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信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2-10 13:15:08温永强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信仰党员干部

江 泉 温永强



党员干部信仰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泉温永强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哲学上,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是共产主义。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今天,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信仰弱化、淡化、动摇甚至已然失去的危机正在加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双重特性,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即市场经济中的“人的独立性”只能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这种依赖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就表现为拜物教,即商品、货币拜物教。其实质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异化,人在对物的依赖性中丧失了自己,人异化为物即商品、金钱的奴隶。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市场经济的固有特性在其运行过程中的消极效应,必然会反映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来,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就会对信仰造成冲击。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少数党员干部把它移植到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冲击着执政为民的宗旨,使党内政治生活沾染功利化的色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在党性原则和个人利益的轻重取舍上走入误区。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苏联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世界上发达资本主义在经历多次的经济危机后,不但没有“垂死”,却仍然继续发展,这在客观上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些党员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有些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程度的动摇了,甚至产生了信仰危机,不懂得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人类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发展的暂时挫折,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甚至否定。

(三)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和窗子打开了,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了,同时苍蝇和毒菌也进来了。在意识形态领域,随着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的涌入,传统的与现代的、进步的与落后的、积极向上的与消极颓废的、正确的与反动的,相互碰撞、磨合、斗争,资本主义反动的腐朽思想甚嚣尘上。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观念面前,一些公务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变,变得越来越信仰资本主义;有的党员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腐败堕落,蜕化变质,丧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有的为资本主义大唱赞歌,大谈什么“美国的文明”,说什么“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种种优越性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他们把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混同于资本主义文明,极力鼓吹全盘西化。

(四)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突出问题,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理论说教多,交流互动少;概念性东西多,深层次分析少;流于形式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有很多基层公务员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直接影响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不能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并作出正确回答,致使部分党员对社会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缺乏科学的分析,因而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怀疑,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甚至否定。

二、解决党员干部信仰问题的主要对策

党的十八大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一同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这充分表明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工作,尤其要抓好党员干部的信仰教育。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基础

现在的党员干部学历不乏为本科甚至硕士博士,缺少的不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缺少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博大精深,闪烁着经典作家的智慧光芒,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际本领;坚持学习和创新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破除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做到与时俱进;努力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头脑,确保广大党员头脑清醒、思想常新;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引导党员牢固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多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稍有松懈,主流声音就会被压制,甚至阵地丧失。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观念面前,公务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积极宣传、正确引导、有益熏陶,让科学的思想理论、先进的文化观念占领思想阵地。另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在文化问题上,提倡“和而不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倡各种文化优点的互补和融合;在意识形态层面,采取‘不破不立’的态度,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对错误思潮进行理性的批判。

(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快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和社会本身,是理想信念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要拿事实说话,用综合国力的增强、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使党员干部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是最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四)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信仰教育的约束力

一是严把“入口”。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建立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将经过组织考验、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为党员,从源头上保持党员信仰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二是畅通“出口”。完善并落实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制度,明确不合格党员的评定和处置标准,改进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评议方法,认真落实党员干部任期制、问责制、罢免制,净化队伍。三是不断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运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为党员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坚定的政治信仰,折射的是崇高的理想,展示的是博大的胸怀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命脉。战争年代,我们靠信仰战胜了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今天,我们同样要靠信仰赢得“四个考验”、战胜“四个危险”,使我们党的生命力保持更为持久,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明天就会更加绚丽多彩。

(本文作者: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翔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信仰党员干部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市场经济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