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
罗涵,1963年生。现为玉溪日报社文艺编辑。中国摄协会员,云南摄协副主席,玉溪摄协主席,《大家摄影》杂志主编。一直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从事采编和摄影工作,32年荣辱尽在笑谈之间。试图追寻摄影带来的自由、自尊与种种乐趣。作品曾获:第20届国展优秀奖、全国专业反转片优秀摄影师提名奖、第12届全国人像大展优秀奖、云南新闻奖、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等;出版个人作品集《视觉玉溪》《魅力云南》和《滇南切片》三部。主拍主编出版摄影画册(图书)20余部;2006年8月获云南省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家”荣誉称号。大型人文纪实摄影专题《滇南哈尼人》创作始于千禧之年,至今一直沉迷于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中不能自拔。
◎收获 金平县沙依坡乡
云南图片库合作摄影师
罗 涵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语道出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撑起了精神标杆。
纵观当代摄影,它是建立在高科技这一基础之上的艺术创作。实时取景、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即拍即现、数码打印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当代摄影成为门槛很低的艺术门类。而摄影进入数码时代后,由机器制造一幅清晰图片已经是孩童都能完成的事了。如果你只是跟着团队到一些名山大川或民俗旅游胜地走上几遭,拍回一些千人一面的照片,然后利用软件制作效果,发到网络上,似乎就可以成为摄影家了—一摄影如此简单,岂不快哉!
云南图片库合作摄影师
罗 涵
◎元江县因远镇路同村,哈尼族妇女们聚集在冬日的土掌房顶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拉家常,一边把刚采回的新棉花搓成棉条,捻成线。
云南图片库合作摄影师
罗 涵
摄影由此充满了疑问,充满了迷惑。布勒松说:“摄影的难,正是因为入门的简单。”事实上,一个艺术家的成败,与其说是技巧的得失,不如说是思想的兴衰,建立了怎样的审美理念,决定着其作品的品位与生命力。优秀的摄影家不仅要经营光影,更要经营文化,文化是构思的根、创作的神,卓越的思想理念是艺术家创造力的核心和起点。
◎哈尼族一家两代人
很多人习惯把器材称作武器。而武器的钝利,从来就因人而异,同样的利器,用在不同人手中,结果相差千里。所以,在今天,当我们以摄影者的身份面对摄影时,会突然觉察出当下与布勒松、卡帕、沙飞时代所流行的摄影精神已经完全不同。受众对于图片的品味越来越高。新技术、新理念不停涌现,对于摄影者而言,这一切都在驱使着我们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时代逼迫每一位摄影者去深造、修行,洗旧我之心,革影像之面。
◎哈尼族姐妹
云南图片库合作摄影师
罗 涵
对于摄影,唯美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艺术标准,是不够的,也不是必须的,一味追求唯美,拍来拍去也只是个照相师傅,成不了摄影家。我认为,提升作品层次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建立自己的艺术观。这个过程也许比较缓慢,却十分重要,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含量。
摄影如果不直面正在发生和变化的时代,摄影者如果不对这个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它将无从证明自己。只有坚持对现实与大地的悲悯情怀,才能成就摄影的良心。
当自身的艺术认知能力和艺术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摆脱某些迷惑,步入清新的艺术天地,进入水到渠成的境界。
◎元江县因远镇路同村,47岁的杨么努站在高高的土掌房顶捻线。她技艺娴熟,动作与具有强烈节奏感的舞蹈如出一辙,使观看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