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娴(上海图书馆《图书馆杂志》编辑部,上海,200040)
基于图书馆数据的出版经营策略探析
——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刘娴
(上海图书馆《图书馆杂志》编辑部,上海,200040)
以具有全国最大业务量的上海图书馆联合体累积的图书流通数据、读者个人数据、年度阅读数据、即时数据为例,论述如何利用这些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的数据,以给出版社的选题开发、信息推送、阅读推广、图书营销提供重要参考。文章最后探讨出版社在利用图书馆数据时需要突破的瓶颈。
数据驱动图书馆业出版业经营策略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改变,中国传统出版业经历了黄金期的发展后,进入增速放缓的深度调整期。一方面,信息载体从纸质向磁光介质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阅读模式和阅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图书出版企业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导致经营方式与策略的不适应日益显现。信息多样化和阅读模式的改变也使图书馆面临读者流失的窘境。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出版业和图书馆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疆界变得日益模糊,数据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出版业来说,在信息调研、内容选择、资料存储、选题策划、美术设计、印数确定、价格核算、目标市场选择、仓储管理等环节充分进行科学管理的数据分析,能使图书生产活动精准化和管理前置化,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1]。
随着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内部产生了大量统计数据,有数据库资源数据、读者身份信息、借阅记录、音频视频资源等结构化数据,还有纸质印本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FRID)信息、读者移动互联数据、订座系统历史数据、图书馆网站搜索和浏览历史数据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多类型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是新时期图书馆开展知识创新服务的关键所在。
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三大趋势:数据成为资产、行业垂直整合以及泛互联网化[2]。行业垂直整合趋势在大数据时代越发明显,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信息产业,而且越是靠近终端客户的公司在产业链上越是具备竞争优势。哈佛大学奥廷格(AOetinger)曾说:“电子通信、信息处理、广播、出版、教育、图书馆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所有行业将进入融合的时代[3]。”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它与出版业同属信息垂直行业,并且是信息产业链的终端客户,其产业形态的变革对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图书馆是由原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立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也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馆。截至2015年底,已有成员馆258家,服务网点304个,有效读者卡持有量377.8万人,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年书刊流通量6326.9万册次。自2013年初以来,上海图书馆依据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整体运行数据推出了一系列面向读者的新型数据服务,如流通分析报告、读者年度个人阅读账单、年度阅读报告、实时数据展示等[4]。下面分别从图书馆的这些创新型数据服务出发,来探索和分析它们对出版社经营策略的影响。
2.1出版社可以依据图书流通分析报告进行选题策划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之前,由于图书零售市场信息反馈周期较长,导致出版社不能及时掌握当前的阅读趋势。出版社的选题主要靠编辑的出版经验或通过销售数据来确定。靠编辑以往经验确定的选题不能对读者未来心理需求和市场状况进行准确分析与预测,没有精准的市场分析数据做基础,这样的选题成功与否很难掌控。通过销售数据确定的选题大部分只是以本社的销售数据为依据,无法知晓其他出版社的销售数据,更无法获得图书出售之后其二次、三次转借,甚至多次转借的详细数据。即使可以获得这些转借数据,有限的抽样调查也难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难以为后续图书选题提供科学依据[5]。出版流程对市场数据缺乏精确把握,容易造成图书品种多但精品少、库存量大、重印率低等弊端。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之后,可以获得图书馆图书的借阅种类、借阅次数、借阅时间、借阅地点、借阅方式等数据,使得一本图书出版后的所有借阅数据方便、快捷、全面地呈现出来。
上海图书馆的流通分析报告就是基于读者阅读图书数据所做的详尽深度分析报告。该报告总结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作为国内最大的一卡通通借通还的图书馆系统的总体运营数据[6]。根据成人/少儿不同的图书,通过中图法22大类,对年度流通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对于大类中的热点,层层过滤至下一级子类(最多细分到三级类目),寻找每个大类下的热点分类、热门关键词、热门作者、热门出版社,发掘各类图书的阅读热点。
2015年,上海图书馆年度总流通量达到6326.9万册次,上海图书馆从超过6000万册次图书流通量中获得的流通分析报告,可以为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提供更多参考。上海一位资深出版人说:“阅读大数据如同信息金矿,如果开发得好,的确能产生相当的商业价值[7]。”
2.2出版社可以利用读者年度个人阅读账单进行信息推送
传统出版业是内容产业,优质的内容是其核心竞争力。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出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出版业日益由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变,所以,出版社要研究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上海图书馆根据读者借阅数据,为每位读者制定了极具个性化的年度阅读账单。年度阅读账单分为“大众版”和“个人版”。“大众版”包括当年每人平均借阅册数、借阅量最大的读者借阅册数、借阅频率最高的书被借阅次数、“逛馆达人”到过的图书馆数量、借阅分类情况等数据。“个人版”年度阅读账单包括当年借阅册次、到过的图书馆数量、借阅偏好等,根据阅读偏好,分别赋予“文青”“极客”“书虫”等富有特色的称号[8]。2015年“个人版”阅读账单在动态展示的页面中还穿插交互内容,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新书推荐、周边馆推荐等信息。“大众版”账单也从传统的贺年卡片升级为富有设计理念的信息图,信息图的设计参考了国画横幅卷轴的意境,将图书馆运营的数据与书架等图书馆常见建筑相结合。
出版社可以根据图书馆读者相关阅读信息,通过个人查询网站,定期推送新书出版、促销活动、签名售书等信息。
2.3出版社可以根据年度阅读报告进行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出版业肩负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如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信息化的手段有的放矢地宣传阅读、推广阅读是出版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报告以信息图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面向阅读推广的阅读白皮书。报告中不仅有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整体情况介绍,也有中心图书馆所有读者的构成与相关属性分析,还有图书流通册次的历史对照、热门作者、热门图书分类、热门出版社、热门关键词等[9]。通过上海图书馆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读者证管理系统可知,截至2015年底,在持有效证377.8万人中,25岁至40岁的青年读者是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中老年读者中,则是60岁左右男性读者较多。读者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这种对年度阅读数据的详尽分析,以全部数据代替抽样调查,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系统内图书馆用户的阅读状况,可信度高,对系统内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4出版社可以根据即时数据展示进行馆配开发
出版业生产图书不是目的,扩大发行、实现销售才是根本目标。一方面,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国家公共文化建设速度加快,公共图书馆和各类学校图书馆成为图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城镇化速度加快,也使城镇基层图书馆(室)成为馆配市场增长的新引擎[10]。馆配市场规模每年100亿元左右,以前不被重视的馆配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出版社争相竞争的重要领地。
上海图书馆即时数据展示屏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采用多媒体交互展示上海图书馆阵地服务、流通业务、借出/归还书刊的封面等即时情况[11]。通过图标按钮,可以切换到整个上海市地图界面,通过选择相应图书馆,可以实时显示该图书馆的书刊流通即时数据[12]。出版社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馆配市场开发。
3.1寻找数据开放的渠道
图书馆的各种运行数据是出版社合理决策的有效依据,然而,出版社如何获取图书馆的各种数据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上海图书馆自2013年就开始制作《数据汇编》,并在《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上公布相关数据。在2016年2月4日公布的2015年的阅读数据时,除了大家熟悉的“借阅热书排行榜”外,还推出了“借阅冷书榜”,公布了自2010年入库后,几乎从没被读者借阅过的100本书。为了扩大数据影响,上海图书馆还在其主办的《图书馆杂志》上详细发布《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4年阅读报告》《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5年阅读报告》,这个报告会在每年的4月配合“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持续发布下去。出版社可以从这些渠道获取详细的数据信息。
3.2激发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的意愿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事业,采购优质资源,使读者有效利用馆藏提高文化水平是其宗旨。上海图书馆进行的各种数据服务是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所在,指导图书馆采编人员更合理地采购和配置图书,满足读者的需求[13],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出版业是具有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推进全民阅读、追求经济效益是保证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目标。出版社和图书馆同属书业产业链中的上游和下游,作为生产者的出版社如何激发作为消费者的图书馆与其长期有效合作,合作中如何保证共赢也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重要问题。
3.3提高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资源的能力
与传统数据相比,图书馆大数据具有海量、处理快速、多类型、难辨识、不可预测的特点。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地采集、处理、存储和挖掘大数据,并安全、科学、经济和可视化地分析大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系决策科学性、提高读者满意度的重要课题。
注释
[1]杜建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2014(3):22
[2]石佳靓.大数据:出版产业的机遇与实践[J].中国出版,2014(11):44-45
[3]包鹏程.产业融合: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出版发行研究,2009(7):8
[4][8][9][11]杨佳,梁永平.创新型可视化数据服务:上海图书馆的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5(2):12-17
[5]姚宝权.大数据时代出版品牌塑造与提升[J].中国出版,2014(11):49-50
[6]杨佳,赵斌,宋歌笙,等.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4年阅读报告暨创新型数据服务汇编[J].图书馆杂志,2015(4)
[7][13]吴越.“阅读大数据”如何转为“金手指”:上海图书馆提供的“流通分析报告”告诉你图书产业市场在哪里[N].文汇报,2014-06-08
[10]王玉梅.三问馆配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0-28
[12]赵斌.数据可视化在上海图书馆数据展示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15(2):23-29
AnalysisofPublishingBusinessStrategyBasedonLibraryData
LiuXian
(EditorialDepartmentofLibraryJournal,ShanghaiLibrary,Shanghai,200040)
ThispapercombinedwiththelargestvolumeofbusinessvolumecumulativeShanghaiCentral Librarybookcirculationdata,personaldata,annualreadersreadingdata,real-timedataasanexample,discussesthefreshdataderivedfromthemassofinformationcangivethetopicdevelopment,information push,alltheseprovideimportantreferenceforpromotionofreading,bookmarketing.Atlast,thepaperalso discussesthebottleneckofthepublishinghousewhichneedstobreakthroughtheuseoflibrarydata.
DatadrivenThelibraryindustryPublishingBusinessstrategy
G231
A
1009-5853 (2016) 02-0072-03
刘娴,上海图书馆《图书馆杂志》编辑部副编审。
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