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邓 芮
望天树的故事:“植物人”封文昌的雨林情结
文图/邓 芮
封文昌的家就在望天树景区旁,他看起来黝黑瘦小,因为有严重的腰间盘凸出,左右脚用力不均匀,走路一高一浅。然而,腿脚不便并没有影响他稳健的脚步,看他在雨林中穿行似乎比在平地时更稳。
年轻时,封文昌常常一年中有三百天在原始森林里,从三天记一个树名开始,四十年来,封文昌一直跟随各地的植物学家一起穿梭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一个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普通农民,早已认得上千种植物的学名。
望天树是封文昌真正开始系统接触植物的开始。
1974年,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中发现高得出奇的植物,科学工作者从它的叶、花、果实的结构、形态,鉴定出它是龙脑香科的一个新种。并把这种树种命名为当地人叫的“望天树”。而正因为有这种树的存在,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的雨林正式被定义为热带雨林。
在封文昌的记忆中,小时候,他们村经常到望天树下聚会,求山神,祈福来年有个好收成。每次聚会他们都会杀两只猪,一只白色的公鸡祭拜,最后把象征圣洁的泉水洒在每个人的头顶上,祈求来年身体健康。
一村老少聚集在望天树下,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时,封文昌并不知道,这些庇护他们世世代代的望天树会在将来给他带来那么大的影响。
1975年,有20多位植物专家来考察望天树,因为没有住的地方,就偶然找到了封文昌家,那时封文昌只有16岁,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外地人。他们在封文昌家打地铺睡觉。封文昌就帮忙压植物标本,每天都要压到晚上九点多。当时,封文昌对这些工作并不感兴趣,只知道卖力干活。
一位老师看到这个小伙子那么扎实肯干,就说每天给他补助六角钱。封文昌立刻答应了这个能赚钱的差事。从那一天起,封文昌就开始跟随植物专家爬山涉水,采集好的大包大包的植物样品全部是由封文昌来背。
渐渐地,封文昌对植物产生了兴趣。从1978年开始,一位姓徐的植物专家在每次野外调查的时候都会教封文昌每一种树的名字,让封文昌用心来记住这些名字。一开始,封文昌每天都要问很多遍同样的问题,“这棵树的名字是什么”,由于没上过学,封文昌光凭记忆,三天才能记住一棵树的名称。就这样一棵一棵的记,封文昌常常受到徐老师的表扬。至今,封文昌仍记得和徐老师的一段对话。
“小封,这么长时间,你记了多少种树种?”
“可能12种吧!”
“不错不错,进步太大了!”
正是这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封文昌对植物的兴趣越来越浓。“看树皮来识别树木”是他的独门绝技,这也是封文昌自己总结的辨别植物的方法,而这个方法至今仍是植物专业研究生常来请教的内容。目前,封文昌已经教过200多名研究生,他们把封文昌称为“封博士”。
那时植物所的研究人员常常给封文昌写信,但是他又不识字,不会看信。父亲认识一些字,就念信上的内容给他听。大部分信的内容都是说,“又要来找你了,你喜欢吃什么,要不要糖果,一起带过来。”“他们把我当成小孩了,每次来都带很多糖果。”回忆到这里,封文昌笑的很开心,“他们一来就是六七个人,每个人都会给我带几样从来没见过的糖果。”
封文昌平时经常会到原始森林里去转,只要发现有新的物种,就会打电话给植物所的工作人员。
有一次,封文昌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乔木,和望天树类似,树型高大,可能是新种。他立刻打电话请老师来看。第二天,植物园标本馆的专家就赶到了封文昌家。封文昌立刻带专家去看,结果专家看了之后说,这个品种在广西已经被发现了,并不是新种,属于天料木。
封文昌说,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六次,每次发现就打电话,专家每次都会来到现场。靠的就是对封文昌的信任,只要有封文昌不认识的植物,很有可能就是新物种。
和封文昌一起穿行在雨林间,就是在上一堂生动的植物课,什么植物有什么样的习性,什么植物有什么样的性格,他都可以详细地说出来。
有一次,封文昌给植物园采集植物种子,由于采种的树被一棵大树挡住了,没办法上树采集,封文昌就把树给砍了一半。第二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来找封文昌罚款,植物园了解了情况后,立刻帮他全额缴纳了1000元的罚款。并狠狠的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采种时坚决不能砍树。”这次经历更加强化了封文昌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意识。
从1975年开始,封文昌所在的村落,凡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要学习保护望天树的相关知识,不能进行砍伐,然而这样的科普活动并没有经济补贴。村长、会计都要号召大家凑钱来做上几个菜,提高村民来学习的积极性。封文昌曾经也自掏腰包几百块钱,摆上两桌请大家吃饭,边吃饭边科普雨林植物知识。现在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知道,什么树种是珍惜树种,不能砍。
如今,在这片原始湿润雨林内,生长着40-70多米高的望天树和丰富的热带植物群落,生长着竹柏、苏铁、云南鸡毛松、西双版纳团花树等十多种珍贵树木,并有珍贵药用植物马前子、美橙木,花叶龙血树等30多种;森林里还生存着野象、野牛、长臂猿等动物30多种。
正是有这些雨林人的不断努力,望天树景区的热带雨林保留了最原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