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6-02-07 05:10常秀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邻里主观幸福感

常秀芹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教学研究

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常秀芹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对唐山市社区老人主观幸福感(SWB)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SWB各个维度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成长进步体验,其次是社会信心体验,排在最后的是身体健康体验。绝大多数城市社区老人SWB较高,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及邻里支持对老人的SWB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加大其社会支持力度,以提升其SWB。

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城市老人

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兴起后,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我国被多位研究者从多个方位进行过探讨。唐山作为北方的工业重镇,经历过重大的地震创伤。唐山市社区老人主观幸福感情况如何,是否具有其独特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老人的幸福感,社会支持与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关系如何,本雯对此进行了探讨。

1 方法与工具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唐山市200名在小区活动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男91人,女95人;年龄最小60岁,最大98岁,平均年龄68.06岁。空巢124人,非空巢62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36人,初中的72人,高中及中专毕业的44人,大专及以上的34人。身体健康状况很好的42人,较好的65人,一般的72人,较差的7人,很差的0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来测量城市社区老人的主观幸福感[1],此量表是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该量表信度为0.848,效度为0.972,共有20个条目,采用6点计分法,从“很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计1至6分,其中第4、5、6、9、10、11、13、15、17、18、20题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主观幸福感越强。量表从10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即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社会信心体验、人际关系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家庭氛围体验。

对老人社会支持的测量采用自编的题目,在问卷基本信息部分呈现,主要从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等方面考察。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主要的统计方法是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的一般状况

经统计发现,所调查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85.03、12.23,最大值是114,最小值是46。从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成长进步体验(9.34±1.53),其次是社会信心体验(9.05±2.07),排在最后的是身体健康体验(7.62±2.09),其余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情况依次是家庭氛围体验(8.89±2.00)、知足充裕体验(8.81±1.93)、目标价值体验(8.55± 1.77)、自我接受体验(8.40±1.95)、心理健康体验(8.16 ±2.09)、心态平衡体验(8.13±2.24)、人际关系体验(8.08±2.19)。

按照邢占军的观点,主观幸福感每题得分取中间值3.5分作为参照值,分值越高代表越幸福,其中4.5分以上为高水平,2.5分以下为低水平。所调查老人有37.1%(69人)的主观幸福感处在高水平,只有0.5%(1人)处在低水平,绝大多数人(62.4%,116人)的幸福感处在中等水平。

2.2 身体健康状况及居住方式、经济状况等与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

调查发现,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很好的42人,较好的65人,一般的72人,较差的7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87.52±10.75,86.42±12.61,82.99±12.32,78.29±12.55。尽管有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幸福感越强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各组之间并没有差异(F=2.89,p=.080)。将身体很好和较好的老人合并为一组,一般与较差的合并为一组,对两组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差异显著(t=2.39,p=.018)。

将老人的居住方式划分为独居、与老伴一起、与老伴及子女一起、与子女一起四种情况,调查表明,四种居住方式老人人数分别为32人、92人、34人、28人。对不同居住方式的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情况进行检验,发现无显著差异性。

另外,对不同性别、是否空巢的老人幸福感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5)。但是老人的身体健康体验、家庭氛围体验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前者男性优于女性,后者女性优于男性,差异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0.026,0.006,老人的心态平衡体验在是否空巢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01,p=0.046)。

调查发现,经济状况贫穷的老人有9人,温饱的有115人,小康的59人,富裕的3人,其主观幸福感随着经济状况的提高而提高,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F=1.75,p=0.158)。

2.3 文化程度与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经统计发现,所调查的城市老人中,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有36人,初中的有72人,高中及中专的有44人,大专及以上的有34人,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是84.22±10.92,86.74±10.91,86.75 ±11.95,80.06±15.27。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的幸福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差异显著(F=2.76,p=0.044)。对其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在文化程度上差异的事后检验

由表1可知,城市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中文化老人与大专及以上老人、高中及中专文化老人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老人之间,前者差异非常显著(p=.008),后者差异也很显著(p=.016)。

2.4 社会支持与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4.1 配偶支持、子女支持与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

经检验发现,尽管有配偶并与其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幸福感更强,但有配偶与单身组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总分没有显著差异(t=1.65,p=.101)。进一步分析发现,配偶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体验、人际关系体验有影响,差异都在0.05水平上显著。

以子女数量来衡量老人的子女支持情况,是不是子女数量越多,老人的幸福感越高呢?结果发现,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F=1.26,p=.288),但幸福感得分显示:2个子女的老人得分最高(87.07±13.08),高于0个(83.67±9.07)、1个子女的(83.13±12.68),也高于3个及以上子女的(85.76 ±10.11)。

2.4.2 朋友支持、邻里支持与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关系

以遇到困难时,可以提供帮助的朋友的数量来衡量老人的朋友支持情况,对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与朋友支持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遇到困难时,城市老人中朋友支持数量少于3-5个的,其主观幸福感极其显著地低于朋友支持数量在5个以上的老人,详见表2。这种差异除了在心理健康维度上不显著,目标价值体验、人际关系体验维度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各维度均在0.01甚至0.001水平上显著。

邻居是离城市老人空间距离最近的人,邻居的支持情况与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怎样的关系呢?以与邻居间发生的实质交往频率为指标来衡量城市老人的邻里支持情况,考察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在邻里支持上的差异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在邻里支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体验(t=2.78,p=0.006)和人际关系体验(t=2.14,p=0.041)上。

表2 城市老人主观幸福感在朋友支持、邻里支持上的差异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的唐山市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情况与李莫訑等[2]对北京市区老人的调查的异同

不论是北京市区老人还是唐山市区老人,社会信心体验都排在第二位,身体健康体验得分都最低。这说明城市老人对社会的发展充满着信心,相信社会越变越好。当今的老人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国家从一穷二白、人民饥不果腹发展到如今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这使得老人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社会的发展。两次调查最大的不同是成长进步体验,在北京市区老人那里排在倒数第三位,而唐山市区老人则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体验到了最大的满足和幸福,排在幸福感十个维度之首。创伤后成长相关研究表明,理性使人们在应对重大生活危机中体验到一种十分明显的自我的积极改变[3]。唐山老人几乎都经历过1976年大地震,大地震使他们亲人丧失、家园被毁。面对天灾,他们变得更坚强,在梳理自己伤痛的同时,积极应对,成长进步体验必然十分明显。

3.2 身体健康是人体验到幸福感的基本前提,相应的主观幸福感也较高

这与唐丹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老年男性与女性相比,身体健康体验得分显著为高,但家庭氛围体验得分却非常显著为低,说明老年男性更少受到身体健康问题的困扰,在该维度主观幸福感体验更强。相关研究发现,尽管相对而言女性更长寿些,老年女性却更容易受慢性疾病的困扰[5]。男性相对于女性,生活的重心往往在事业上,即便老年男性也会因惯性如此,而男性更不善于沟通,这甚至使得老年男性在与家人的沟通上也容易出现困难,故而城市老年男性家庭氛围体验分数非常显著得低于女性。空巢老人看到非空巢老人子女绕膝,其乐融融,而自己(或者和老伴一起)经常孤独地面对空荡荡的家,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感,幸福感一定程度上降低。

与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相比,大专以上学历的城市老人幸福感最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对自己要求更高,多数养成勇拔头筹的生活方式,但强中更有强中手,其目标未必都能实现,同时,他们又多是好内省的,容易对不如己意之事耿耿于怀,主观幸福感体验因此容易降低。

3.3 情感功能是婚姻的重要功能之一,夫妻双方因婚姻而在情感上有了归属

到了老年,配偶的陪伴与提携对老人更加重要,使得老人有共同面对老化、疾病甚至死亡的同伴,老伴之间可以交换彼此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各种情绪情感,有助于提升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人际关系更和谐,幸福感更强。单身的老人,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少了重要的支持和倾听对象,所以更容易感到烦恼和不幸福。因而家庭、社会应鼓励单身老人的黄昏恋,让他们晚年过得更幸福。

子女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子女的老人固然不会太幸福,但子女过多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人的幸福感,增加老人的焦虑感。研究结果表明,拥有两个子女的老人,主观幸福感最强。该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二孩政策如果放开,是有助于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的。同时该结果对我国传统的多子多福的观念持怀疑态度。

夫妻关系、血缘关系对老人的幸福固然重要,但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亦与朋友支持、邻里支持有重要关系。一位老人可以没有配偶,也可以没有子女,但不能没有朋友,不能缺少邻里间的帮衬。本研究结果对此是很好的证明。但是朋友数量太少,无助于城市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只有在遇到困难时,能提供帮助的朋友数量达到5个以上,老人的幸福感才明显上升。朋友是幸福的源泉在城市老人身上得到证明。所以建议老年人多和老友交流沟通,并尝试建立新的老年友谊。现代化城市封闭的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邻里间的隔阂,只有走出封闭居室,主动与邻里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才能缓解孤独感,并感受到邻里关系的和谐、温暖,而不是漠不关心。

[1]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103-105.

[2] 李莫訑,李萌垚,张梦雅,等.北京市老年人娱乐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4):675-677.

[3] 常秀芹,秦丽华.创伤后成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积极目标[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0-141.

[4] 唐丹,邹君,申继亮,张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3):160-162.

[5] Edward P. Sarafino.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01.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娟)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City Elder and Social Support

CHANG Xiu-qin
(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of the elder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SWB and social support, community elderly in Tangsh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each dimension of SWB, the experience of growth and progress ranks first. The social confidence experience is in the second place. And the health experience is at the end. The vast majority of community elderly SWB are higher. Spousal support, child support, friend support and neighborhood support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SWB of the elderly. Strengthen soci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is needed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fic condi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SWB.

SWB; social support; city elderly

G720

A

1009-9115(2016)02-0128-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2.038

河北省社科联2015年度民生课题(201501717),唐山师范学院团队支撑项目(2014C19)

2015-08-31

常秀芹(1971-),女,河北滦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健康心理与教育。

猜你喜欢
邻里主观幸福感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