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在脑梗死防治健康宣教中的运用

2016-02-06 15:53居道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脑梗死疾病护理

居道琴

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治未病在脑梗死防治健康宣教中的运用

居道琴

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脑梗死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致残率较高,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病情缓解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常常遗留下较多的并发症。预防和控制相关高危因素,将有效地防止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即使病发,也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情。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中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的研究,总结规律,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对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脑梗死防治关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建词]治未病;脑梗死;健康宣教

“治未病”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疾病进程分为“未病”“欲病”“已病”的见解,“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要求我们未病先防,对可能致病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对某些疾病的先兆和前期表现,努力做到见微知著,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时把疾病扼制在萌芽当中;既病防变,就是要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防止疾病的蔓延;病后防复,就是在疾病尚未复发的稳定期,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复发。脑梗死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致残率较高,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病情缓解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常常遗留下较多的并发症[1]。预防和控制相关高危因素,将有效地防止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即使病发,也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情。因此应加强对中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的研究,总结规律,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该科自2015年2月,运用“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相关理论,进行防治脑梗死的一系列健康宣教30例,临床上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1 脑梗死未病先防

1.1饮食调护

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偏食暴饮往往成为血脂升高、血黏度增高而易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咸能使血脉凝涩。酒为大辛大热之品,酿湿生痰,积毒生热。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治未病之第一要义[2]。食物宜多样化,所谓食不厌杂,谷类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 g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皮、蹄和荤菜;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应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 g左右。也可服用滋补肝肾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对阻止和延缓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3]。

1.2情志调护

肝气郁结,阴不制阳,心烦暴怒,肝阳上亢,是为大忌。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患者常常焦虑和不安,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互相交织、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内经》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这就是要同情、关心病人的疾苦、亲切地与之交谈并耐心倾听,进行疏导、暗示,适当让患者自由宣泄、释放压抑情绪,使之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各种紧张不安中解脱出来。必须注意避免诸如“病情严重”“治不好”等不慎的言辞反而给患者造成消极不良的暗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告诫患者应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但过分的激动和狂欢则应予以适当的克制。

1.3起居有常

冬季寒邪当令,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脑梗死。春季风木当令,且春有余寒,也易致脑梗死。炎热夏季也是比较容易发病的时期,高温环境,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升高,如有头痛、头晕、眼花以及麻木的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如果电扇猛吹头颈,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减少,有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1.4劳逸结合

根据自己的体质强弱不同,注意节制情欲,保精养生;过劳可津亏血少,生痰生瘀生风而诱发脑梗死,过逸则易致气滞、气虚、血行不畅易发生脑梗死。太极拳、散步、气功、保健操等可改善心脑供血。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人际关系,会引起心理失衡;食品热量过高、人工添加剂过多等因素使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城市人居住的空间狭小、噪音干扰大等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很多人因工作忙碌而熬夜、不运动,以及高楼、空调的普遍使用,抗生素、激素的滥用等,这些都可以引起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增加疾病的风险。

2 脑梗死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就是在疾病早期病情较轻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加重或者波及其他系统。《灵枢·逆顺》中所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他以治肝病为例,指出肝脏有病,日久必然传到脾脏,影响脾胃功能,在治疗时要预见到这一点,应先实脾脏,预防肝病传脾。对于脑梗死来说,既病防变首先要做到辨证调摄,对风痰瘀血为主要病机者,需要保持空气流通,安静卧床休息,避免风寒,饮食清淡、少油腻,鼓励患者听轻松悠扬的音乐。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者,宜调畅情场,予山药苡仁粥、黄芪粥、莲子粥食疗。按摩、针灸、导引、聊天,都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中医药治疗具有确定的临床疗效,要遵守《素问·五常政大论》关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要义。中病即止,防止耗伤正气;调情畅志,防止急躁戕肝,肝气化风,志火内燔,炼液成痰,痰火蒙蔽,外窜经络,故疏肝化痰,活血通络之品,显得十分重要。现代医学证实,超早期溶栓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时间上要求在发病6 h内应用,最好是3 h以内。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是中医的特色,能够起到类似溶栓的疗效,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如何缩小缺血损害区,针对梗死区周围的缺血半暗带,防止或减轻细胞坏死以缩小梗死面。除了传统的汤药而外,还有不少注射剂等新剂型,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脑梗死病后防复

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其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要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虽然治未病内容涵盖广,方法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归结为两个字:一字是“养”,一字是“调”。“养”就是养生保健,遵从那些养生模式去生活,定能防病于未然。“调”字重在调理预防,当慢性疾病未再次发作的时候,采取一定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防止病情加重或疾病再发。因此,积极领悟并实施“调”、“养”二字诀,便可治病于未病,即使带病亦可延年而益寿。

脑梗死康复初期,正气未复,外邪易侵,容易导致反复发作。要加强调摄,防其复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定期随访[4]。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可选择应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训练等,可以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以及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能力。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听音乐、唱歌等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感。加强身体康复锻炼十分重要。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基础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与西医护理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治未病便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护理思想。护理不应当仅仅针对得病或刚愈合的患者,针对未病之人的护理预防,以使其疾病的苗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并提高肌体的免疫抗病能力才是符合新时代的中医护理之道。作为中医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最早形成了一套关于治未病的思想。虽然并没有专门的篇章论述治未病,但通观整书我们可以发现《内经》基本思想是对疾病防范于未然,尽力防止疾病的产生及传变。总之,将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落实于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自觉改变诱发疾病不良行为,消除危险因索,对预防脑梗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1]毛东风,胡庆金.论脑梗死病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6,18(5):5-6.

[2]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J].光明中医,2007,22(6):25-27.

[3]张永全,刑军,张惠玉,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脑梗死病防治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5):11-14.

[4]黄金宝.脑梗死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临床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5(24):57-58.

Application of"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revention

JU Dao-qin
Xinghua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nghua,Jiangsu Province,225700 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its high morbidity,still there is inevitably a higher mortality after remission has a recurrence rate,more complications are often left behind.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 risk factors,will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terior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complications.Even if the disease,it is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disease.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roke etiology,pathogenesis research,summed up the law,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eory never disease prevention,both diseases anti change,disease defense complex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so that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go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reduce morbidity,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fundamentally.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Cerebral infarction;Health education

R169.1

A

1672-5654(2016)09(c)-008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7.087

居道琴(1978.1-),女,江苏兴化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

(2016-06-23)

猜你喜欢
脑梗死疾病护理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