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康,单宏宁,陈 强
(长宁县农业局,四川宜宾 644300)
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建议
刘小康,单宏宁,陈 强
(长宁县农业局,四川宜宾 644300)
文章阐述了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农药监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修订标准等相关建议。
农药 农产品质量安全 影响 建议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质量的好坏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现阶段农药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瓶颈[1]。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文章就农药生产、经营、使用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1.1 农药生产企业深层次矛盾突出
1.1.1 生产企业自身问题
我国农药生产企业主要呈小、散、多局面;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生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少,原始创新能力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未形成;农药污染物缺乏有效处理手段,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产品剂型落后,分散性差,沉积性差,生物活性低,降解缓慢,靶标作物利用率低[1]。
1.1.2 生产企业非法添加
很多农药生产企业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适用范围,处理废弃物等目的,或经销商要求定制产品以及凸显产品特色,生产企业在农药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其他农药成分。例如,生产企业加入广谱、低价的农药使产品有一定防效,如杀菌剂中添加多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目前,我国现有农药成分有600多种,美国等发达国家有1 000多种,农药样品成分复杂,对未知农药成分的监测,是一项技术高、难度大的工作,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和规律可供借鉴。因此,对农药产品中隐性成分的监管问题,对于农药监管部门而言,犹如“大海捞针”。
1.1.3 农药标签不规范
农药标签是直接指导用户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鉴别农药种类的重要依据,但农药标签中存在很多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假冒伪造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非农药产品使用农药登记证号,农药商品名称混乱,擅自扩大防治作物和防治对象,毒性标志标注错误,农药安全间隔期不科学等[2~3]。农药标签不规范严重影响用户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1.2 缺乏标准,无标可依
安全间隔期是指作物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时所需间隔时间,是自作物最后一次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残留限量以内所需的最短间隔时间[4]。安全间隔期是技术推广部门、使用者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参考。我国现有的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是1989年制定的,至今已有27年,随着农药种类的增多,之前制定的标准已不适用,造成大多数农药无标可依[5]。目前市面上,农药标签上的安全间隔期大多是生产企业自己标注,没有标准依据。没有统一的标准,安全间隔期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据调查,农药经营人员的推荐在用户选购和使用农药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大部分农药经营人员不懂农药基础知识,将农药当成普通商品,随意经营。2004年《行政许可法》取消了农药经营许可,经营农药不必再经过农业部门审查许可,农药经营没有了准入门槛,同时农业部门失去了对农药经营单位的审核把关,假劣农药和国家禁限用农药大量进入市场,导致农药市场秩序混乱[6]。加之现在的法律法规对农药等农资产品没有入市前必须进行检验的强制性规定,致使源头无人把关,农资产品不分优劣都可以进入市场,且目前农药市场上经营门店多,品种杂,秩序混乱,监管难,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诸多隐患[7]。
3.1 乱用、滥用农药问题突出
现在所有农作物,基本上依靠农药来防治病、虫、草、鼠害,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低,在农药使用时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常农产品生产者认为防治效果不好时,会加大用药量及增加用药次数;用药时凭经验粗略估计或用瓶盖量取用药量以及凭经验决定农药使用间隔时间。由于使用者乱用、滥用农药,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为了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商品性能,农药的浓度和数量越用越大,结果造成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8]。
3.2 施药机械简陋
我国农业生产约80%是手动施药,国产的施药机械有70%左右处于发达国家早已淘汰不用的水平,质量差,“跑、冒、滴、漏”问题普遍,加大了农药使用的风险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使用者环保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差
使用者环保意识差,通常在农药使用后随意将农药包装物残留物乱扔乱丢,随便在河流、池塘、水井等处配药和冲洗施药器械,污染了环境。同时,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水平低,缺乏农药知识,乱用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或出现异味。
4.1 加强农药监管
4.1.1 加强农药生产环节的监管
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要加大对农药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严防不法企业掺杂使假,加入与标签标注不符的农药成分。要规范农药标签,防止虚假标签内容,误导使用者。
4.1.2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由于农药市场门店多,品种杂,秩序混乱,监管难等特点,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诸多隐患。因此,要加强对农药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大农药市场监督抽检力度,加强市场巡查和整治;对农药经营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强化农药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监管平台,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管,提高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得违规产品无处藏身;要不断改进农药监管措施,将农药的可追溯管理,作为农药监管的首要目标和规范农药经营秩序的重要手段[9];农药监管部门同时要加强农药经营者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药经营者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素质。
4.1.3 加强用药技术指导培训
当前,很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及农药使用技术水平低,甚至缺乏基本的用药常识,片面追求防效,乱用、滥用农药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的技术指导,对适时施药、对症配药、轮换用药、科学混配、药械选择、禁用限用农药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要激发农户改进农药施用技术,使农药发挥最大的效用;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严禁超量、超范围用药,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要引导农户使用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农药,支持专业化使用农药,实行统防统治。
4.2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4.2.1 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是产品质量的第1责任人,应对其生产、经营的农药产品的质量负责。建立健全农药生产管理制度,抓好源头质量控制;建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提高经营准入门槛,去劣存优;实行高毒农药、限制使用农药的定点经营,规范农药购销渠道;农药经营者应当正确履行经营告知义务,科学推荐、合理指导;配套建立农药经营退市制度,对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强制召回、退市。
4.2.2 进一步完善农药登记制度
农药登记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农药登记制度,严把审核关,严加审查农药实际成分与标签标注是否一致,安全间隔期是否标注正确,防治对象是否擅自增添等。农药登记,要服从农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完善登记制度,提高登记质量。
4.2.3 建立农产品准入(出)制度
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保障产地及入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要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重点抓好产地检测和入市检测,对于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要坚决销毁,不得流出产地或入市。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
4.3 制修订安全间隔期标准
科研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并加快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及时更新标准,为技术指导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准确指导,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安全间隔期标准。同时,应将安全间隔期标准写入法律法规,如此,处理违标用药就有法律依据。做到有标准可依,依标准用药,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4 建立农药生产企业诚信机制
要加大宣传农药诚信企业,督促农药生产企业以诚为本,自觉提高农药生产标准,保证农药质量,增强企业信誉,遏制不规范农药产品的产生。
4.5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农产品生产者和农药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唤醒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质量安全氛围。
[1] 周喜应.农药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相关建议.世界农业,2014,(11):185~188
[2] 刘小燕,严桂株,毛进,等.农药标签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上海农业科技,2004,(3):13~14
[3] 李胜春,程远军,纪东铭,等.农药标签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建议.吉林农业,2007,(12):24
[4] 宋稳成,龚勇.农药安全间隔期及其管理研究.农业质量标准,2013,(5):5~8
[5] 杨孝彩,王隆都.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与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1∶10~12
[6] 邢胜利,康剑飞,霍缙巍,等.扶风县农药监管模式浅析.农药科学与管理,2015,36(3):13~16
[7] 刘海英,李金梁,刘国新.平顶山市农药经营、管理与使用现状调研与思考.农药科学与管理,2015,36(3):8~12
[8] 孙凤珍,任自忠,杨志伶,等.浅谈农药安全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2008∶149~152
[9] 孙学海,李瑞,王一耒,等.农药可追溯管理的形式及实践.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