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杰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出版馆员:学术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再造
孙 杰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学术信息的产生、传播、出版等变化导致学术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转变。学术图书馆的战略角色正从内容的存储者向内容的创造者转变。基于此,国外大学图书馆先后出现了学科馆员、学术交流馆员、出版馆员等不同的馆员角色变迁。出版馆员的出现,其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的变化,都标志着学术图书馆以出版者的身份参与学术交流,对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升级和转型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出版 出版馆员 出版服务
商业化的学术出版曾经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环节。但是,出版商的逐利本质导致学术期刊及数据库价格不断飙升,造成了期刊危机,图书馆面临严峻的经费危机,不得不削减或取消纸本期刊或选择性订购数据库,继而转向开发获取期刊,学者的文献获取与合理使用受到极大影响,学术成果产出受到严重威胁,由学者、出版商、图书馆构成的线性学术交流体系[1]出现恶性循环,出版商成为阻碍学术交流的瓶颈。传统的商业化学术出版模式成为学术交流的严重障碍,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出版模式以恢复学术交流的畅通无阻。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型出版模式的诞生做好了技术准备。信息记录数字化不仅改变了文献的记录方式,也为实现充分共享提供了可能性,而互联网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网络技术的运用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地点不再成为资源使用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则为新型出版模式的诞生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宣言》《柏林宣言》以及《萨尔瓦多声明》等一系列声明与宣言,建立了有关开放获取的全球性共识。经过10余年的努力,开放获取在促进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多的验证、认可和支持。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出版准入门槛的降低以及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范围的新机遇,图书馆出版应运而生。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出版本质上是非营利性的,能够克服由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顺学术交流各个环节。
图书馆出版是指在图书馆支持下的,以数字形式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类、原创类、教育类作品(包括图书、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工作报告等)的创作、传播和存储等一系列活动[2]。这一概念明确了图书馆出版的出版主体、出版形式、出版内容和服务范围4个核心内容。由于学术图书馆(本文指大学和专业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建设与OA出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又具有丰富的作者资源和良好的用户关系,因此,在国外学术图书馆率先开展了出版服务。图书馆以出版者的角色融入学术交流体系,实现从资源存储中心向资源创造中心、从内容的消费者向内容的提供者的角色转变[3]。于是出版馆员作为图书馆新角色的实现者成为图书馆的重要一员。
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技能要求以及工作方式都随着学术交流环境和用户需求变化而变化。从20世纪末开始,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用户改变了对纸本资源的依赖性,更加青睐数字资源。图书馆开始重新审视学术交流方式的转变并采取应对策略,一些图书馆员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文献服务走向用户服务,并逐步融入到科研过程的每个环节。
2.1 学科馆员:走向用户
学科馆员的产生源于图书馆“以书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转变。学科馆员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利用自身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新技术,走出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嵌入用户的科研过程,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4]。此时,学科馆员是研究人员科学研究工作的策划者、推动者和合作者[5]。
2.2 学术交流馆员:融入学术交流体系
进入21世纪,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出现与推进,学术图书馆积极参与建设机构知识库,从事学术交流工作,通过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储打造更加开放的学术环境。于是,国外一些大学图书馆开始设置专门的学术交流及机构知识库岗位以从事学术交流工作。国内学者叶兰、初景利[6]对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学术交流馆员的岗位数量、岗位职责、岗位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阐述了学术交流馆员的产生以及其对图书馆服务延伸的重要价值。图书馆开始融入学术交流体系,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打破资源壁垒,促进学术成果的开放获取和快速传播[7]。此时,学术交流馆员成为图书馆引导用户走向开放的科学研究的向导和桥梁。
2.3 出版馆员:图书馆的跨界选择
开放的思想不仅影响着用户对资源共享的态度,同时也打破了图书馆的思维束缚。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中越来越意识到用户对学术出版的需求,开始思索是否可以实现跨界服务——成为出版者[8]。数字技术和开放出版成为图书馆服务延伸的钥匙。在《图书馆出版目录(2016)》调查的115个大学图书馆中,有107个设置了出版馆员岗位[9],每个图书馆出版馆员的岗位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国外107个大学图书馆出版馆员岗位设置情况
图书馆出版联盟自2013年起,每年发布第2年的《图书馆出版目录》,其中最早的2014版和2015版中提到从事学术出版的馆员岗位为全职的图书馆员(library staff),2016版中该岗位名称修订为出版馆员(professional staff)[9]。虽然这只是名称上的细微变化,但是它体现了图书馆出版工作不再是图书馆的辅助工作,而逐渐成为图书馆常规的有专门人员负责的重要工作之一,由此出版馆员作为图书馆学术出版的策划者、执行者、推动者,其定位更加明确,职能更加专业化。从学科馆员到学术交流馆员,学术出版都是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期刊信息、投稿咨询、写作指导等与学术出版相关的服务,出版商是学术出版的主体。学术交流馆员的职责既包括版权咨询,也涉及机构库内容建设,同时也承担着平台维护的责任[10]。但直到出版馆员的出现,学术出版才真正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才真正体现出图书馆的转型与变革,图书馆终于以出版者的姿态登上了学术交流舞台,成为学术出版的主体,即实现了“图书馆出版”定义中的第1个核心。
3.1 服务内容——基于多样化出版物类型
出版馆员作为学术图书馆的新设岗位,其服务内容和学科馆员、学术交流馆员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部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交叉、重合,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一些学者[11-12]指出,出版馆员在学术出版中的角色有3种,一是日常工作的协助者,指协助作者解决版权等问题;二是行政事务的协调者,如洽谈合同或选择出版方式等;三是技术问题的支持者,如计算机编程、出版物数字化等。例如,美国罗格斯大学图书馆于2015年设立了0.5个出版馆员和1.5个助理出版馆员岗位负责学术出版相关工作,主要涉及学术成果,包括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和相关数据的版权、保存和归档[1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成立了数字研究与学术中心,其出版团队职责包括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学术交流管理(包括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网络开发与媒体制作等[14]。根据《图书馆出版目录(2016)》中列出的“2015年图书馆出版物(Library publications in 2015)”一项数据统计,图书馆出版物的形式除了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学术著作、科技报告、教材、课程设计等最常见的出版物之外,还包括数据、口述访谈、图片、海报、博客以及地图等各类型的文献资料等60余种,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传统出版商所能出版的范围。学术图书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数字资源保存与管理优势,以数字形式公开发表了多种多样的出版物,丰富了图书馆出版服务内容,实现了“图书馆出版”定义中的第2个和第3个核心。
3.2 服务范围——面向学术交流的全流程服务
学术图书馆在面向用户服务中,从物理空间中走出,走向用户身边,从学术交流的起点——科研选题阶段开始,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其利用自身在用户服务、资源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以出版者的角色打通了学术交流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学术交流的全流程服务。出版馆员除了提供数字化处理、数据管理与存储、资源利用与挖掘等服务之外,还提供了诸如版权咨询、编辑加工、宣传推广、按需印刷等与出版环节相关的全流程出版附加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出版馆员的全流程出版附加服务
从图1中可以看出,出版馆员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在具体工作的实践中,以无处不在的细微服务融入科学研究的每个过程,实现了“图书馆出版”定义中的第4个核心,即“创作、传播与存储的一系列活动”。
在提供全流程出版服务过程中,出版馆员突破了学科馆员、学术交流馆员、技术馆员、版权馆员的专业化格局,显示出自己的特征:(1)专业性。出版馆员以促进学术出版为核心,要求馆员具有学术出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技术性。出版馆员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学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产品的开放化以及出版流程的自动化。(3)综合性。出版馆员负责学术出版流程中学术成果的生产、传播、保存、归档,还负责解决学术出版中相关的法律问题,这要求馆员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包括资源建设、编辑出版、数据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
4.1 基于学科服务的能力整合策略
目前,国内学术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逐步深入,学科馆员数量不断增加,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图书馆可以以部分学科馆员为核心,以学科服务为基础,一方面构建开放出版平台,打造开放获取期刊,鼓励科研人员开放出版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培养学科馆员对学术成果的加工、归档、存储技能,以及传授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结合学术出版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共享,实现向出版馆员的顺利转型。
4.2 面向出版领域的能力延伸策略
学术图书馆应积极吸收各类型人才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尤其是图书编辑或期刊编辑,利用编辑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推广方面的优势,培养其对资源建设、信息获取、数据处理的技能,并让其从出版者的角度,完善学术图书馆出版流程,实现学术成果的出版与传播。
4.3 结合出版实践的教育培训策略
图书情报与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可以开设跨学科专业培训及实践课程,并增加到图书馆和出版社、期刊社实践的环节,让学生学习传统出版知识和数字化出版流程,从而培养复合型出版馆员。图书馆可通过学位教育或继续教育的方式,培养出版馆员从事学术出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如数字出版技术、数据管理方法、开放平台维护、数字存储技术以及编辑出版政策与技能等。
5.1 出版馆员岗位设置符合图书馆发展趋势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2012年学术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中指出,未来图书馆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学术传播,因此,学术图书馆有必要开展或扩展出版服务,积极地参与不断发展的新型学术传播与出版模式[15]。然而,图书馆出版不是学术图书馆的专属,它是图书馆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图书馆。2015年12月20日,美国《图书馆期刊》报道,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公共图书馆出版了两本英缅双语的儿童图书[16],这是该州第一次由公共图书馆出版的图书。在我国,数字出版日益兴旺,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自出版平台服务于大众出版需求。在此情形下,出版馆员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出版专家,其岗位将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出版馆员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内容数字化、存储和再利用等技能,还需要掌握学术出版相关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图书馆出版服务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必然与其他部门发生联系。图书馆也并非要取代出版商,而是要与出版商保持更良好的伙伴关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出版馆员可以与编辑、作者合作,共享出版技能、专业知识和资源,提高出版效率,形成图书馆出版的良性发展。
5.3 出版政策是图书馆出版的关键
在我国,出版业对于书号、刊号、光盘号、电子出版物号的管理十分严格,这一方面可以对出版物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出版领域的创新与变革,提高了出版成本。由于出版环境的改变、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政府能否考虑将图书馆作为出版的渠道之一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是图书馆出版能否正常正规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术图书馆一直在探索转型升级的途径,使其既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科研服务,又能拓展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促进知识转化,形成知识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学术图书馆通过布局出版服务,设立出版馆员,致力于应对新型出版模式的转变和用户学术出版的需求,从自身定位、业务布局和服务体系做出调整,推动图书馆重新定义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图书馆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科学研究模式、出版模式中的角色再造。
[1]Karla L Hahn. Research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s:New Options for University Publishing[R].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2008
[2]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 What is library publishing?[EB/OL]. [2014-04-22]. http://librarypublishing.org/about-us.
[3]孙 杰, 李淑媛. 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 2016(2):1-7.
[4]初景利, 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8(2):6-10.
[5]王 旭.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再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1):55-57.
[6]叶 兰, 初景利. 大学图书馆学术交流及机构库的岗位设置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 2010(5):87-92.
[7]闵宪鲁.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服务现状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 2013(4):53-57.
[8]Unsworth J M. Pubrarians and Liblishers at 20:Reflections on Library Publishing from 1995-2014[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2014, 2(4):eP1201.
[9]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2016 [EB/OL]. [2016-05-10]. http://www.librarypublishing.org/sites/librarypublishing.org/files/documents/LPC_LPDirectory2016.pdf.
[10]朱育晓, 任光凌. 美国大学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岗位设置探讨[J]. 图书馆论坛, 2014(9):94-97.
[11]Watkinson C, Murray-Rust C, Nesdill D, et al.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s:Strategies for Success[EB/OL].[2015-11-02]. http://dx.doi.org/10.5703/1288284314935.
[12]Jean-Gabriel B, Smith C. Establishing Library Publishing:Best Practices for Creating Successful Journal Editors[EB/OL]. [2015-11-02]. http://elpub.architexturez.net/doc/oai-elpub.id-068_elpub2008.
[13]Scholarly Communication [EB/OL]. [2015-09-20]. http://www.libraries.rutgers.edu/services_researchers.
[14]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EB/OL]. [2015-09-20]. http://cdrs.columbia.edu/cdrsmain/?q=index.php.
[15]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2(6):311-320.
[16]Library as Publisher:Saint Paul, Minnesota Public Library Publishes Two Karen Language Children' s Books[EB/OL].[2016-07-06]. http://www.infodocket.com/2015/12/20/minnesotasaint-paul-public-library-publishes-two-karen-languagechildrens-books/.
Publishing Librarians:Reconstruction of Librarians' Role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publication of academic information lead to the change of library service mode. The strategic role of the academic library transforms from a content storage to a content creator. Based on this, the library role develops as subject librarians,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publishing librarians in the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y. The appearance, responsibility and service content of publishing librarians have marked the academic 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academic exchanges as publishers, which woul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library servic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ing in the future.
Library publishing; Publishing librarians; Publishing service
G251.6
A
2016-09-05]
孙 杰 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现工作于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