合。要创新机制,激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热情。激活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推广PPP合作模式,强调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强合作。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共同投资来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鼓励设立互联网创业投资机构和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互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
3.优化融资条件,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及“两化”融合企业的信贷支持。针对互联网经济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创新融资服务理念与方式,丰富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如增加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商标权质押以及设备融资租赁方式等,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本注入。总之,把投资和融资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为产业升级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三)构建人才聚集高地,为以互联网促产业升级提供动力源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条件,应完善政府政策,培养融通互联网思维与实体经济规律的科技企业家及复合型人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保障。
1.加强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分期分批次组织不同企业成立基础班、提高班,邀请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互联网+”知识与应用培训。对于传统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鼓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互联网技能培训,并组织企业内在职员工进行再培训;对于“互联网+”条件下物流、金融、交通、电子商务等行业,激励企业领导人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企业网络化、技术化水平与国际一流接轨。
2.着力做好互联网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充分利用已制定的人才引进计划、同时要针对内部人员制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设立跨区域的多种方式的企业研发中心,形成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干事创业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改革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畅通科技与产业结合和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3.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能把互联网思维与实体经济规律做好结合的科技企业家及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作为我省中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现有的产学研研究基地,鼓励校企、院企合作开展定制式人才培养。正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和较为灵活的政策机制所产生的经济效率是更高的,要注意吸收北上广地区的高新技术扩散需求,借助于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和产业发展平台,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4.促进实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鼓励实体企业主动通过公共平台等方式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信息咨询、技术帮扶、人才交流等关系,促进双方深入交流合作,特别是互联网人才对接共享,为以互联网促产业升级提供智力保障。
(四)借力“互联网+”,构建以互联网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互联网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至战略高度,作为我省创新发展、智慧发展的必要条件。
1.积极培育基于网络化、信息化而衍生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到来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当前已经初现端倪的新产业变革,其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代表,带动了整个产业形态、生产形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的深刻变革,强化了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的分化、融合、跨界、变异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嫁接,产生出了一系列新模式和新业态。[2]因此,要抓住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把握互联网经济时代发展的走势,研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完善和出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业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若干有地方优势的新业态产业集群,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创新区和创新型企业集群,建立产业园及孵化器,分阶段有序推进从制造到服务的跨界融合,形成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锐动力。
2.着力推动互联网向我省既有优势产业的渗透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在加速“两化”融合的进程中,找准本土优势产业依靠互联网进行价值链重构以及价值再造的关键点,精准发力,使其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有效结合制造模式变革及互联网平台效应进一步细分并重新整合传统的产业链、技术链、服务链。对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要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并深化“两业”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挖掘新的价值创造。
3.利用产业园区优势,加速产业升级。建议以建设专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特色园区发展,按照各地区不同资源条件的思路,统筹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强化每个开发园区的功能分区、产业布局、服务配套与环境保障。一是立足转型发展的实际,将现有开发园区建设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各开发园区的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做到园区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相衔接,引领和促进园区扩容升级。二是坚持以精准招商推动特色园区发展,围绕自身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向特色园区集聚,推动园区从企业集聚向特色产业集聚转变。注重引进龙头企业,本着产业集群、错位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上项目,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大项目。三是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特色园区发展,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综合运用政策、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坚持聚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园区科技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园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省产业升级助跑加速。
[1]张兆安.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15(4):24-28.
[2]广东营销学会微博.营销变革成就南粤经济三十年 业态创新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EB/OL]. http://blog.sina.com.
(责任编辑 马晓黎)
王伟,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讲师,硕士(邮政编码 250100)
F127.52
A
1672-6359(2016)03-0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