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2016-02-10 18:29楚武干戴小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理念研究

楚武干 戴小江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部,重庆 南岸 400074)

理论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楚武干 戴小江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部,重庆 南岸 40007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解释、基于发展理论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五个方面,梳理了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理论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状态,成果丰硕,蔚为大观,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要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助力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自此开始,理论界掀起了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的热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词输入中国知网检索平台,显示结果达到4638条。本文梳理了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成果,从而以窥理论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动态,进而为推动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的扩展与深入提供参考。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解释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

谷亚光认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为:“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

陈金龙以问题导向思维来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问题;开放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

王淑芹认为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创新发展是在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先进经验、独立探索中的发展;社会系统各要素的相关性、整体性、有序性,奠定了整体与部分系统性、整体性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绿色发展观是破解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难题的需要,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中的首要价值;开放发展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发展;共享发展是人民公平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发展。”[3]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特点

陈金龙从“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大发展理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是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的统筹、五大发展理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4]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特点。

张兴茂突出抓住五大发展理念的问题导向,具体阐释了五大发展理念“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原则,认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紧紧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创新剑指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剑指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剑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开放剑指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剑指社会公平正义问题。”[5]杨春鹏认为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并进一步扩展认为:“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规律办事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6]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

正确把握精神实质,有利于抓住关键。成龙分析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第一,“当下中国诸多矛盾和风险隐患的解析回答,而矛盾和隐患表现在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结构失衡、发展代价过高、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发展差距拉大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概括提升。第三,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总结借鉴。”[7]在他看来,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发展经验、发展规律的提炼。

(四)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把五大发展理念置于哲学基础上,才能深刻理解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崔治忠研究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认为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人本观,蕴含丰富的哲学意义。“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重要论断,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整体性。第二,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的不平衡性,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自觉运用。第四,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8]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

二、基于发展理论研究“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词,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要求,也是目的。因此,基于发展理论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就成为学界关切点。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精华

颜晓峰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理念是认识的结晶、规律的精髓。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和提出,表明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抓住核心、把握本质的程度。“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重大认识结晶,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9]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韩振峰认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并围绕“丰富了发展内涵、充实了发展内容、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发展重点、明确了发展目的、强化了发展动力”[10]六个方向具体阐释了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党发展理论的丰富。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张新把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研究,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科学发展原则和规律的新认识,因为五大发展理念是贯彻科学发展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反映。“创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性的集中体现;协调发展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规律性的根本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规律性的集中体现;开放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内外联动规律性的反映;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规律性的根本要求。”[11]

余金成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深化:“一是表明了改革对科学发展的持续推动作用,五大发展理念一定意义上是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抽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做法。二是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原则得到具体体现。三是细化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原则的内容,五大发展理念抓住的是主体要素,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发展体现的是全面协调原则,而绿色发展体现的则是可持续原则。”[12]

(四)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颜晓峰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反映发展的实践要求;系统推进发展跃升,反映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发展价值,反映发展的共同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新的中国奇迹:指明转型跨越发展的正确路径;筹划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框架;根植中国迅速发展的特有优势。五大发展理念凝练表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发展的认识成果:发展理念新突破;发展规律新认识;目标指向变革;价值观念变革;动力机制变革;结构布局变革;总体方式变革;评价体系变革;社会环境变革。”[13]

三、“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

(一)“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的

郝立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新阐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新发展。要把握“四个全面”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三个规律的高度来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性。“五大理念是对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总结、新概括,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新升华。‘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的。‘四个全面’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矛盾,强调认识和实践的全面性、完整性;五大发展理念关注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科学原则和价值诉求,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强调了发展的综合性、多维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四个全面’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统领,五大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的具体展开或延伸。‘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发展确立了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14]

(二)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建认为:“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15]

唐洲雁则着眼于现代化视角,指出“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把握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我们完成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至关重要。五大发展理念是国家建设的根本转变和飞跃,而这正是现代化的题中之意。”[16]

四、“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和意义

徐伟新认为:“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知,是关于发展的一次深刻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经济进入新常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以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突出地摆到我们面前,五大发展理念强烈体现了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发展,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五大发展理念指引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方向,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历史转折点。”[17]

唐任伍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思想变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培育发展新动力、开辟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新境界的理论指引,为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18]

李君如则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先导,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19]

王一鸣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的灵魂,这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国特色发展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20]

牛先锋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当代中国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开创未来发展的新理念。”[21]

陈金龙鲜明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五大发展理念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观念的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从不同维度说明了中国道路的特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另一种话语表达;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是适应时代潮流、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提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国内发展大局、世界发展大势的能力。”[22]

熊晓琳较为详细地考察了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也是一个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治国理政方略,是新时期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23]

薛澜考察了五大发展理念对党执政能力的意义。“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反映,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更高要求,特别强调制度设计的重要性。”[24]

五、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

(一)领导干部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

罗宗毅认为,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团队的骨干成员,是落实新理念、推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增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素养和能力。“首先,践行新理念需要新思维,领导干部要树立与新理念新发展相适应,与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坚决破除陈旧观念,以新的思维落实新的理念,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实践;其次,践行新理念需要新作为。领导干部是落实发展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关键群体,要自觉以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处理好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既要定准位,更要做到位;再次,践行新理念需要新作风。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作风,以“严”的精神改进作风,以“实”的干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最后,践行新理念需要新能力。领导干部不但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还要有善于担当的智慧。关键是要解决好干部素养能力与五大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强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增强驾驭现代经济的能力,增强推动依法治国的能力。”[25]

谭永旭认为,必须聚焦四个紧紧跟上:“形势政策宣讲必须紧紧跟上,要弄清面临的现状,弄清基本内涵,弄清努力方向;党委班子建设必须紧紧跟上,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千关键万关键,党委班子建设最关键,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帆船沿着正确航道前进;干部队伍培训必须紧紧跟上,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解决问题、突破难题中落地生花,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纪律法规教育必须紧紧跟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也是一次赶考,要想向党和人民递交合格答卷,必须牢记历史殷鉴、坚守法纪底线。”[26]

(二)重视创新,扩大开放

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因此,着眼于创新研究及如何落实创新也是理论界的关切。查少刚指出,理论创新是引领,制度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是抓手,文化创新是动力。要把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27]冯之浚认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需要塑造符合新的发展理念的当代创新文化。“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树立系统的思维方式;要拓展开放合作的全球视野;要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要倡导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要尊重广大民众的首创精神;要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28]

开放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题中之意。孙学庆认为,“一带一路”战略践行的就是“开放发展理念”,因此,“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就是把“一带一路”战略做好做大做强。”[29]

六、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着力点

(一)研究的总体评述

当前理论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状态,可谓成果丰硕,蔚为大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1.点面结合。点的深入挖掘,面的宏观审视。有的学者集中注意力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某一理念,紧扣其一,详细分析,拓展深入。有的学者则立足于整体视野,着眼于宏观把握,运用综合思维研究五大发展理念。

2.纵横结合。纵的历史分析,横的拓展比较。有的学者着眼于历史视角,立足于历史维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史、共产党发展理念史等,从而把五大发展理念置于历史长河之中,突显其继承性。有的学者则立足于现实视角,着眼于比较维度,考察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现状、世界经济发展借鉴等,从而把五大发展理念置于世界范围之中,突显其创新性。

3.多学科交叉。这主要表现在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同时也是其他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性前沿性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基础、历史基础、哲学理论基础、文化基础等,其精神实质需要进一步提炼,尤其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文化传承基础,还需要全面深入分析研究。

2.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有待清晰。谈论比较多的是五大发展理念与其他理论的关系,比较重视每一个具体理念的分析研究,而五大发展理念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还未明确精准提出。

3.五大发展理念拓展研究不宽。五大发展理念指引其他领域,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其他领域的理论成果,对拓展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一点上,理论界还显得很薄弱。

4.应然层面深,实然层面浅。从理论价值与意义上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理论界基本上达到了成熟,但是,在实践贯彻上,尽管有很多有益的研究,可是不够具体化、精细化,甚至有些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

(三)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广大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不断拓展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的高度、力度、深度、广度和精度。“必须创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必须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具体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结合,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的结合,学理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30]

1.着力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性研究。基础研究是根基。根基牢固,才能支撑起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大厦。要加强五大发展理念的方法论研究,进一步提炼挖掘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在逻辑基础、哲学基础、历史基础、文化基础上发力。

2.着力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外延研究。要加强五大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关系研究,特别是需要明确五大发展理念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定位问题。

3.着力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切忌泛泛而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具体到方针政策、主体、制度机制、考核问责,要严格建立在“实”的基础上。

4.着力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全球视野研究。五大发展理念不仅适应中国,而且适应时代之需,也符合全球利益。因此,把五大发展理念置于全球视野中是题中之意,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都把视野放在国内,几乎无人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的全球视野与价值,这需要弥补。

[1]谷亚光.论“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理论内涵与贯彻重点[J].经济问题,2016(03).

[2][4][22]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01).

[3]王淑芹.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与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

[5]张兴茂.论经济社会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研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体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

[6]杨春鹏.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J].红旗文稿,2015(23).

[7]成龙.“五大发展理念”精神实质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6(01).

[8]崔治忠.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学习论坛,2016(03).

[9]颜晓峰.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J].党建,2016(03).

[10]韩振峰.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

[11]张新.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科学发展原则和规律的新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

[12]余金成.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升级版[J].学习论坛,2016(02).

[13]颜晓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1).

[14]郝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6).

[15]张建.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01).

[16]唐洲雁.五中全会视野下的全面小康与现代化[J].东岳论从,2015(12).

[17]徐伟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J].理论视野,2015(12).

[18]唐任伍.五大发展理念塑造未来中国[J].红旗文稿,2016(01).

[19]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J].理论视野,2015(11).

[20]王一鸣.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1).

[21]牛先锋.新发展理念将如何引领未来中国[J].学术前沿,2016(02)上.

[23]熊晓琳.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

[24]薛澜.五大发展理念对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J].人民论坛,2015(12)上.

[25]罗宗毅.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与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J].理论视野.2015(12).

[26]谭永旭.“四个跟上”助力“五大发展理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01).

[27]查少刚.对创新理念的进一步思考[J].财经科学,2015(12).

[28]冯之浚.塑造当代创新文化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J].科学学研究,2016(01).

[29]孙学庆.以开放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J].理论视野,2015(12).

[30]胡祖凤,杨小明.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01).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6

A

1671-2994(2016)05-0061-05

2016-05-09

楚武干(1990-),男,河南洛阳人,重庆交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戴小江(1965-),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理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