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婷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700)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张海婷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700)
PICC;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防治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患者承受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1]。但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即发生血栓,其发生率为35%~67%[2],大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但15%会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这不仅使治疗复杂化,还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笔者整理国内外近5年文献,将PICC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提供借鉴。
血流速度变慢、淤滞和血凝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如下所述。
1.1 患者因素
患者的合并症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非癌症人群相比,癌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病率相当高[3]。当患者BMI≥30时,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明显升高[4],原因是肥胖患者血脂增高使血液呈高凝滞性的易栓状态。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的机制血液内的高糖状态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缓慢;亦可能与损伤血管内膜和固有的凝血酶原状态有关[5]。癌痛、肢体肿胀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6]。
1.2 感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感染是PICC患者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随着感染加重,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增大。由于在PICC置入后24 h内,其周围有纤维蛋白鞘形成,细菌容易定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1.3 PiCC相关危险因素
1.3.1导管类型
血栓的发生率随着导管尺寸呈上升趋势。粗大导管增加了血管摩擦可能,从而使血管内膜受损,血栓发生率增加。
1.3.2导管尖端位置
理想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由于有研究表明,PICC尖端位置位于血管中央时,其血栓发生率较低。因此建议临床工作者可以在PICC置入后调整导管尖端位置。
1.4 药物相关因素
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化疗药物作用、输注液体种类等等亦是引起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
2.1 减少诱因
从各种可能导致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阻止,但有些危险因素相互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十分重要。避免反复穿刺风险、减轻静脉壁损伤、降低血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在超声指导下进行置管。同时对并发症的控制亦可减少血栓发生可能性。
2.2 导管的选择
虽然血栓的发生率随着导管直径的降低而下降,但导管直径太小容易造成打结和闭塞,同时导管也更易断裂损坏。而近年来,一种设计成倒锥形的导管可有效防止上述问题[8]。
2.3 抗凝治疗
对于预防和长期治疗静脉血栓,阿司匹林是不错的选择。500~5000 U 肝素是最常用的冲洗溶液。尿激酶作为封管溶液能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但因价格原因,临床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2.4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减轻患者症状。因此建议置管前,综合分析患者发生血栓的各种可能因素,并结合患者因素及,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随着PICC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相关性静脉血栓。由于我国尚无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止的统一标准,因此临床对该问题的管理尚无从依据。现在临床工作者仅凭经验进行防治、治疗,希望今后将重点着手于防止标准的研究上。
[1] 彭星宇, 方汉萍.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6, 22(3): 54-56.
[2] Stevedore SC, Tong D, Stein J, eta1. Temporar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tilization patters in a large Armenia care center: tracking the"idl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ogist, 2012, 33(1): 50-57.
[3] Bi XL, Chen J, Li J, ET a1.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s[J]. J Cain Burs, 2014, 23(5): 837-843.
[4] Clemency BJ, Malone R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Literature review(Part I)[J]. J Indus Burs, 2014, 37(3): 187-196.
[5] 王 云, 李 丽, 傅国宁. 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的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12): 879-880.
[6] Huang ZP, Li XJ, Lou BX, ET a1. The complete nationalization of Inter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 patients: A series of case reports[J]. Exp Her Med, 2013, 6(2): 411-412.
[7] Evans R, Sharp J, Weaver L, eta1. Risk of symptomatic DVT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 central catheters[J]. Chest, 2010, 138(4): 803-810.
[8] It kin M, M0ndshein JI, Lampposts SW, ET a1.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hrombosis-reverse tapered versus non tapered cathet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Canvas Inter Radial, 2014, 25(1): 85-91.
本文编辑:徐 陌
R473.5
A
ISSN.2096-2479.2016.06.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