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6-02-11 07:09:45李光华
天津药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巴布透皮促进剂

李光华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134)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光华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134)

巴布剂是经皮给药制剂的一种,作为外用贴剂的巴布剂,患者对其顺应性比较好,在治疗身体各种疾病等方面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近年来,人们对皮肤形态、功能及角质层屏障作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从而促进了经皮给药吸收机制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使更多的以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为基础的经皮给药促进方法在药物开发方面得到具体应用。实践证明,采用口服和中药巴布剂的中西结合方法,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巴布剂可直接作用于靶部位发挥疗效,可以避免肝脏和胃肠道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可反复粘贴,透气性好。巴布剂已用于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多种炎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治疗,是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

中药,巴布剂,促皮吸收,透皮吸收,基质

巴布剂是指药材的提取物以及药材或者化学药物和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均匀混合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而制成的贴膏剂[1]。中药巴布剂是指中药经提取制成中药浸膏或将中药进行超微粉碎再与基质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加工而成的巴布剂。巴布剂是在转变传统外用贴剂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临床使用中对于患者头痛、挫伤、骨病及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2]。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99年出品的复方紫荆消伤膏是国内第一个药品准字号的巴布剂。其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巴布剂具有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并可及时终止给药等优点,使巴布剂成为中药外用贴剂的常用剂型。

1 中药巴布剂的基质

1.1 基质的选择及特点 巴布剂基质具备的条件:①基质材料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征,有一定的黏性特点,这样能够对主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②基质材料不可对主药造成影响,不可出现任何的副作用,如对皮肤应无刺激性和引起过敏反应。③基质材料不能受到患者汗水的影响,能保持巴布剂的形状,不影响药物的性质和药效[3-7]。选择基质成分及确定最佳配比是研制巴布剂的一个重要步骤。

1.2 基质的组成 中药巴布剂是由黏合剂、保湿剂和填充剂以及透皮促进剂和其他附加剂组成的,各成分性质不同,在基质中的作用也不相同,由此决定了加入量的差异。

1.2.1 黏着剂 一般有3类,天然的、半合成的、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有聚丙烯酸钠、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PVA、PVP、聚异丁烯、聚醋酸乙烯、丙烯酸脂等。

1.2.2 保湿剂 可以保证巴布剂在有效期内水分含量并可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常用的有PEG400、丙二醇和甘油等。另外保湿剂还有一定潜溶剂的作用,能够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或者起到分散高分子材料的作用[8]。

1.2.3 填充剂 常用的有氧化锌、二氧化钛、微粉硅胶和高岭土等。

1.2.4 透皮促进剂 透皮促进剂可增强经皮药物的渗透性的一类物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小分子醇类、亚砜类、氮酮、挥发油、脂肪酸和尿素。理想的渗透促进剂的特点如下:起效快,能迅速恢复皮肤正常功能;无毒、无刺激性、无至敏作用;其溶解度参数与皮肤相近;不与药物或其他辅料产生物理化学作用。对于吸收后起全身作用的巴布剂其处方组成中的透皮促进剂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的较多[9]。胡晓等[10]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来研究不同促渗剂(1%氮酮,1%丙二醇,0.5%薄荷醇,1%氮酮+1%丙二醇)对复方积雪草苷凝胶膏剂中的两个主要成分积雪草苷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促渗剂的和不含促渗剂的凝胶膏剂相比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渗透速率和皮内滞留量均明显增加,且采用1%氮酮+1%丙二醇作为促渗剂,透皮效果最为显著。

1.3 基质配方研究 基质配方研究围绕着黏着剂、骨架材料、保湿剂的选择、填充剂和交联剂的用量等方面。向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药物均匀分散与混合;向基质中添加适量的精制油、蓖麻油等辅料,可以使巴布剂的柔软性和耐寒性进一步增强[11]。刘芳艺等[12]通过采用正交设计,以初黏力、持黏力、膏体综合感官性能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中的Viscomate NP-700用量为3.0 g,甘羟铝为 0.07 g,甘油为18 g,得出优化处方配比。韩冬等[13]以用量为水平,考察剥黏着力、制剂外观和离强度等指标,就处方中高分子凝胶、填充剂、保湿剂、交联剂等筛选出最优处方为卡波姆U10-聚丙烯酸7S-甘油-丙二醇-高岭土-枸橼酸-乙醇-三氯化铝为0.5∶6.5∶27∶7∶1.6∶0.2∶8∶0.4。马莉等[14]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亲水性巴布剂基质处方进行筛选及优化,以制得巴布剂的初黏力、均匀性、内聚力为量化指标,得到的最佳用量配比为卡波姆-聚乙烯醇-明胶-聚丙烯酸(1∶1∶4∶0.1) 。张晓伟等[15]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微乳巴布剂中十一酸睾酮的累积渗透量,发现微乳巴布剂 24 h 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常规巴布剂的2.6倍。

2 中药巴布剂的制备工艺

马钱子是常用毒性中药材,但其内服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非常接近,治疗指数很小。而采用外用给药的方式就可确保其疗效且减少毒性反应,有些内服适应症在采用外用给药后也有治疗作用[16]。樊轻亚等[17]以黏着性能的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剂处方:卡波姆-聚丙烯酸钠 (10∶1),西黄蓍胶、高岭土 25%、甘油 20%,10%马钱子浸膏 10%、2%薄荷脑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

3 透皮吸收研究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其能阻碍外来药物进入人体内,药物能否克服皮肤屏障提高透皮性能而发挥药效是研发巴布剂的最重要问题之一[18,19]。

3.1 巴布剂主要成分具有透皮性能 秦海军等[20]采用药物透皮仪进行小儿腹泻凝胶膏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接受液,并分别考察加入不同质量分数(1%、3%和5%)氮酮、油酸、丙二醇后,小儿腹泻凝胶膏剂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24 h体外累积渗透总量和累积透过率,同时采用HPLC测定含量。其结果表明,空白样品中吴茱萸(次)碱在24 h内的累积透过率34.53%,含不同质量分数氮酮样品中吴茱萸(次)碱累积透过率分别为33.92%、34.78%和34.65%,含不同质量分数油酸样品则分别为33.67%、34.57%和34.57%,含不同质量分数丙二醇样品则分别为34.49%、34.61%和34.53%。可见小儿腹泻凝胶膏剂中不需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其所含挥发性成分本身就具有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

3.2 通过物理方法提高巴布剂的透皮性能 巴布剂与电致孔技术结合,可提高药物透皮吸收性能,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李凡等[21]将巴布剂结合电致孔技术,与被动扩散透皮给药进行比较,初步考察了在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特点。

3.3 考察不同促透剂来促进巴布剂的透皮性能 透皮促进剂的加入可增进类脂骨架无序性,增加皮肤的非均匀性促进药物渗透。荆蕴杰[22]考察了不同透皮促渗剂对风湿痹痛方中新乌头碱的透皮吸收影响,筛选出以3%的薄荷醇、丙二醇作为促透剂时,其稳态通透速率增加明显,时滞缩短显著,累积透过量增加。魏舒畅等[23]就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对阿魏酸经皮渗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三种物质均能明显促进阿魏酸的透皮吸收。李芸等[24]考察了5%、3%、1%盐酸小檗碱、吴茱萸挥发油、大黄总蒽醌对苦参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苦参碱有促透作用。罗红梅等[25]考察了丁香挥发油、肉豆蔻挥发油、八角茴香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透皮贴剂的促渗作用,结果表明,丁香油的促渗作用显著。王庆伟等[26]发现当归挥发油对尼莫地平的透皮吸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陆崟[27]考察了氮酮、氮酮、薄荷油、氮酮-冰片对肤康祛斑凝胶的主药熊果苷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氮酮-薄荷油为促渗剂其累积渗透率最高。

4 临床应用

叶天申等[28]观察类风湿巴布剂穴位贴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时发现,雷公藤通过穴贴或口服给药均对RA活动期有良好疗效,而穴位贴敷法在改善主要临床表现及检验指标方面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刘继勇等[29]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盐酸西替利嗪巴布剂,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庄桂霞等[30]对痛经巴布剂进行了研究,这个剂型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和使用。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由于缺乏对巴布剂剂型系统性和深层次的研究,目前中药巴布剂在新产品开发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其原因主要表现在:①国产辅料可供使用的品种较少,②缺乏国家标准的大型生产设备,③中药多为复方,提取浸膏成分复杂,从而增加了制备工艺的难度,④缺乏统一、科学的巴布剂制剂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31]。

由于巴布剂的众多优点及其应用病种的逐渐增多,从而使巴布剂成为中药外用剂型中的新宠。随着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日益深入,不断增加的辅料品种和新技术的及时使用,改善了中药巴布剂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制剂质量,从基质原料的国产化到生产设备的研制和改造,取得了进步和可喜成绩。现已形成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开发热,该技术潜在的巨大市场将被开发,社会效益不可限量。相信随着设备更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问世,中药巴布剂会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马福生,梁志明,莫家亮,等.青春期痤疮患者抑郁状况的初步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18 (2):109-115

2 崔岩飞,马国玲,胡钦,等.五倍子膏巴布剂治疗肺结核盗汗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930-932

3 董方言. 透皮给药中促渗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8-124

4 Nino Viartasiwi.Holding on a Thin Rope: Muslim Papuan Communities as the Agent of Peace in Papua Conflict[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17:860-869

5 刘茜茜,蔡小连,朱水源. 天灸巴布剂中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34-135

6 中国药典[S].一部,2010:附录9

7 李银,杜菁.黑膏药剂型改革浅议-中药巴布剂的开发[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233-234

8 李江英,张亚军,刘超.正交设计法优选跌打止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J]. 陕西中医,2014,35(3):367-369

9 Hilal Anshary,Rio A Kurniawan ,Sriwulan Sriwulan,etal.Isola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etiological agents of streptococcosis in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cultured in net cages in Lake Sentani, Papua, Indonesia[J]. Springer Plus,2014,3:627

10 胡晓,胡静波,董少华,等.不同促渗剂对复方积雪草苷凝胶膏剂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7):543-547

11 王法龙,庞保珍,庞清洋,等.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光明中医,2014,29(4):876-881

12 刘方艺,谢友良,蒋东旭,等.正交设计法优化经络贴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10):68-70

13 韩冬,崔黎丽,李国栋,等.巴布剂透皮给药基质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5):572-573

14 马莉,韩锋,高静.亲水性巴布剂基质处方筛选实验研究[G].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3971-3976

15 张晓伟,杨丹,刘丹华,等.十一酸睾酮外用微乳巴布剂的质量控制和体外透皮效果[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2-24

16 Avi Paveh,Phillip Delelkta,Craig J.Dobry,etal.Discovery of Potent Broad Spectrum Antivirals Derived from Marine Actinobacteria[J].PLOS One,2013,8(12):e82318

17 樊轻亚,张红霞,游国叶.马钱子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5):51-54

18 马晓莉,曹松云,仇金龙,等.大蒜硝黄膏中芒硝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J].中成药,2014,36(7):1542-1545

19 李俊生,吕佳佳,王兴慧,等.黄芩总黄酮及其单体的溶解性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研究[J].中草药,2014,45(2):200-207

20 秦海军,马玲,张毅,等.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小儿腹泻凝胶膏经皮渗透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3):39-41

21 李凡,郝保华,李伟泽,等.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9):1096-1098

22 荆蕴杰,张文品.促进剂对风湿痹痛方中新乌头碱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6):1322-1324

23 魏舒畅,闫治攀,李芸,等.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对阿魏酸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J].中药材,2013,36(9):1493-1496

24 李芸,闫治攀,魏舒畅,等.盐酸小檗碱、吴茱萸挥发油、大黄总蒽醌促进苦参碱透皮吸收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成药,2014,36(3):510-514

25 罗红梅,马云淑,黄金娥,等.丁香等3种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贴剂的促渗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3):1032-1035

26 王庆伟,张京,刘雪英,等.当归挥发油对尼莫地平透皮吸收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0,29(11):1397-1400

27 陆崟,乔立业,苗梦梦,等.透皮促进剂对肤康祛斑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南药学,2014,12(2):131-134

28 叶天申,谢文霞,张劲军.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6):24-25

29 刘继勇,胡晋红,朱全刚,等.盐酸西替利嗪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特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7):45-48

30 梁劲康, 黎婉婉,胡巧红.三子巴布剂基质配方优化与体外释放特性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1 (17):26-28

31 张红芹,王建新,郝海军,等.三七总皂苷巴布剂中透皮促进剂的优选[J].中成药,2013,35(6):1180-1184

2016-03-02

R944

A

1006-5687(2016)04-0048-03

猜你喜欢
巴布透皮促进剂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2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17
中药透皮技术治咳嗽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8
2017年我国橡胶促进剂进出口概况
橡胶科技(2018年4期)2018-02-17 06:08:42
中药透皮技术治痄腮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2-12 15:32:36
复方青风藤巴布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51
阳谷华泰隆重发布橡胶促进剂M/NS清洁生产工艺
橡胶工业(2015年5期)2015-08-29 06:48:16
蔚林股份推出稀土系列橡胶促进剂
橡胶工业(2015年11期)2015-08-01 09:08:46
环保型促进剂TBzTD对胶粉再生效果的影响
橡胶工业(2015年3期)2015-07-29 08:23:58
温经止痛巴布剂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