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2016-02-08 23:18:34王春燕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源地饮用饮用水

王春燕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王春燕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农村饮用水源地作为农村水资源的源头,加大开发力度具有特定的必要性,但水源地的开发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做好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工作也就成为了确保水源地水质量乃至于当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就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开发建设现状来看,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即城周水质净化景观维护区,渝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区和渝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对于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的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从不同的方位进行修复,修复模式主要包括水源涵养保护、污染的综合防治以及对生态景观的保护。本文即浅谈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强化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的保护力度实为确保人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成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重庆市农村的饮用水水源地数量共有近3000处,除了渝中区之外零散分布在重庆市农村39个区县当中,其中主要包括962处小型水库水源地、999处地下水水源地和971出河道型水源地,其中以水库型水源地为主,饮水安全人口比率并不高,仅占据58.14%[1]。从当前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现状来看,主要以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为主,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且不容忽视,尤其是近些年重庆市农村经济建设更使得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成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重大污染源。为了有效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重庆市基层政府近些年为此付出的努力始终较大,诸多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起到了较为良好的水生态修复成果。然而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的修复工作实为长效工程,依然任重道远,有必要不断提升水生态修复质量。

1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现状

从当前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现状来看,主要以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为主,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且不容忽视,尤其是近些年重庆市农村经济建设更使得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成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重大污染源。具体如下。

1.1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当前,位于水库的饮用水汇水面范围内通常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农田,为了满足农户的种植需要,农业生产过程中势必需要应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如此也就致使很大一部分化肥和农药无法被农作物全部吸收,在溶于地表之后附着在土壤颗粒当中,伴随着流失的水土进入到水库,使水质被污染。

据诸多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重庆市农村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位于全国首列,不完全统计得出相关数据,表明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近4×104km3,占据着整个重庆市全部面积的近40%,土壤侵蚀模数巨大,2010年之后的平均年侵蚀量已超过1×108t[2]。如此一来,每年所流失的大量水土和泥沙直接流入到水库当中,不仅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淤积,更导致水库水体浊度的提升。

1.2居民生活用水污染

重庆市作为我国直辖市,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深入,重庆市农村人口的人均生活用水量正在逐渐上涨,据相关统计显示该指标值为53L·d-1,而我国全国的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为94L·d-1[3]。由此可见重庆市农村的人均生活用水量已经占据了全国的一半。受此影响,加之污水排放系数的增加与污水收集率的难随其后,导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很大一部分并未能够得到及时并妥善的处理,居民生活用水大量应用,包括旱厕、菜园的浇灌以及洗涤的倾覆等等均未能被有效处理,进入到水库当中也就会因大量有机物、致病源菌、无机盐类和寄生虫卵等共同作用下生成腐败物质而影响到水质。

1.3居民生活垃圾污染

同居民生活用水量一样,重庆市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垃圾产量也在近些年不断增加,并且垃圾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更为惊人。而相对来说,重庆市农村垃圾处理质量并不高,大部分居民为了便利,直接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水库当中或者附近的山坡上,对于水库质量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不仅影响了水库的水质,更会因垃圾的倾覆与堆积影响水库周边环境的美观性。一旦降雨,则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各种垃圾便可能流入到水库当中,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也就会受到生活垃圾滤液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

自2010年开始,重庆市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着重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开始将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纳入到了市政工程领域,在近些年的大力实践作用下,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进展[4]。对于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的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从不同的方位进行修复,原则上应当采取多种植物相互组合的模式进行修复,主要修复模式包括水源涵养保护、污染的综合防治以及对生态景观的保护。

2.1水源涵养保护

当前,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均为水库,对于水库的保护则应当根据污染的实际程度进行衡量。对于相对较轻的水库污染,应当将重点倾向于对饮用水水量的保护,尤其是要重视水库周边立体结构的保护,应当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生态格局,切实发挥出绿色植被对于水源地水生态的涵养目的,最大程度防止水土流失,切实改善水文状况,使重庆农村水源地水生态区水分的良性循环。对于乔木的选择也要不拘一格,结合重庆市农村的气候特征与地理状况来看,可选择水杉与马尾松等,配以黄荆、构骨等灌木和麦冬、扁竹根等草本,以确保植被的存活与生长率,为水源涵养保护的持续性护航。

2.2污染的综合防治

对于污染情况较重的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对已造成的污染的综合防治层面,一方面,在水源地上流区域构建生态沟和渗滤沟,以有效拦截污水以及污染物;中段地区铺设陆生乔灌草植被带,对有害的离子进行吸收和净化,维护生态多样化的同时打造水生态区域的美观性;水体下部可构建自然湿地,通过物理作用隔阻各类污染源,使水土能够最大限度吸收营养盐,以有效控制水体污染[5]。另一方面,可在水体上部建设乔灌挂网阻拦各类污染源,中部建设带刺植物带以防止人畜干扰对水体造成污染。

2.3保护生态景观

对于生态景观的保护,也应当根据污染程度决定保护措施,原则上应当以恢复饮用水源水库的生态景观为主。对此,通常情况下应当在水体上游段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生态结构;中部区域应当强调生态、亲水的植物景观带构建;下部近水区域则应当用浮水植物对浅水区进行覆盖。若有必要,可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执行退耕换进政策并给予农户以应有的补偿,以为构建良性循环的水生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实践已经成为了热门研究课题,关于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自然无须赘述,虽然已于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善水源地水生态以确保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实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重要建设项目,因此依然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对此课题的研究。

[1]王晓青,侯新.重庆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水源地保护规划[J].水利水电技术,2015(07):78-81.

[2]侯新,王凯,孟晓宁.重庆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实践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16736-16738.

[3]李云成,杨玲,朱乾德.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污染源分析与生态修复[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05):867-870+882.

[4]侯新.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J].节水灌溉,2014(01):48-50.

[5]侯新.基于景观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式设计——以重庆市内子口水库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4(07):995-999.

省级课题,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研究(编号:KJ1503704)。

王春燕(1982—),女,汉族,重庆大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栽培与应用。

猜你喜欢
水源地饮用饮用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供水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4:11:42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15
饮用生鲜奶存安全隐患
饮用“阴阳水”需谨慎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
吉林地质(2014年4期)2014-03-11 16:47:59
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源地影响的数值模拟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