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民
科学不代表正确或高尚
文/李志民
科学不等于正确,有非议和不足是论文的常态,科学的不断进步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尊重他人发现的优先权,还要尊重他人理性怀疑的权利。
科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学是所有涉及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等。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可进一步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基础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学问,应用科学是利用科学发现原理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的学问。
科学涵盖如此之多的分支,深入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有的人会忍不住为它的“高大上”而膜拜。且慢,这里给大家降降温,我们不要美化科学,不要“迷信”科学,其实,科学不是万能的。从数学的角度看,无穷大和无穷小对应的自然表象难以展现;从物理学看,空间无限大与物的无限小无法确定,请问最远之处在哪儿?最远之外是什么?最小之内是什么?从化学看,科学解释不了生命起源,也无法预测人类的终结。科学仅仅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行为过程。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科学很“酷”。比如,科学与直觉无关,直觉和表象往往掩盖自然的本质规律;科学与预期无关,科学是发现,而发现是无法预期的,因而科学不像工程和技术可以制定发展规划,科学是不可以规划的。科学是唯一的、客观的。
综合来看,科学是中性词,科学不代表正确或高尚,科学不能变得自高自大。科学是人类对真理和真相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科学新知识必须经过实验或观察并经得起重复检验。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给“科学”下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没有公认的定义并不等于就没有了公认的判断标准。
从科学的自身发展来看,现代科学产生于四百年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假说、新的学科产生,并不断更新、淘汰原有的理论。但其基本假设一直未变,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但其所照亮的领域是有限的,而未被科学照亮的世界又是动态的、变化着的。
简言之,科学就是实事求是,科学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自然规律的反映;科学是对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达到成熟阶段的成果;科学是对经验资料进行抽象、总结和归纳而成的系统理论;科学要运用经验的方法,形象构思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科学与宗教迷信相对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科学不等于正确,有非议和不足是论文的常态,科学的不断进步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尊重他人发现的优先权,还要尊重他人理性怀疑的权利。因为科学上新的命题往往是挑战已知概念,不可能符合传统逻辑,引起非议是必然的。同时,科研人员不仅要严谨,而且要诚实守信,准确无误地报告研究过程,诚实地向科学界开放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科研成果,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自己和同行的社会声誉。
(作者单位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