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乡村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2016-02-11 07:27:51邵永平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格勒工作组贫困户

邵永平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边疆少数民族乡村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邵永平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本文以一个村里的五户贫困户如何开展精准扶贫为研究视角,在实践中提出了以“五个精准”托起村里的扶贫重任,结合精准扶贫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以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即要注重“大水漫灌”,又要“小水滴灌”;既要注重扶智、扶志,又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理论思考。

精准扶贫少数民族乡村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自治区党委认为,十三五时期,是新疆扶贫开发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伊宁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了2016年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本文结合新疆“访惠聚”住村工作的实际,分析出乡村开展精准脱贫的现状与思考。

一、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喀格勒克村的村情,反映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喀格勒克村位于胡地亚于孜镇以东2公里处,东连314省道,西接218国道,南至阔坦塔木村,北临上胡地亚于孜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710户3423人。全村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8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主体民族)占85%,汉族占到8%。全村耕地总面积7800亩,人均耕地1.8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甜菜等作物。全村现有党员40名,团员117名,“四老人员”5人,辖区内有镇中学一所、清真寺4座和25家企业,周六喀格勒克村有巴扎(流动市场)。

喀格勒克村虽然不是伊宁县的扶贫重点村,但是村里吃低保的困难户就有65户140多人,生活困难的农民也很多,每到连阴雨的季节,村里就有近二十多家农户的房子漏雨,有不少就成为了危房。村里人均耕地少,百姓外出务工少,就业路子窄,传统“等、靠、要”思想突出,每年争吃低保的人数多;再加上该村为空壳村,村基层组织为百姓办实事不足,也导致了村党支部号召力不强。

二、喀格勒克村精准扶贫实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会议精神,伊犁州“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们一起,结合伊宁县出台的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和村里贫困户的家庭实际状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五个精准”托起喀格勒克村扶贫攻坚的重任。

(一)把握好政策,协助贫困户落实政策。

入村后,住喀格勒克村工作组结合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和县上出台的扶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与村情相适应,并同每户贫困户可以享受的政策相对照,共梳理出了15条优惠政策,政策内容涉及产业发展、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及各种补贴等等,为村里全年贫困户的扶贫脱困工作做好政策保障。同时工作组和村干部利用入户摸底的机会,对贫困户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宣讲,保证每位贫困户做个脱贫的明白人。2016年3月以来,工作组积极与县里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将相关优惠政策落地,让贫困户受益。如贫困户马占英的妻子患了精神病,急需住院治疗,工作组和村干部们帮助落实医疗救助政策,为其打消看病的后顾之忧。贫困户热孜艳·买买提,因丈夫去世,家里有三个孩子,一方面村里帮助她的三个孩子们都享受上低保政策,孩子上学也享受上贫困家庭的教育保障,另一方面,针对她家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又没有劳动力的现状,对其本人及其亲属做好思想工作,将镇里给村里的唯一一个贫困户安居富民3.5万元的盖房指标分配给她家,确保该户贫困户能住上安全的住房。

(二)严格按照程序,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标准,贫困户包括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人员(含残疾贫困户),工作组住村以后,针对准备申请贫困户的困难村民,进行了政策识别和人员类别的甄别。首先,在政策上把好入口关,将不能和不够享受贫困待遇的人口全部排除;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采取“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二次张榜公示、县扶贫办审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在县级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告”的程序进行。督促对贫困户的初审工作,按照即定程序,严格把关,不走过场。其次,就是将申请的贫困家庭,按照家里的困难程度以及享受的其它方面补贴,进行重新测算和排队,将最困难的家庭纳入贫困户保障范围;第三,就是做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协助村干部完善贫困户的脱贫档案和工作计划,确保脱贫数据真实和有效。

(三)做好贫困户收入测算,打好帮扶基础。

为了做实做全贫困户脱贫前的基础数据,工作组发挥专业优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将贫困户家里的土地根据不同使用类型和贫瘠程度,对耕种不同作物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初步测算,在各种植业平均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收入的统一标准,即将每亩土地平均纯收入定为兜底300元;其次是将贫困户家里的各项养殖业、家禽业收入,取行业的大致均值,统一标准,实行精准计算测量。如将养殖奶牛户的牛奶产出量稳定时间确定为四个月,每月30天,以近几年每公斤收购价均值2元计算,来确定奶牛业的固定收入;再有,就是针对贫困户家里的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测算,取附近几个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在不同行业的各工种收入的大致均值,以此为准来测算和确定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确保精准脱贫。

(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多方位开展帮扶策略。

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稳步脱贫,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既能将扶贫政策落地,又能体现出每户贫困人家的自有特点和脱贫路径,工作组与村干部在“一户一措施”的基础上,从细处入手,从最快的脱贫通道着眼,在与贫困户家庭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统一的脱贫对策。如有的通过外出务工脱贫,有的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助推脱贫,有的通过建设富民安居房告别困难等等,尽快实现脱贫目标。此外,为了更好地将社会资源借力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拓宽扶贫渠道,工作组借助“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调动驻村民警和武工队的力量,形成合力帮扶。如2016年4月中旬,工作组与伊犁州党校教研室党支部协商沟通,达成党支部联建扶贫工作机制,将州党校党员教师的力量与村里贫困户的脱贫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扶贫工作力度和精准度,既为党校教师提供了到最基层的实践机会,又为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发挥了智囊团和参谋部的作用。工作组还协调驻镇上的武工队全体战士,利用来村里巡逻的机会,带上慰问品,一同去贫困户家开展扶贫工作,拓展了扶贫帮扶的力量。

(五)积极探索可持续脱贫道路。

扶贫帮困最终的结果,要落实到年底的精准脱贫目标上来。工作组与村干部在充分预测各贫困户脱贫进度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将力量投在可以先脱贫的贫困户家中,争取年中先脱贫两户。如目前村里的贫困户马占英家,经干部们动员,其两个孩子都在外面务工,为全家稳步脱贫打下了坚实的步伐。其次,准备在上半年扶贫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扎实剩余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并通过“回头看”,按照国家确定的2800元标准和“三个保障”,使贫困户真正地脱掉贫困帽子,稳步走上小康生活。三是探索建立贫困户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工作组与村干部一起,全面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劳动力情况,积极主动与各类驻村企业联系,优先将贫困户的子女向驻村企业推荐和引荐,同时将村里困难家庭的人员送到企业务工。通过宣传教育和做思想工作,让贫困家庭的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常年外出务工的思想准备,为家庭可持续脱贫打下基石。四是工作组与村干部在实施各项精准扶贫任务的同时,注重收集脱贫信息,并跟踪和反馈,实行动态管理,若贫困户存在返贫迹象,第一时间启动帮扶预案,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贫困户走上可持续的脱贫之路。

三、对喀格勒克村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的理论思考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由于各地各村的实际状况不一样,采取的各项对策和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拉下一个人;都是为了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达到共同富裕。让全中国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公民都在中国梦的实现中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以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指导农村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同时,习近平又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后,将精准扶贫思想具体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方面。我们“访惠聚”住喀格勒克村工作组正是沿着习总书记的这一思想路径,结合村里的现状和贫困户的实际,提出了以“五个精准”为依托的扶贫工作路径,为精准扶贫工作找到了一条较好的路子。

(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大水漫灌”,而且也需要“小水滴灌”。

自治区、自治州和县上出台的相关扶贫优惠政策,覆盖的面较大、较广。针对精准扶贫工作而言,面对的是一户户农家,每家致贫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喀格勒克村虽然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5户,导致贫困的原因有因病致贫、缺劳动力致贫、低保贫等方面,贫困户共有21人,两位老人、两位病人、9个孩子,8位成年人。除一户是回族外,其余都是维吾尔族,双语差,基本上不懂汉语。8位成年人里,只有一位会开车,其他人没有任何技能。县上出台的“大水漫灌”政策,如给贫困户保障房、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都可以享受。但是针对每家贫困户的情况,如开展有针对性的双语培训、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家庭庭院经济发展等方面,就需要“小水滴灌”,根据实际情况,由乡、镇或村组织,配套出台有效措施来进行弥补。

(三)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在于扶智、扶志,根本在于宣传和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其中,“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我们发现,要彻底摆脱穷根子,一方面,很关键的是要将人心扶起来,脱贫的志气扶起来。目前村里存在着一股不良风气有一部分村民,天天找村基层组织要低保政策,宁可一二百元吃低保、游手好闲,也不主动去找活干。需要我们加大相关宣传教育力度,弘扬勤劳致富观念,崇尚劳动最光荣的新风尚,增强贫困人员主动脱贫的意识,在心智上、志气上立下决心,赶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另一方面,重视贫困和困难家庭人员的子女教育,确保学龄儿童全部上学保证义务阶段孩子都要接受良好教育,让贫困家族的子女充分享受国家的教育政策,不输在起路线上,同时发挥学校作用,教育和启发孩子推进家庭脱贫观念,让孩子影响家长加快脱贫进度和步伐。

[责任编辑:周钰]

参考资料:

①《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②伊县党发〔2016〕7号印发《伊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3月1日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4.23

D261·41

A

1674-6287(2016)04-0083-03

2016-08-12

邵永平(1973~)男,回族,中共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经管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格勒工作组贫困户
雨落莫日格勒河谷
莫日格勒河情歌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0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治淮(2020年8期)2020-09-22 06:25:46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8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
莫日格勒河
北方音乐(2019年6期)2019-07-16 07:50:53
安达
鹿鸣(2018年6期)2018-07-23 19:12:04
32个工作组印迹 >
中国民政(2017年13期)2017-08-01 00:07:27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