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Foreword
CIO将成为高校业务流程再造的中枢
2016年6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高校要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这一制度从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即开始动议,六年间,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渐融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教育管理信息化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个改变。
许多高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真正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单靠一个部门或技术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CIO肩负着梳理学校业务流程,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关键,可以说是高校流程再造的中枢。而CIO最为艰巨的挑战,怕也正在于触及多方利益。
CIO机制体制建设首要工作是“名正言顺”,有权有责。如何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现有业务流程,提高水平和效率,扩大服务范围,都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设立一位具备CIO领导力的专职CIO,不仅在高校,在所有关注信息化的单位,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当前,高校信息化正在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发展路径逐渐融合,要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将信息化融合到各个部门、各个院系的工作中去,其背后也意味着对学校流程及业务的重组再造。这个过程,势必影响到原有流程中诸多利益群体。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充满智慧的一个倡议,有益于全球的网络治理。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一校部门之间,也可以遵循这样的一个理念,打造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真正推进和落实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促进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CIO在进行高校IT治理中,也需要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将各个部门、各个院系的信息化治理统一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
其次是CIO人选的挑战。CIO本身就是泊来词,包含更多是管理的职能,而目前高校分管信息化的副校长需要更多学习,不仅要提高管理能力,还需要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的把握能力,更需要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深度理解,才能达到专业CIO所需的各项能力。
第三,方法与策略的挑战。在IT发展战略明确之后,CIO应制定有效的路线图。评估分析现状,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设定目标、统一规划、设计并建立与决策相关的各项制度,明确标准规范,整体架构及流程规范,各项具体任务等。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CIO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落入先进技术或先进系统的陷阱。我们应该看到,当下信息化的低效应用、浪费现象屡见不鲜,信息化被边缘化是诸多学校忧虑的问题,信息化如果停留于对高校管理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上,那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CIO在当前环境下提出并确立,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它将明确信息化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的方向,并且真正带动高校向双一流、向教育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