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树立 林 凯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服务局江苏苏州215600)
探究新常态下环境管理的新思维
邱树立林凯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服务局江苏苏州215600)
新常态一词很深刻的概括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新思路、新要求。如何能够在新常态下促进江苏经济能够稳健的进步,必须以一种适应新常态的新思维逻辑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改进。环境保护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需求,在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面临新常态的下的各种挑战。如果在新常态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环境保护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法律环境报制度,政策,社会等因素中通过新思维的环境保护策略来推动生态环境的平衡体系和环境治理现代化顺利进行。
新常态;环境保护;新思维
1.1全球的环境利益呈现了多元化趋势。随着世界经济整体呈现的低速增长趋势,一些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逐渐显露,世界范围内的食物、能源、环境、资源等的可利用性加剧减少。使得与这些有关的争夺更加激烈。受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返亚太经济圈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产能提升、绿色转型等都面临着重大的环境保护压力。针对国际上的这种环境压力,我们也应该充分的把握好长江经济带建设在内陆开放和西部沿边开放中的独特地理优势,强化相互之间的区域合作关系,通过加快东西合作来提升江苏省的对外开放引领作用。
1.2环境治理面临的分类精细化管理挑战增大。由于受自然资源的分布区域限制,国内中、东、西地区的环境治理也呈现出区域和分异明显的特征。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受能源过渡消耗的影响环境压力逐步增大,我们既要考虑中西部工业持续增长带来的污染加重,又要考虑东部沿海因承接污物污染排放的利好趋势。这就出现了各种国内外环境叠加,农村与城市环境叠加等环境精细化挑战。
1.3一些产业转型难度较大。近段时间,江苏省的一些区域的企业经济增长虽然未形成支柱性产业,但其自身的结构调整面临了攻坚期。许多单位产能过剩但生产部落后造成了产能过于积压状态。这种长期的产能过剩使得这些企业面对被淘汰的可能,政府对于这类企业的财政补贴压力也明显加重,这使得这部分企业的产业转型无法进行合理的升级。
1.4环境治理监管难度加大。在经济的新常态发展下,如何能将节能减排与企业产能、人员就业压力之间的妥善处理成了一个难题。一些地方财政因收入降低,企业效益下滑,政府所投入的环保成本难以为继。这样江苏政府在环境治理行动和决心方便就会迟缓。一些企业的治污设施不健全,对污染物进行偷排和漏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得环境保护监管难度提高。
1.5环境保护承受着长期的超载能力考验。由于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生活污物排放量大、再加上本身资源就有限,使得江苏一些发达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面临很大的压力。各种新老问题也集中爆发,大气污染、水污染、自然环境生态破坏等一些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理论要求经济结构调整要注意节能减排,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同步升级。2015年的经济增长来看,在工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工业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断的降低,这意味着,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迎来了新的机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江苏省的开放型经济要想实现发展新突破。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在新常态下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实现新的目标追求。建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2.1在党的十八大会议里,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里。这使得建设生态文明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中得到了社会和制度的保障。环境保护成为一项大众广为关心和积极参与的一项社会工作。
2.2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往往需要进行高能耗的资源开采和利用,这使得环境保护因排放物的大量增加而面临着很严重的考验。“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讲究生产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装备的投入,大大的提高了工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减少了对高能耗资源的依赖。
2.3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出现了中低速发展趋势。江苏省目前的第三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在总量和生产结构上都向着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根据有效统计显示,钢材,水泥及一些稀有金属的产能上升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排放同比下降了很多。
2.4能源消费的降低有助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油价的连续下跌也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我国的能源消耗逐步呈现低涨幅、低增量、低碳化趋势。高能耗行业的增长放缓利于能源强度控制。使高能耗能源和高碳排放日益降低。
2.5江苏省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经率先走过了高速发展时期。城乡之间更加协调统一,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相对缓解。城镇化发展中的污染排放物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6生态金融事业逐渐明朗,环保投入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环境金融事业中长期可靠的盈利回报使得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政府对环境服务的激活体制,也使得环保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全社会的环保投入逐渐增加,绿色经济不断壮大。
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讲求对自然、科学、社会各规律的遵循。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目标必须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
3.1建立合理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各行业在进行施工和建设时,要以国家的《环境保护法》为依据,明确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责任。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为环境保护保驾护航。在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的污染性施工问题时,要拿着强有力的环保执法权利。重点遏制环境污染源头,牢固树立生态保护观念。使环境保护有法可循。
3.2完善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对一些盲目决策引起的环境破坏实行损害赔偿制度。各级环保机构要制定完善的污物排放许可审查制度和环境污染评价制度。并对地方企业的环境保护旅行情况进行审计。通过上下监督,自身执行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生态监督体系。以财务审计的知识来探索进行自然资源的负债表制定,对负责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的行政和离任审计。
3.3在完善环保管理体系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新能源的排放,管理好环境污染风险源。对重点的污染行业和区域进行明确的生态修复计划制定,坚定执法力度,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应该治理的企业。并建立区域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协助机制,统筹进行污染区域和企业的防治工作。
3.4积极发展生态金融事业,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理财手段。通过对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并建立一个排污权交易中心,使排污单位对自身企业的无排放有使用、转让和低压权利。通过市场的宏观调控来促进环保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
3.5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环保正能量行动体系。国家相关部门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社会工作,进行多方面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和宣传。积极推动全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对重点企业的污物排放方式进行公开展示,让人们参加到环境治理监督体系中来。并且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赋予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诉讼权。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在面对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机遇的情况下,也要经受越来越多的挑战。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梳理新思维,实现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新思维转变。以管控生产型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进行环境质量改善思维的转变;工作重点从主抓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向存量有限削减、增有有序引导方向协同转变;在环境管理途径上从对环境容量的依赖向环境流量和环境容量上动静协调支撑上转变。在环境治理方面,只有树立新颖的环保工作思维,才能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挑战应对,不断的增强环境保护执法管理力度,克服投入不足的问题,从而使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1]赵景柱,等.2010、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北京.
[2]赵华林.树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境新思维[N].人民日报, 2014,10,21.
[3]曾维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实践中的难题及建议分析[J].环境保护,2013,(19):35-37.
[4]吴舜泽,李新,储成君.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J].环境保护,2014(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