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现代文化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2016-02-11 05:41:09刘治强张玉婷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新疆阿克苏843000中共温宿县委党校新疆温宿843100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维稳

刘治强 张玉婷(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 新疆阿克苏 843000;中共温宿县委党校 新疆 温宿 843100 )



注重现代文化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刘治强张玉婷
(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新疆阿克苏843000;中共温宿县委党校新疆温宿843100 )

[内容提要]“去极端化”是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2014年以来,乌什县依麻木镇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阿克苏地区和乌什县三级住村工作组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始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到人、管用、有效”的原则,按照“打击一手要硬,教育疏导一手也要硬”的要求,全镇上下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以现代文化引领为主题的“去极端化”工作,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形成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

[关键词]现代文化“去极端化”维稳

“去极端化”是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2014年以来,乌什县依麻木镇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阿克苏地区和乌什县三级住村工作组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始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到人、管用、有效”的原则,按照“打击一手要硬,教育疏导一手也要硬”的要求,全镇上下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以现代文化引领为主题的“去极端化”工作,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形成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笔者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阐述。

一、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实现文化对冲

“宗教极端主义不仅否定新疆的传统宗教观念,而且否定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禁止穆斯林唱歌跳舞、参加体育活动。宗教极端主义就是要通过这些手段破坏新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氛围,为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做掩饰。”乌什县依麻木镇“访会聚”工作组针对这一特点,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实现文化对冲。

(一)强化全民宣传教育,全力占领群众思想文化阵地

一是突出现代文化引领。在村组广泛开展“十个起来”系列活动。按照时令季节,组织开展现代民族服饰展、青年集体婚礼、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农牧民运动会、才艺比赛、农产品展示评比等集体活动,形成了“小型活动周周有、大型活动月月有”的局面,通过竞技比赛,广泛吸引年轻人参与,极力压缩“三股势力”的活动空间。二是广泛揭批声讨。成立宣讲队在各村轮流开展宣讲,组织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发声亮剑,分层次、分领域召开专题座谈会。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返乡大学生、两后生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极端势力侵蚀能力。三是创建宣传教育载体。整合农村大喇叭、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基层宣传教育资源,做到广播每天有声、一村一周一场红色电影。四是坚持落实村民小组集中学习制度。利用基层组织“十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天有一名村干部坐班值守,每天组织一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集中学习,每月开好一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每月开好一次党支部委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两个月过好一次组织生活,每季度组织党员上好一次党课,每年开好一次班子民主生活会,每年组织好一次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坚持落实村民小组集中学习制度。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普遍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采取宣讲、授课、辅导、培训、讨论、观看电教片等方式,重点学习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维稳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推行“一场十队”工作机制,倡导现代文化引领向基层化、草根化、民俗化发展

推行“一场十队”工作机制,就是在各村新建1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组织各村18—35岁群体,成立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政策理论宣讲队、矛盾纠纷排查队、文艺汇演宣传队、林果业技术服务队、安居富民施工队、义务广播员宣传队、维稳处突队“10支队伍”,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同时,配套建立相应制度,推动“一场十队”机制常态化落实。

(三)评选“每月之星”、创办培训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一是组织各村开展“每月一星”评选活动,发挥“大喇叭带小喇叭”工程作用,用“草根化”的语言大力宣传评选出的好人好事、致富能手、民族团结等先进事迹,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典型、崇尚典型、赶超典型的社会新风正气。二是开展“待业青年大教育大培训、就业促稳定”活动。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免费对“80、90后”人员和18岁至35岁未就业人员分批次、分专业开展培训,目前,已培训人员137人。

(四)创新宣传教育平台,引领群众崇尚现代文化生活

构建“1+1+2”活动载体,“1+1+2”即:一座馆、一面墙、两个中心。建立村史馆。将废弃清真寺,改建为村史馆,以“回忆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为主题,通过“摸一摸身上衣、看一看盘中餐、想一想居中屋、数一数家中物、点一点手中钱”的形式,宣传引导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绘制文化墙。绘画直观的展现了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乡经济、文化、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党的惠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淡化宗教氛围、“去极端化”等主题,倡导群众遵纪守法,远离犯罪,抵制“极端思想”。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向全体村民免费开放,设有图书阅览室、“绿色网吧”、文化娱乐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实现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场地、娱乐有设施、农闲有去处。建设群众服务中心。帮助群众解决婚丧嫁娶活动中的场地、餐具等难题,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严防宗教极端分子干涉群众婚丧嫁娶。

二、坚持到人管用,抓细群众教育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扎实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抓细群众教育。

(一)创新农闲“四个一天”活动

一天,动员全乡各族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义务劳动;一天,采取不同的形式,在本村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小活动和走访“四老”人员、党员活动;一天,定内容、定时间,分层次、分年龄段、分身份、分性别组织本村所有的群众进行分类教育;一天,组织乡、村干部入户走访抓捕人员家属、重点人员、不放心人员、特殊群体、野阿訇、上访户、联系不上人员家属、女洗尸员、宗教人士、流动人口等,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二)分类抓好宣传教育对象,努力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

在农村反映比较集中的是:接受宣传教育最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社会闲散青少年、外出务工人员、外来流动人口等群体因为管理难、集中难接受宣传教育很少,而这些人员思想最敏感、最活跃,也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被“三股势力”拉拢利诱、造成现实危害。反思这些,在长期的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各类群体普遍受教育,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全覆盖、无缝隙,实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三)抓好三个教育、印发三本书、完善一个村规民约

针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突出抓好母亲教育、学校教育、法制教育。着重发挥好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切实提高青少年群体的法制意识,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用草根化的语言自行编印了6000余本《依麻木乡去极端化手册》、《村干部村级党员读本》2种乡土教材,购买了《理性的声音》读本。把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戴面纱穿罩袍、不藏匿传播非法宣传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在全镇广泛推广,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教育。

(四)拍摄一部微电影、制作三部宣传纪实片

一是围绕“去极端化”筹划拍摄微电影,让群众演群众,让群众教群众,用群众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二是将“去极端化”全民大排查、大揭批、大整治主题教育实践工作和严打升级以来开展的“揭盖子、抓大鱼、挖幕后”专项行动点点滴滴制作成3部宣传纪实片,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在各村滚动播出,起到宣传教育警示作用。

三、围绕民生抓发展,让百姓得实惠

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再接再厉;需要善谋多思,方法得当;需要眼明心亮,切中要害;需要发展经济,凝心聚力。

(一)发展庭院经济、成立两个合作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通过开展“双百”调研,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乡域实际,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成立林果业技术合作社和安居富民合作社,并邀请地区专家举办专题培训,通过发挥团队效应,不断提高农民技术员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增收。

(二)创新核桃销售方式,实现农民增收

统一公开拍卖青皮核桃。2014年销售价格由去年的4.3元增加到5.2元,全乡8500多吨青皮核桃以竞拍方式7天内全部销售完毕,按照5.20元/公斤的价格执行,实现销售收入4420万余元,覆盖全镇70%(3700余户)的农户,这种以竞拍方式销售青皮核桃为农民增收765万余元,人均增收达300余元,获得群众的认可。

(三)打造村级动态信息图,建立全民服务体系

标准动态信息图囊括村内人口分布、住房、农业产业结构等基础信息,宏观到乡到村,微观到人到户。为开展医疗保健服务、防火应急救灾、应急物资发放、救援力量到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打造“村级动态信息地图”,探索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服务群众体系。

四、加强干部作风整顿,强化服务群众意识

(一)坚持把服务群众工作同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

针对镇村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存在“不知道装知道”的问题,依麻木乡全面开展乡村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着力解决工作节奏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着力解决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不强的问题;着力解决混天度日、无所事事的问题;着力解决荣誉感不强、进取心不强等“慵、懒、散、混、冷、推、拖、瞒、占、软”10个方面的问题,全面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

(二)整顿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提升班子战斗力

针对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采取选派科级领导干部担任重点村党支部书记、下派特派员入住重点村民小组、选调机关干部、民主推荐、返聘退休干部、选派大学生村官、调整本村后备干部到其他村交叉任职安排近两年新进大学生到村任副书记或副主任等多种方式,充实村班子成员,储备后备干部,整顿妇女、共青团、民兵等配套组织。同时,对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不敢管宗教事务、带领群众致富无思路、维护稳定无办法的及时进行调整。一些过去困扰镇村发展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村级组织逐步成为村民的“主心骨”,号召力、凝聚力、公信力得到增强。

[责任编辑:李先荣]

参考文献:

[1]张春贤:《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开创新疆工作新局面》.新疆日报.2014-06-20 .

[2]《新疆伊犁多措并举“去极端化”成效明显》.中国新闻网.2015-01-11.

[3]陈晓增.麦迪努尔:《新疆推广拜城县“去极端化”宣教工作经验》.阿克苏新闻网.2014-09-29.

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刘治强,中共新疆阿克苏地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高级讲师;张玉婷,中共新疆温宿县委党校讲师。

[收稿日期]2016-03-18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2-0039-03

doi:[D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2.09

猜你喜欢
维稳
以法治思维破解基层政府维稳难题
中国市场(2017年5期)2017-03-15 18:42:40
财政“维稳”计
财政“维稳”计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维稳中的重要性研究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强化信访维稳 构建和谐企业
加强信访维稳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维稳形势与预防机制研究
法制博览(2015年7期)2015-08-05 21:52:47
汇率“维稳”
上海企业(2015年4期)2015-05-04 1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