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赵建军
(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100091)
生态文明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与伊犁跨越式发展
杨博赵建军
(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100091)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战略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为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互通互联大发展而制定的战略,是推动国家合作与中国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中国向西的桥头堡。“一带一路”战略为伊犁发展带来了强化区域发展优势、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机遇,能够使伊犁成为中西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此,伊犁应当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实现自身在发展地位、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区域性跨越式发展。
一带一路伊犁跨越式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
“一带一路”是大战略设计,具有综合的含义。它基于中国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基于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因此,不能把“一带一路”作为短期的项目来对待。从落实的意义上说,它要有行动步骤、项目规划,也要有落实的时间表,但这只作为部分的行动计划,并不是包揽全部的一揽子计划。“一带一路”从中国层面而言是一个大战略设计,从全球层面来说则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大倡议,即倡导大家共同来做的一件大事。从经济角度,它可以改善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建新的增长引擎,拉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从国际关系来说,它可以创建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关系和新安全框架。
首先,“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也是对外关系结构均衡的战略。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地区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000多公里。但是,当前推动“一带”建设,并不是要简单地恢复历史上的大通道,而是要以“丝绸之路”的互利交往精神,建设新的开放与合作的经济发展带,把中国与沿线国家以发展这个主线紧密连接起来,构建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全面连接的新关系,构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倡导和建设新时代的海洋新秩序。公元前200年秦汉之际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延伸中不断拓展为交通贸易的黄金路线。如今,“一路”战略下的内容,不仅仅是打通基于开放安全的航海通道,而且还要推进发展合作,与海上丝路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沿海发展经济带,通过港口连接、港口经济、沿海经济等方式创建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大战略设计的支撑基础。互联互通的概念最早由东盟提出,后来扩展到东亚合作机制、亚太合作机制,如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互联互通,就是要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连接,发展起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陆、海、空交通网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指导思想超越了自贸区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综合发展环境的构建,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式不是通过谈判,而是通过协商,是新型的发展合作方式。
中国有20多个近邻国家,陆海相接,构成特殊的关系。中国向来把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定为国家对外关系的重点和外交的优先目标。“一带一路”是中国对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大战略性规划,即推动基于共同发展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发展的成功是内靠改革,外靠开放。当今中国与世界和区域市场紧密联系,形成了具有显性特征的周边经济圈。“一带一路”将会使中国与周边经济圈的联系更为紧密,以互联互通的建设为基础,逐步构建开放发展的经济区,形成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人文广泛交互融合的经济带。这将大大改变以往以贸易和资源为主的经济关系结构。
“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周边是首要。中国周边地区,除了个别发达国家外,西北部、南部、东南部,包括南亚、东盟、中亚等国家都是发展中地区,发展愿望强烈,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好处,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获得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会从周边国家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拓展机会,从而使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延伸发展的依托带。“一带一路”是以周边地区为起点和重点,但不限于此。“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作为一项大战略,可以更大地延伸与拓展空间,从亚洲到欧洲、到非洲,也可以延伸到更广的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带有动态特征的大战略规划,是开放的。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在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这一突出特征表现在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步入起飞门槛。如何维护发展的大势,为发展中国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本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中国将继续把发展放在首位。鉴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贸易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中国要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建更好的环境。“一带一路”可以作为推动发展合作的大平台,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中国的投入和带动,动员各方的积极性,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创建新的发展引擎。在“一带一路”这个开放性平台上,中国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合作项目,正是顺应、满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的体现。长期以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融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长项目工程建设融资,非常困难。同时,现行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力有限,私人金融机构投资意愿不强,因此,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发展的综合环境改善缓慢。“一带一路”创建合作性融资机构和其他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可以破解融资瓶颈,中国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倡导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宣布出资成立丝路基金等,目的正在于此。
伊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与潜力。一是伊犁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伊犁与中亚经济发展最好也是最快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接壤,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最大的公路口岸,如今中哈铁路已经接轨即将投入运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第一个经贸合作项目——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也已基本建设完毕并开始封关运营,国家还在此批准设立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从而使伊犁成为中国进入中亚乃至中东和欧洲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联通国内与国际的桥梁和纽带,在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伊犁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伊犁地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十分优越的水土光热资源,是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旅游业的最佳之地,同时这里还蕴藏着极为丰富自然矿产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三是伊犁拥有十分深厚的人文底蕴。伊犁有十三个世居民族,他们中有许多民族与周边中亚国家民族一致、血脉相连、文化相通、习俗相近,宗教信仰相同,长期以来就彼此交往联系。同时,在长期的生活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之古丝绸之路的联通,使伊犁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因此,在这片美丽的沃土上孕育了无比深厚多元的文化底蕴,它将有力地推进新丝绸之路的畅通。四是伊犁具有强力的政策资源优势。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家赋予新疆一系列特殊的扶持政策,推动十九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并且在霍尔果斯设立了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加之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的成立,国家给与了一整套系统的扶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这是伊犁今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强大依靠力量。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带”,其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所涉及区域总人口30亿,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新疆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伊犁也是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重要通道,在贯通东西,连接中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必将给新疆,特别是伊犁带来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推动伊犁全方位对外开放进程。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潮中,只有不断的对外开放,才能抓住有利契机,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伊犁长期以来受制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始终处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中,经济社会的发展较为缓慢。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西移,伊犁才逐步走上开放之路,依托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将会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推动伊犁对外开放的进程。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应抓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工作。”按照这一要求和目标,伊犁将会进一步融入到向西开放的进程中,带动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使伊犁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伊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伊犁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发展的路径只能是全方位对外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我国东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也是最发达的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伊犁的产业体系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这其中除了能源类产品在东部市场具有一定优势外,其它产品在东部市场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向东开放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决定了,伊犁真正的发展空间只能来自于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进一步打通我国向西开放的通道,为更好地进入中亚、中东以及欧洲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从而也将为伊犁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伊犁基础设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典型的通道经济,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伊犁由于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各项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虽然这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立起了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但是与伊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远不能满足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进一步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通讯和城市乡村的基础设施,为推动伊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更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伊犁居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战略地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让具备了特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的伊犁站在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最前沿,也因此成为祖国内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连通欧亚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伊犁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纽带和支点作用。自古以来伊犁就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商道还是文化道功能,在草原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伊犁再获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将发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纽带和支点、支撑作用。伊犁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重要平台。伊犁处于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经济体最多的欧洲经济圈的天然国际大通道,是连接我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和前沿根据地。因此,伊犁担负着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和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使命,是全国各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区域资源,共同开发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发展的宏伟战略构想,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自身发展与周边合作发展的巨大平台。其为伊犁发展在区域发展、资本融入、发展创新、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基础经济建设等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伊犁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设立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协调中心。伊犁是中国面向中亚、欧洲的窗口。得地利之便,伊犁州成为中亚各国和欧洲国家人民通过丝绸之路来到新疆的第一站。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际,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经济合作中心,建立和加强伊犁与周边国家或地区政府间和民间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往来。把伊犁州这个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发挥到最大。伊犁是新疆西北部区域性金融业发达地区。州府伊宁市是新疆西北部区域性金融业发达城市,是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功能的“副中心”。为改善融资环境,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融资问题提供便捷服务,在中哈两国之间先行先试“货币流通”提供平台。通过与周边经济合作与中国西部金融副中心建设,将伊犁打造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协调中心。
(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四大中心:大数据中心,建立一带一路信息走廊;物流中心,建立一带一路货物集散平台中心;金融中心,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保税区和货币自由兑换区,思路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总部基地;人才中心,打造东联西引国际化人才高地,建立一带一路国家语言培训学校和高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全力推动金融创新试点,努力打造国际金融港当前,要充分发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作用,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建设,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发展布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所赋予的特殊政策,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不拘泥于现有政策框架,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推动政策创新。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尽快发挥中哈合作中心的积极效应,推动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取在此基础上先行开展中哈边境自由贸易区试点,积极探索贸易结算本币化,加快推进离岸人民币试点工作,努力建设离岸人民币试点金融港,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推动免签证边境游,以实现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推动贸易畅通。
(三)建立全球最大规模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造50--100万亩。伊犁可利用国际贸易来拉动有机食品生产的发展。伊犁州拥有全新疆最丰美的水土资源和农牧业资源。截止2011年末,伊犁州直属县市建成温棚40174座,占地面积84300亩,拱棚22856个,占地14605亩,设施农业总面积全疆第一。但农业产值却低于喀什、巴州、阿克苏、昌吉四地州。伊犁州拥有全国最优质的草原,全州牧草地1966.66万公顷。但是伊犁州直的畜牧业经济效益不仅落后于内蒙古,也落后于疆内的昌吉州和喀什地区,全州农牧民的收入始终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伊犁当地农产品市场小,农业发展不重视。要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机遇,加强中亚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有机食品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展览、商务等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条件,组织有实力的外向型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开拓中亚市场,抓好外销有机食品安全生产和绿色有机国际认证标准的达标、监控和实施。
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商贸物流中心要充分发挥伊犁的地缘优势,紧紧抓住伊宁市、奎屯市和霍尔果斯口岸商贸物流中心试点城市(口岸)的规划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重点中心城市和口岸。伊宁市作为首府城市要继续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功能,推动城市各项产业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以金融、保险、证劵、教育、文化创意、信息科技、商贸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奎屯市要充分发挥地处北疆交通枢纽地位的优势,以打造北疆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霍尔果斯口岸要继续加快铁路通联建设,以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口岸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构建陆海一体的物流大通道,充分发挥铁海联运的优势,不断提升物流效率和货运量。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经济开发区和边境合作中心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保税仓储、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以及国际中转业务。其它县市也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将伊宁机场打造成为新疆西部重要的国际性航空港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加快区域内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体系,提高路网等级,打通路网瓶颈,特别是要打通伊犁河谷与南疆和北疆其它地区的道路交通,进一步推动伊宁机场改扩建,积极支持伊宁机场国际航空港建设,争取伊宁机场尽快能够实现与内地及中亚国家的直航,铁路建设要尽可能向县市特别是能够向南疆延伸,从而形成多条进出通道,构建起连接南北疆的立体快速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要加快与哈萨克斯坦道路交通通信设施的对接,努力争取在基础设施上率先互联互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通提供便利的条件,并进一步强化了伊犁的区位优势。
[责任编辑:竹效民]
[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5-9.
[2]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石广义,毛琦梁,李俊,于会录.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12:2451-2458.
[3]于会录,董锁成,李宇,李泽红,石广义,黄永斌,王喆,李飞.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格局与合作开发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4,12:2468-2475.
[4]李泽红,王卷乐,赵中平,董锁成,李宇,诸云强,程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J].资源科学,2014,12:2476-2482.
[5]冯维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亚太,2014,06:73-98+157-158.
[6]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01:88-99.
[7]袁胜育,汪伟民.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5:21-41+156-157.
[8]黄益平.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01:48-53+5.
[9]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90-99+6.
[10]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538-544.
[11]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06:1005-1014.
[12]施展.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J].俄罗斯研究,2015,03:3-19.
[13]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156-157.
[14]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11.
[15]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03:64-73.
[16]王之泰.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的升华[J].中国流通经济,2014,05:11-15.
[17]马莉莉,张亚斌,王瑞.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文献综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04:63-69.
[18]王习农,陈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拓展与共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5:23-30.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4.20
D635
A
1674-6287(2016)04-0071-05
2016-09-17
杨博(1988~)男,汉族,山东郓城县人,中央党校科技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赵建军(1961~)男,汉族,四川古蔺县人,东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中央党校哲学部教学秘书,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