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艳芳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 030600)
高粱“晋杂33号”选育及机械化栽培技术
穆艳芳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 030600)
“晋杂33号”是在2013年3月份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其以自选不育系SX605A为母本,并外引恢复系南133为父本杂交选育获得,是一种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植株矮及抗倒伏和耐密植等特点及优势,应用机械化栽培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文章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机械化栽培技术展开探究,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
机械化 高粱 晋杂3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作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能源作物及粮饲作物,高粱是世界范围重要的谷类。高粱存在C4植物高光合效率,具有耐盐碱和抗旱等优势,即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够良好生长。为提升高粱机械化生产水平,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针对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选育进行研究,并于201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晋杂33号”。
“晋杂33号”的母本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自选不育系SX605A,父本为外引恢复系南133。母本SX605A由大同10B、TX623/TAM428杂交而成,并且连续多代选育为保持系,再转育为不育系。
生物学形状为,“晋杂33号”的生育期为129 d,幼苗呈绿色,并且于田间具有较强的生长势,株高为157 cm,植株可整齐一致的生长;穗长为32 cm,穗型中紧并穗纺锤形,红壳红粒,籽粒扁圆,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分别为29.6 g、89.6 g,能够发挥较强的耐瘠薄性和抗旱性,可对高粱丝黑穗病高抗。抗病鉴定情况为,通过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实施抗丝黑穗病鉴定,结果显示“晋杂33号”发生丝黑穗病的自然发病概率为0%,具有1.1%的接种发病率。通过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晋杂33号”的品质分析,其包含有9.30%的粗蛋白,粗淀粉及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0.73%和3.47%。同时,具有1.46%的单宁含量。2011年,山西省高粱机械化栽培组区域试验“晋杂33号”,均得到增产,相较于“晋杂12号”具有9.7%的增产,平均单产量约为9 089 kg/hm2;在2012年的区域试验也均获得增产,平均单产量为9 884 kg/hm2,同“晋杂22号”相比,具有9.8%的增产,2年的9个点均增产,同对照品种相比,具有9.8%的增产趋势。
在育成 “晋杂33号”后,还相继展开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推动高粱栽培机械相匹配的机械化栽培模式,并从单粒点播、免间苗、化学除草和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展开。
3.1 播种关键技术
通常于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土壤的含水量为20%左右、土壤耕层地温在12℃以上为宜播种时间,保持播种深度在3~4 cm为宜;播种的方式为精量或者单粒点播播种机械形式。
3.2 除草及施肥技术
除草方式包括,化学除草和机械除草2种。前种方法于播种后出苗前,采取40%阿特拉津于地表处喷雾防除杂草;后种方法于拔节期结合中耕实施机械除草,通常利用拖拉机牵引耘锄进行,保持中耕深度在10 cm左右为宜。为了获得高产,需要施足底肥及增施种肥。同时,做到适时追肥。
3.3 虫害防治技术
高粱蚜是高粱作物的重要虫害之一。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导致高粱蚜大量的繁殖并扩散。因此,应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举措防治。
3.4 机械化收获
在籽粒完熟后,含水量下降到20%左右,可展开收获,或者在霜后,叶片全部枯死及茎秆大量散失水分时,实施收获。收获期应用的机械,一般选取联合收割机,并依据脱粒净度,对脱粒机转数进行调整,降低田间损失程度。
“晋杂33号”是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杂交种,具备植株矮及株型紧凑、穗型中紧的特点,且抗倒伏、耐密植,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进行种植,内蒙古赤峰及吉林省白城等示范种植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应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优化选育及栽培技术,实现高粱机械化生产不断向前发展。
[1] 于纪珍,平俊爱,张福耀,等.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山西农业科学,2015,(05):518~520
[2] 高海燕,程庆军,高鹏,等.几个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比较分析.山西农业科学,2015,(07):78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