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 欧三桃
从《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看糖尿病肾病的综合防治
魏晓 欧三桃
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在2013年公布的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20~79岁成年人中共有3.82亿糖尿病患者,其患病率高达8.3%。更严重的是预计到2035年,全世界将有5.92亿人被诊断为糖尿病,4.71亿人诊断为糖耐量受损。2013年糖尿病(20~79岁)患者数量在前10位的国家/地区中,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8.4百万,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柳叶刀》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自1990 年至2003年上升了67%,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导致每年约10万人死亡。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常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之一。为规范DKD的诊断和治疗,我国的内分泌科和肾内科专家制定了2014年版《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笔者将通过总结共识的要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以及存在的争议问题对DKD的防治进行评述。
共识突出科学、全面、系统、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DKD的预防;第2阶段:DKD的早期治疗;第3阶段:预防和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或进展,治疗并发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从防到治”的治疗理念,旨在体现“防治结合,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命名
共识中采用DKD取代既往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表述,共识指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低于60mL/(min·1.73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e,ACR)高于30mg/ g持续超过3个月。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DKD偏重于临床诊断,而DN更偏重于病理诊断,两者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共识强调了肾脏病理活检(金标准)在诊断DKD以及区别DKD和DN中的重要性。
分期
肾功能改变是DKD的重要表现,由于血肌酐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从血清肌酐水平判断肾功能的情况可能并不充分,因此共识提出GFR是反映肾功能改变的重要指标。在美国肾脏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NKF-KDOQI)诊断标准的基础上,为涵盖尿蛋白正常但GFR下降的DKD,共识对诊断标准做了修订,强调了GFR在DKD诊断中的重要性。与传统的1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不同,本共识参考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c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提出的CGA分期,将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基于GFR水平分为5期(G1~5期),并且在2002年KDOQI的GFR分期基础上,将G3期分为3a和3b期,因此可以根据GFR的分期制订定期监测的项目,更好地制定诊疗计划及指导临床用药。
诊断
共识突出强调DKD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展为ESRD,这种变化在1型糖尿病较典型,而有些患者却表现为尿蛋白阴性,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这种改变可能并不典型。因此为了防止遗漏尿蛋白阴性的DKD患者,共识强调GFR在DKD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入CKD的肾功能分期,并分别强调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GFR和尿白蛋白在DKD筛查中有重要价值。KDIGO对DKD诊治问题讨论的会议报告认为,ACR对于尿白蛋白检测的频率以及其作为DKD预测因子的优越性并不确定,会议的内容发表在2015年的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上。但是,目前并没有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特异的DKD早期诊断指标。因此,共识仍推荐使用尿白蛋白作为DKD的临床诊断依据(测定ACR),但强调长期随访,多次检测,同时排除其他引起白蛋白尿的原因。由于多种因素都可引起肾脏慢性损害,对于DKD的鉴别,共识特别指出,当临床上出现类似的CKD损害应注意排除,若鉴别困难,可通过肾脏病理活检来明确,强调了DKD诊断的严谨性以及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指导
关于DKD患者的蛋白摄入,共识参考2007年KDOQI指南指出DKD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格控制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微量白蛋白尿者每千克体重应控制在0.8~1.0g,显性蛋白尿者及肾功能损害者应控制在0.6~0.8g。同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0~2400mg。而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指南则指出,对于DKD患者,不建议蛋白质摄入低于0.8g/(kg·d)(基于理想体重),因为这并不能改变血糖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或GFR下降的过程。对于是否需要低钠饮食,2015年发表的KDIGO会议内容也认为低钠饮食能加强ACEI/ARB的降压及抗尿蛋白作用,增加肾脏保护作用。KWAKERNAAK等发现,限制钠盐摄入能有效增强RAAS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欠佳与D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优化血糖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共识指出DKD患者的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7%。对中老年患者,HbA1c控制目标适当放宽至不超过7%~9%。2012年KDOQI指南则不推荐具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HbA1c控制目标<7%;建议有合并症或生存期限受限的患者HbA1c>7%,认为强化治疗并未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风险,可能增加低血糖甚至致死的风险。因此,血糖控制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患病时间、CKD的严重程度等。但共识中并未对儿童、青少年、孕妇、肾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的血糖控制进行推荐。对于各种降糖药、胰岛素的选择,在考虑适应证的情况下,还要重视药物本身的代谢、排泄特点、副作用。共识着重强调肾功能分期在降糖药物选择中的重要性,即强调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对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价值。比如,共识建议,对于CKD 1~2期的患者,所有降糖药物的使用可不需要减量;而对于CKD 5期的患者,仅有瑞格列奈可以原剂量使用;对于CKD 1~3期的患者,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可以原量使用。共识建议二甲双胍在3期开始减量,GFR<45mL/(min·1.73m2)时停用,也有研究建议,二甲双胍可以在GFR<30mL /(min·1.73m2)时才停用。其他的药物则需要根据GFR、药物的特性以及患者的合并症综合选择。但具体使用还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撑,着重个体化用药。
血压管理
共识建议年轻患者合并肾病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但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不仅困难而且是否有效还有待长时研究以证实。JNC8则指出中等质量的证据证明血压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如<130/80mmHg)与<140/90mmHg相比,对延缓肾脏病进展无益。共识仍推荐使用ACEI/ARB作为DKD降压的一线用药,但ACEI与ARB联合治疗疗效并不优于单药治疗,这一点是明确的,因此共识不推荐联合使用ACEI和ARB。总之,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仅要监测血清肌酐、血钾水平,还要结合eGFR或不同透析方式对所有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进行适当的调整,体现了综合考虑、兼顾个体化的宗旨。
蛋白尿管理
跟共识类似,2015年ADA糖尿病指南也提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压和ACR正常(<30mg/g),不建议应用ACEI或ARB作为DKD的一级预防。除了妊娠期外,推荐用ACEI或ARB类治疗ACR中度升高(30~299mg/d)或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d的患者。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微量白蛋白尿都会加重病情的进展,是否需要对微量白蛋白尿进行单独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此外,对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大量蛋白尿的DKD的治疗目前仍无较好的方案。
血脂管理
共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首选口服他汀类药物,为了提高调脂治疗的达标率,往往需不同类别调脂药联合应用,但需谨慎联合。2012年KDOQI更新的关于糖尿病和CKD的指南推荐使用降低LDL-C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或者他汀类与依泽替米贝联合,可降低糖尿病以及CKD(包括肾脏移植的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不建议对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时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2015年发表的KDIGO会议报告也认为,持续使用他汀的患者一旦开始透析也不必停用;对于未透析的患者,有或没有蛋白尿及DKD都不影响他汀的作用。
肾脏替代治疗
共识指出GFR低于15mL/(min·1.73m2)的DKD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等。但对于DKD开始透析是否都必须满足GFR低于15mL/(min·1.73m2),仍有待商榷,最好应根据患者并发症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决定。
共识的制定明确了DKD的诊断、筛查、治疗方案,体现了DKD“综合防治,延缓进展”的宗旨,提示DKD的早期诊断、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节血脂在延缓DKD发展方面仍然非常重要,为临床规范化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但我们不能对共识的内容生搬硬套,应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虑。掌握成熟的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学习最新指南,对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结合具体国情、兼顾患者的经济承受力、对治疗的反应,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让患者和医生最满意的治疗效果。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疗,更好地延缓DKD进展、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选登自《实用医学杂志》)
10.3969/j.issn.1672-7851.2016.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