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璇,潘 芳,刘 杨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诊断炎症性肠病的意义探究
李 璇,潘 芳,刘 杨
血清;微生物;抗体;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各种肠道炎疾病的泛称,一般是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病症都可称为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亚型。IBD属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若长期患病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能力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在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一些患者的免疫性抗体的作用逐渐被发现。比如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和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在IBD与非IBD、UC与CD的鉴别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对其他一些微生物血清抗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1,2]。因此,笔者通过测定ASCA、anti-Omp C、anti-I2和anti-CBirl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血清抗微生物抗体在IBD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其中CD患者61例 [男47例,女14例,平均年龄 (36.1± 15.2)岁,以活动期患者居多],UC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46.1±14.3)岁,以中度患者居多];根据IBD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比,从健康体检者内收集没有遗传性家族病史、无自身免疫病与腹泻者共57例为健康对照组,男44例,女13例,平均年龄(41.4±13.4)岁。所有患者全部接受病理组织学与结肠镜检测(健康对照组除外),且标本的采集全部经过受试者同意。
1.2 检测方法每位受检者均在早晨空腹采集2 ml静脉血,经离心后收集血清,在-20℃的环境下保存备用。采用免疫荧光法对4种抗体进行检测,所用试剂均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EURO MMUN),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生物薄片中的基质主要为酿酒用酵母菌与由乙醇所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在反应平板上滴加稀释后的血清,后将生物薄片覆于其上,于室温下静置30 min,取出后用PBS进行冲洗,然后再用PBS浸泡5 min,摇匀,荧光标记的抗体点阵于另一反应平板上,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分组中各血清抗体阳性率的比较:ASCA在炎症性肠病组和克罗恩病组的阳性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nti-OmpC、anti-I2在炎症性肠病组的阳性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他对比组间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组中各血清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属于炎症性肠病,能够正确地诊断IBD的发病原因是根治这种疾病的基础。由于IBD的病因尚不明确,没有直接的技术手段或特征检测来具体诊断。目前,针对IBD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为临床表现、药理学、放射学、内镜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肠道炎症的基础上得出的。大概有10%左右的UC和CD患者不能相互鉴别,只能作为不确定性结肠性(In determinate colitis,IC)[3]。不过,随着IBD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血清学标志物在鉴别方面起到了一定价值,特别是一些与之相关的免疫特异性抗体慢慢被发现,为展开非创伤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个微生物抗体的检测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比如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大肠埃希菌外膜孔道蛋白C抗体(anti-Omp C)、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I2抗体(anti-I2)、细菌鞭毛蛋白抗体(anti-CBirl),但是相关的统计结果分析的报道很少[4]。
许多研究学者认为,IBD的发病多半有一些微生物起作用,其中肠道对正常菌群的异常免疫应答和肠道共生菌的失调都可能使患者发病。上述的抗体在血清学反应中产生,表明自身肠道菌群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能促使了IBD的发病。当前,ASCA和pANCA被认为是诊断UC和CD的最佳血清抗体,研究成果已纳入2010年世界胃肠病学实践指南。然而,在国内的研究中,两抗体的联合应用在国人的IBD鉴别诊断中没有实际效果[5]。在CD的患者的血清中能够发现 anti-OmpC、anti-I2和 anti-CBirl,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然而由于敏感度较低,不利于在临床中实际应用。以上抗体的产生还可能与疾病的程度、并发症的情况、治疗手段等有关,所以这些抗体在国人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仍然要进一步研究。
根据在IBD患者血清抗微生物抗体中的结果分析,ASCA阳性对于国人的IBD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另外,还可以通过anti-I2的诊断结果应用于ASCA阴性CD的患者的辅助诊断。而另外两种血清抗微生物抗体anti-OmpC和anti-CBirl在国人的IBD诊断及鉴别UC和CD方面的意义不大,主要因为其敏感度和阳性率比较低,检测效果较差。实验结果可能与所采取的样本数目产生偏差,该研究中UC的个体数目较少,此类抗体与IBD的基因型和发病程度、发病时长等因素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ASCA阳性对于国人的IBD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1]张 婷,陈 烨,王中秋,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10):1474-1477,1498.
[2]谢 睿,李全朋.炎症性肠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2):206-210.
[3]邢亚威,刘春玉,张月花,等.炎症性肠病患者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与COX-2的表达及其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598-2600.
[4]周云仙,陈 焰.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14-916.
[5]徒文静,徐桂华.自我管理理论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220-225.
[2015-10-15收稿,2015-11-13修回] [本文编辑:吴 蓉]
R446.5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4.012
450000河南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李璇,潘芳);276003山东临沂,临沂市人民医院(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