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刘惠斌李磊高小亮沙吾提江黄卫民
1.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2.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微创通道精确开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任军1刘惠斌2李磊1高小亮1沙吾提江1黄卫民1
1.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2.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1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手开放手术,观察组实行微创通道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等临床症状,并在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月随访,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通道 开窗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患者腰椎间盘变性、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根的一种综合临床症状[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腰椎第4~5节(L4~5)、腰椎第5节和腰骶椎第一节椎间盘(L5~S1)发病率最高,约90%~96%,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治疗,本研就近年来本院骨科患者应用微创通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者41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手术41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0.58±8.34)岁,突出椎间盘L3~4段2例,L4~5段23例,L5~S1段16段;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29±10.68)岁,突出椎间盘L3~4段1例,L4~5段20例,L5~S1段20段。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均为首次手术;(3)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或者症状无好转者。排除标准:(1)存在腰椎不稳、畸形及感染者;(2)妊娠期及不合作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突出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全麻或者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并在床旁安装美国进口的quadrant通道系统固定臂,沿棘突旁作5~6cm的切口,暴露椎板间隙,将C形臂X线机定位其中,将椎板拉钩置于关节突关节外侧,清理椎板间隙表面组织,形成1.5cm×1.5cm开窗,摘除游离的髓核后反复冲洗椎间隙,防止神经周围及侧隐窝处残留髓核。冲洗后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缝合伤口。术后根据患者情况于24~48h拔管,术后3d行患肢直腿抬高运动,5~7d行腰背肌功能锻炼,7d后在腰围保护下行下床活动。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 手术切口(cm)对照组41 62.83±28.94 78.64±36.53 5.42±0.53观察组41 66.17±32.56 36.45±13.52* 3.18±0.46*
1.2.2 观察组:患者麻醉、体位、固定等步骤同对照组一样,沿棘突旁作3cm切口,并在中线旁5mm处切开腰背筋膜,在椎板下缘与下关节突内侧缘交界点进针并按照测量深度选择固定翼片的型号,将翼片插入后安转固定臂,再次行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椎间隙靶区在工作工作通道视野单位内,撑开翼片,连接冷光源进行软组织清除,并根据影像学确认突出的髓核位置进行开窗处理,约1cm×1cm,摘除游离髓核,冲洗椎间隙并探讨神经根处由于压迫现象,根据手术情况实行侧隐窝扩大术。冲洗完毕后检查神经根活动度>3mm及无活动性出血后取出工作通道,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缝合切口,术后护理同对照组一致。1.3观察及评价指标: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并在术前及术后12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3]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恢复越好,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4]进行评分(总分29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恢复越好。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月VAS、JOA评分比较:术后12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月VAS、JOA评分比较(±s)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月VAS、JOA评分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n VAS JOA术前 术后12月 术前 术后12月对照组41 47.64±34.65 17.89±9.84a11.43±3.58 19.36±3.85a观察组41 48.75±31.24 9.84±6.82ab12.10±3.14 23.34±2.21ab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及软骨板等发生退行性改变,患者常自觉腰痛、下肢痛,其中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呈阳性,出现肌肉下降、反射改变等典型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经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长期探索,治疗方法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微创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6]。本研究采用的微创手术方法是使用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治疗法,即小切口微创开窗髓核摘除术,吴志强[7]等研究者提出,使用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对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传统手术对手术要求低,适应症较广,但术后恢复慢。在本次研究中,两种手术方式耗时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微创通道手术对主刀医师技术要求高,且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所以耗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手术切口、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疼痛感明显好转,且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显著,此研究结果与沈军等[8]研究结果类似,表明微创精准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微创通道精准开窗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手术切口,降低出血量,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1] 王佳, 黄菊英, 甄亚平,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现状[J]. 医疗卫生装备, 2013,34(10):88-91.
[2] 李永胜, 姜烈宝.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7):32-34.
[3] 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J]. Lancet, 1974,2(7889):1127-1131.
[4] 蒋协远, 王大伟.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7-108.
[5] 李书纲, 张恒岩, 仉建国, 等. 改良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盘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5(2):112-116.
[6] 徐奎, 覃正仕, 赵权.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5(1):109-112.
[7] 吴志强, 陈长贤, 王汉龙, 等. 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20(8):44-46.
[8] 沈军, 邹天明, 杨惠林, 等. 经微创通道精确开窗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 脊柱外科杂志, 2016,14(3):140-144.
1006-6586(2016)07-0078-02
R687.3
A
黄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