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构体型收进建筑的分析和设计探讨

2016-02-07 07:46曹法书
山西建筑 2016年35期
关键词:体型内力侧向

曹法书

(大同市二院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 037006)

对结构体型收进建筑的分析和设计探讨

曹法书

(大同市二院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 037006)

分析了结构体型收进与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关系,介绍了结构体型收进的几种类型,并探讨了结构体型收进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指出建筑工程中应针对不同的体型收进特征进行抗震设计,以有效减小地震灾害。

结构体型收进,侧向刚度,结构设计,抗震能力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建筑为了立面造型或使用功能要求,在建筑物竖向有体型收进。结构计算时,在收进处侧向刚度突变,引起周边构件内力、位移不规则变化,严重影响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这样的结构体型在设计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1 结构体型收进与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关系

侧向刚度反映了一个建筑物在水平荷载(风荷载和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大小。正常的建筑设计原则,应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3.4.2条所述:“……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面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3.1.5条:“……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分布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建筑侧向刚度不规则的类型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现是“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即所谓的刚度上大下小,也称薄弱层;第二类是“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面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即所谓的刚度上小下大,也称竖向体型收进。结构体型收进是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从尺寸角度变化来衡量楼层刚度变化,如果体型收进比值不超规范限值,刚度下大上小,均匀变化,既保证了建筑物下部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建筑物上部的扭转、剪切变形,也就满足了结构设计原则。很多保存至今的古代塔式建筑,就是体型均匀收进的很好例证,其造型“下大上小,垂直适刚”,才能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中,历经数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

2 结构体型收进的类型

虽然体型收进,结构侧向刚度体现了下大上小,但是下刚上柔也需要控制,否则在收进楼层处会形成薄弱部位,造成位移突变,层间位移角偏大,严重时会引起建筑物倒塌破坏,不利于抗震。《抗规》3.4.3提出了建筑体型收进的水平尺寸比例限制要求,《高规》3.5.5也列出了体型收进时,建筑水平及竖向尺寸比值限定。为了更好地理解体型收进与建筑水平及竖向尺寸关系,综合起来,将其统一成明确的分类方式。结构竖向体型收进示意图见图1。

1)当H1/H≤0.2时,这种建筑属于带裙房结构(或单塔大底盘)。这种情况不讨论B1与B的比值关系,但是要注意B1与B的位置关系,即上部塔楼结构(B1部分)的质心与底盘结构(B部分)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

图1 结构竖向体型收进示意图

2)当H1/H>0.2且B1/B<0.75时,这种建筑属于结构体型收进的刚度侧向不规则(注意:要对建筑横纵两个方向上的体型收进都考虑)。实验分析表明,收进部位越高,收进尺寸越大,刚度突变越严重,层间位移角会越大,对结构抗震越不利。所以,对于收进的尺寸应当限制。

3)当H1/H>0.2且B1/B≥0.75时,这种建筑属于体型收进但侧向刚度变化不明显,位移角变化不突出,符合抗震设计原则“刚度逐渐减小”。台阶式建筑、塔式建筑就是这种形式。

4)当H1/H>0.2且B1/B<0.75,但是,B1部位是建筑物顶层或出屋面的小建筑(电梯间、水箱间等)时,这种情况是不属于侧面刚度不规则的体型收进,应该按“鞭稍效应”考虑其地震作用。

3 结构体型收进对建筑的影响

通过对结构体型收进的梳理和分析,结构在竖向收进处刚度变小,虽然不像其他结构(如框支转换结构、砖混底框结构等)底部薄弱层造成的危害严重,但对上部结构的构件内力、剪切变形影响很大。在设计时,要根据结构收进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1)对于大底盘单塔结构,塔楼的底层是内力突变的部位,应采取构造措施予以加强。首先,为加强底盘与塔楼的整体性,保证底盘与塔楼整体工作,对竖向体型突变部的楼板加强,裙房屋面板厚度不小于150 mm,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同时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见图2a));其次,当结构偏心收进时,考虑扭转效应影响,收进处上下两层竖向构件也应加强(见图2b))。

2)对于上部侧刚不规则的体型收进,应尽可能避免,或采取薄弱层加屈曲约束支撑等方法,来减小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控制其上部收进结构的底部楼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下部区段最大层间位移角的1.15倍。或者在建筑立面可能调整的情况下,采用多次阶梯状均匀收进,做成台阶形建筑,以满足规范要求。否则,按照《抗规》3.4.4-2要求,应对不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薄弱层应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

图2 体型收进结构的加强部位示意图

3)对于类似于凸出屋面的小建筑,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其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凸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凸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参与整体计算。但是,考虑到该凸出小建筑的“鞭稍效应”成因与主体结构固有频率及地面扰频有关,更应该从抗震构造措施上,加强小建筑自身的抗震能力,以及保证小建筑与屋面结构的可靠连接。

4 结语

结构体型收进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侧向刚度不规则建筑,但收进尺寸比值超过规范限值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不利的,水平地震作用下其收进处的层间位移角会显著变大,周边竖向构件内力也明显增大,严重时引起结构破坏或倒塌。结构设计中,建筑平面不仅要平面规则,更要求竖向规则,要具体分析体型收进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以减小震害。

[1] 张维斌.混凝土结构设计问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O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tructural step-back building

Cao Fashu

(Datong No.2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Datong 037006,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step-back and irregular lateral rigidity,introduces some types of the structural step-back,explores its influence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and points out the seismic design can be undertaken according to various features of the step-back,so as to reduce the seismic disasters.

structural step-back,lateral rigidity,structural design,seismic capacity

TU318

A

1009-6825(2016)35-0053-02

2016-10-08

曹法书(1973-),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体型内力侧向
体型增大,同样灵巧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体型特别的勇士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弯月薄镜的侧向支撑
侧向风场中无人机的飞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