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2016-02-08 09:33罗文科何叶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江苏江苏省区域

罗文科,何叶荣

(1.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0001;

2.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罗文科1,何叶荣2

(1.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0001;

2.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将这13个地级市依次划分为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一般城市和欠发达城市这四个梯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原因,最终提出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江苏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度的经济格局。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却逐年扩大,这严重威胁着江苏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田钊平(2011)构建了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显示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扩大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水平不同以及苏南、苏中、苏北之间的差异①田钊平:《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第5-10页。。陈小勇(2010)通过运用描述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测度和分析了加权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等统计量,得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不断加剧,相对差异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②陈小勇:《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探索江苏13个地级市发展差距及其成因,才能为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对策。

一、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大距离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经济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连续增长势头。2014年江苏GDP经济总量为66814.54亿元,较2013年增长9.10%,人均GDP高达84155.34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值分别为3634.3亿元、31057.5亿元、30309.5亿元。全省人均GDP81874元,比2013年增长8.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6:47.7:46.7。高新技术产业值突破5.7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0.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39.5%,提高1.0个百分点。

然而,在江苏经济总量迅猛上升的态势下,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

表1是依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2014》直接统计计算得到的江苏13个地级市GDP、人均GDP、GDP增长率以及江苏人均GDP离差数据等,由表1得出,江苏13个地级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依然不平衡。

从GDP总量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就占据了江苏GDP的46.08%,接近全省GDP总量二分之一,其余10个地级市贡献率达到53.92%,其中宿迁、连云港贡献最低,仅有2.89%和2.94%。从GDP增长速度来看,淮安较去年增长13.89%,增速第一,然后依次是扬州、宿迁、常州、南通、徐州、镇江、南京,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无锡增长缓慢,只有1.67%。从人均GDP水平来看,苏州市第一,人均GDP高达130081.11元,较江苏平均GDP水平高出45925.77元;然后依次是无锡、南京、常州、镇江,分别高出平均水平42389.75元、23575.06元、20315.37元、18605.48元;而南通、徐州、盐城、扬州、淮安、宿迁6市在平均水平之下。

由上得出,江苏13个地级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当大,从侧面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严峻。

表1 江苏省2014年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数据比较

二、根据差距视角对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选择及数据来源

在测度差异时,通常采用变异指标,其中主要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和综合指标,但这三类指标却只能从一个方面通过单一指标进行测度,不能融合多种因素进行评价,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①孙警:《关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9-31页。杨昌辉,周开乐,冯南平:《城市群创新发展中的产业转移研究》,《江淮论坛》2014年第5期,第54-59页。黄璨,邓宏兵:《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实证分析》,《长江流域资源域环境》2013年第22期,第1011-1015页。。这里,笔者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二类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2014》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二)构建指标体系

政治、经济、环境、资源等多种因素都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选取的指标要能全面反映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性、区域创新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鉴于要使得选取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典型性、可取得性,通过咨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之上,最终构建了表2的指标体系②李晓翔,刘春林:《投资强度变化:基于绩效偏差和剩余资源视角》,《管理科学》2013年第26期,第26-36页。潘慧玲:《江苏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表2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标体系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采用降维方法用少数几个因子去代替多指标联系的一种方法,获得的少数几个指标称公因子,各个公因子间互不相关①江红莉,何建敏:《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区域经济》2010年第16期,第23-32页。黄红健,范炜烽:《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对初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KMO检验为0.66,Sig为0.000,原假设不成立,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3。

表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采用spass20.0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变量X1-X12标准化后的Z值进行相应的因子分析。

表4 江苏省13个地级市变量X1-X12标准化后的Z值因子分析的结果

运用SPSS20.0对12个二级指标运行结果可以得到,前二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715%,35.412%。累积贡献率高达78.126%。表明这二个因子能够综合反映原来12个指标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公因子。

笔者为进一步体现每个变量在公因子上的载荷,运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得到了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

表5 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

结果表明,公因子1在X2,X3,X4,X5,X6,X7上荷载较大,反映了江苏13个地级市的社会发展;公因子2在X1,X8,X9,X10,X11,X12上的荷载较大,能够反映经济发展总量,对外开放水平,政府管理与投资。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四)聚类分析

由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容十分丰富,区域发展战略之间有很多重合,为了进一步认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为政府更好地进行区域经济规划提供相关意见,作者认为需要对江苏区域根据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作者采用SPSS20.0中的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江苏省13个地级市聚类分析树状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结合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笔者将其分为:第一类为苏州,南京;第二类为无锡,常州,镇江;第三类为南通,扬州,泰州;第四类为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分别为发达、次发达、欠发达与一般城市四个梯度。

三、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原因

(一)自然资源差异分析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条件虽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不可逆转性。

第一、二类中5市都在长江附近,水资源丰富,地势处于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因此农业生产条件很便利。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南京境内矿种40多类,其中锶的储量位居东南亚之首。苏州市物产丰富,鱼类繁多,拥有白海、胭脂鱼等珍稀鱼种。其矿产资源有15多种,其中高岭土、花岗石以储量丰富、质量优异闻名全国。五市因在长江附近,因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类中的南通位于我国黄海南部,扬州和泰州南部都濒临长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其中南通市是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的城市,同时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水产资源较为丰富。扬州境内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位居江苏首位,素有“水乡油田”的美誉。泰州市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因此农业基础较好,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同时泰州也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砖瓦等为其主要开发利用资源,二氧化碳气储量大,开发利用率很高。3市区域优势也较为明显。

第四类中的5市徐州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盐城、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淮安、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其中徐州市因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较为发达。其煤炭储量十分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但近些年来,受到煤炭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徐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盐城市因其海洋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因此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之称。连云港、淮安、宿迁3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非常发达,而且因为这3市交通十分便利,旅游业竞争力比较强。

(二)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该区域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优化配置过程,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二产业趋于平稳,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产业结构最终形成倒立三角形形状。

表6 2014年江苏省13个市三次产业结构排名情况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4》。

表6显示:第一类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排名靠前,优势明显;第二产业不确定,参差不齐,没有相对显著地优势。第四类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比重相对偏后。可以看出,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受到自然条件影响的幅度相对较小,江苏省第二、第三产业相对比较发达,尤其是第三产业。

(三)支持机制差异分析

经济格局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由各种主客观因素所致,这其中包括政府政策、支持机制、发展模式等。从江苏省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都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发展江苏第一、二类城市。这其中政策主要包括江苏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从其中可以看出,未来南京、苏州都作为中心城市,无锡、常州、镇江都居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有利的战略地位无形中促使资本与金融倾斜,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江苏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

四、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关对策

(一)根据各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经济发展要和当地特有资源相结合。各市应该在现有资源基础之上,努力挖掘能够给当地带来经济发展的资源。第四类的徐州,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一方面能够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努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等行业;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促进徐州产业经济转型,目的是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淮安,连云港、宿迁等地处于苏北地区,经济总量相对比较低,但可以依靠这三市的特色,整合相应旅游资源,建设有竞争力的旅游集群,开发更多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极大地挖掘旅游业的附加值。第三类的南通水资源非常丰富,水产品种类繁多,依靠这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和附加值较高的行业。泰州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农业发达,可以在现有农业生产基础上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扬州市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位于江苏省首位,可以发展其特色能源。

(二)强化政府统筹,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由增长极理论可知,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可以让一部分城市先发展起来,形成特定的增长极,然后借助增长极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即通过“点-线-面,从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江苏省第一、二类城市即苏南地区已经形成增长极,对周边城市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实际上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就当前而言,并不是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是加大力度促进苏中地区经济的崛起。因为苏北地区和苏南地区有一定的距离,苏南地区的辐射功能不可能直接影响到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距离苏北和苏南地区都较近,因此就可以先通过苏南地区的辐射功能,江苏省政府加大力度发展苏中地区,促使苏中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然后利用苏中地区的辐射作用来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综观全局,在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是必然存在的,但必须降低这种差距。这就需要政府认清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危害,以及深入了解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存在的本质原因,希望政府能够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Jiangsu

LUO Wenke,HE Yerong

The authors first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carried out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for the data from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They then divided the cities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developed cities,less developed cities, cities,and underdeveloped cites.They finally analyzed the cause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sparity,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coordinated development;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F29

A

1009-9530(2016)05-0034-05

2016-04-19

罗文科(1991-),男,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何叶荣教授。

猜你喜欢
江苏江苏省区域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数读江苏
分割区域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