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多屏”服务创新
——以浙江省为例

2016-02-05 07:29:09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数据库数字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互联网+”下的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多屏”服务创新
——以浙江省为例

张凤鸣(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以浙江省为例,通过统计和分析省、市、县公共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针对资源和服务整合度低,数字资源体系性馆藏意识弱化及对最新的电子资源和国际免费的数据库等情况不了解等问题,提出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通过“互联”提高效益,以构建知识服务的信息生态系统为目标强化文献体系建设;同时,通过“数字出版+”的电子图书模式等丰富资源建设;同时,通过创新计算机、移动终端、电视等“多屏”服务,提升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互联网+”时代区域数字图书馆全媒体“多屏”服务。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全媒体;“多屏”服务

1 浙江省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浙江省区域数字图书馆总体情况

在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行业数字图书馆和各区域数字图书馆组成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公共区域数字图书馆是保障当地社区信息知识服务的主要来源。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全域内有多个区域数字图书馆,可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三种。

高校、科技等行业区域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性强,但公共性有限,全民共享度较低。浙江网络图书馆对全省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开放,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搭建的统一检索平台,无法直接获取全文的文献可申请文献传递,商业数据库中6个对其他公共图书馆馆内开放,4个大型数据库对其他公共图书馆馆外持证读者开放(见表1)。

根据对浙江省11个地市公共图书馆门户网站及该地区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调研,浙江省地市级主要区域数字图书馆情况(见表2)。

表1 浙江省省级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表2 浙江省11个地市级公共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由表2可见,公共图书馆通过自购商业数据库、共享省和国家数字资源及自建特色数据库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其中,由地级市公共图书馆主导或参与建设的统一检索、区域共享、服务集合的数字图书馆平台比例为72%,“数字图书馆”有独立的中心门户网站比例为54%。搭建的服务集合型区域数字图书馆,多是应用专业公司的技术支持和成熟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产品,如嘉兴数字图书馆、绍兴数字图书馆、宁波数字图书馆等应用了超星公司的“读秀”平台;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则是与中国知网合作;杭州市图书馆“文澜在线”则由北京英富森软件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随着超星移动图书馆产品的成熟,各地级市图书馆都应用了该产品开发本馆的“移动图书馆”项目,除传统服务外,所提供的数字资源与各数字图书馆平台资源无直接关系,基本为超星公司可提供的移动版电子文献。此外,杭州、绍兴、嘉兴开发了数字图书馆的电视服务平台。

县级数字图书馆较少,主要由于县级图书馆经费有限。部分经费充足的县级图书馆也在建设本县(市)数字图书馆。如德清数字图书馆,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购买了中国知网、维普等15个商业数据库,并自建多个地方特色数据库。温岭数字图书馆正在建设中,自2008年起就面向市民开放了中国知网等学术资源。此外,还有诸暨等市县推出了数字图书馆。

1.2 浙江省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杭州用户为主的用户体验调研分析,发现用户最关心的是能否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对文献获取是否便捷、齐全、专业、免费等较为关心。同时,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1)以“绩效”代替了“用户为中心”。各馆偏重财政绩效,往往忽视可共享资源,区域内数字文献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采购并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的服务推广等情况,用户对区域数字资源了解不全面,使用不便捷。

(2)相较于纸质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存在系统性馆藏建设意识弱化问题,还未形成良好的知识信息生态系统。资源上呈现出以数据库为单位的粗颗粒度特点,而且数据库采购种类多,使用权限复杂,读者对数据库了解不充分。目前,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主要提供资源获取类型的参考咨询服务。

(3)数字资源来源单一,电子书等依靠数据商提供,缺少可读性更强的最新图书,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普及。另外,馆员对学科前沿的数据库了解不全面,往往长期依靠集团采购或在有限的同行交流中获得数据库信息,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对最新的电子资源和国际免费的数据库等情况不了解。

(4)“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应用产品单一,如超星移动图书馆平台的功能与数字图书馆资源脱节,电视图书馆社会效益低等,数字图书馆的多平台服务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 浙江省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与总体思路

“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正朝着“体验、便捷、免费、互动和知识的颠覆和创新”发展。在这一趋势下,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紧跟“互联网+”发展动态,有前瞻性地对资源建设路径进行创新发展。

2.1 贯彻资源建设的“互联”战略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使条件相对落后的图书馆快速提升资源和服务能力。[1]互联,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区域数字图书馆若要最大程度实现其信息服务的价值,首先要整合和协调区域内各种可利用的数字资源,统筹网络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为用户建立统一的数字图书馆信息空间,避免用户经常在不同信息平台之间切换和在不同平台查询过程中的重复,最终建立一个有序、系统、共享的区域资源体系,并通过培训、宣传推广等不断提高用户的组织程度,以实现经费投入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以杭州、嘉兴的数字图书馆为例进行分析。目前,杭州市民,除可利用浙江网络图书馆等省级区域数字图书馆公共资源外,还可利用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所资源(在杭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之外的杭州IP地址用户使用)、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及各区、县(市)图书馆自购资源。其中,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全杭州地区IP控制自主登录,对中国知网、国研网、E线图情等异构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其他数据库通过导航链接。该数字图书馆作为杭州图书馆网站的一部分,不设独立门户网站。嘉兴数字图书馆,在嘉兴全市内通过读者证登录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依托超星“读秀”平台对书目、少数异构数据库进行整合和“一站式”获取,其他数据库通过导航链接,拥有独立门户网站。建设经费完全由各级政府分担,嘉兴市图书馆及下辖五县(市)图书馆、教育系统、科技系统图书馆等按一定比例投入经费,由嘉兴市图书馆统筹数字资源采购,并召开联合采购会议,共商年度数据库采购项目,各馆根据投入经费与相应数据商签订采购合同,纳入该级财政绩效考核。在数字图书馆门户和平台建好后,各馆基于该平台及其衍生的移动图书馆等对全市统一开展服务,形成品牌联合推广的集团服务效应,其唯一性和免费、便捷性,培育了忠实的用户群。

2.2 以构建知识服务的信息生态系统为资源建设目标

(1)系统性建设数字馆藏。像发展纸质馆藏一样思考数字馆藏的发展政策(如采访、剔旧、评估等),形成自我调节、信息平衡的体系化、特色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大力发展符合读者需求的特色数字资源。如,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投入超过1000万元建设宁波特色数字文献资料库,通过考核等督促特色资源库做好企业服务。

(2)构建以“人”为核心节点的信息生态系统,深入挖掘各类资源。用户和工作者都是信息人。一方面,要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工作者更需要提高对信息的研究和数据库的了解,要多渠道搜寻获取数字资源信息的途径。如,根据学科和文献特点,请学科带头人、专家推荐数字文献信息,在全球范围搜寻相关数字资源并予以汇总,关注“Dialog系统的数据库列表、Gale的电子出版物指南”[2]等;关注世界各地免费数字图书馆项目、网络数字资源库的发展动态,随时关注和采集各种知识资源,建立链接,指导用户减少查找时间,尽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纵观浙江省各地市级区域数字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所列的网络资源仅仅是电子报纸,只有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古腾堡项目等国际免费数字资源导航,也创建了多个面向开放存取数字资源的链接。

2.3 开拓“数字出版+”的电子图书模式

2015年10月,检索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举办的“2014中国好书”入围的30册图书为例,在读秀和超星电子书平台中无一全文收录,少数图书仅可通过文献传递阅读部分内容。亚马逊网上书店则有1/2有kindle电子图书版本。数字图书馆向电子书数据商购买他们已经获得授权的数字图书,而出版社或改为自己建立网站出售数字图书,或将数字版权卖给信息服务商,如亚马逊网上书店,由其进行开发和销售。2011年,亚马逊推出了面向会员的电子借阅服务。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在数字时代,出版行业、信息服务商与图书馆如何达到共赢。

当前,数字化出版还处在培育用户习惯阶段,而图书馆正可在此领域发挥作用。①明确各方权利。出版社拥有所有权,而图书馆用户拥有阅读权,但不具有网络传播权。②引入PAD电子图书购买思路。PAD读者决策采购是将书商目录预先导入图书馆的馆藏检索系统,但只有当读者真正开始通过点击链接阅读该书,并达到图书馆预设的次数、时间、人数等指标门槛后,才会自动触发图书馆向书商租用或购买的指令。[3]美国高校图书馆在采用PAD前,均制定了较严格的采购标准和参数。如,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卡本代尔分校图书馆和丹佛大学图书馆设定对全文免费阅读电子资源3次后,图书馆就会购买该文献。[4]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的PAD购买标准是:过去三年内出版价格在200美元以内的英语学术书;读者触发自动购买的次数为10次以上(含10次)。[5]图书馆可以促进数字出版企业与电子图书集成商之间的合作,通过电子图书集成商来为数字图书馆提供最新图书,也可以培养能提供PAD服务的书商,以此满足读者需要并采购到最新电子图书。③成立数字版权采购联盟。上海图书馆的“微阅读”平台,直接向上游平台厂商和出版社获取裸数据文本版电子书,再进行制作后统一发布,但仍只能拿到上游企业高价卖给其他数字阅读平台后剩下的内容,部分原生电子书价格过高,不适合公共服务。图书馆需要成立数字版权采购联盟,通过集团采购既争取优质资源又降低成本。[6]

3 浙江省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利用的“多屏”服务对策

3.1 便捷PC登录,激发被动客户

互联网时代对于以知识搜索为优势的数字图书馆,PC端是最传统和主要的服务阵地。区域数字图书馆的计算机登录,主要分为IP控制的自动登录和IP范围内的身份认证登录,大部分区域数字图书馆要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如,浙江网络图书馆用户为持有全省任一公共图书馆读者证者。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不走进实体图书馆,因此,为市民提供远程办理读者证服务使无读者证用户方便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浙江省内,嘉兴数字图书馆、温州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均可通过远程注册获取虚拟读者证,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均是自动识别IP地址登录。但是,要使用IP控制的前提是有效表达IP范围。在针对“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用户深度体验调查中,有15%的用户表示在杭州市内家庭或工作单位(非高校)使用“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时,被提示IP不在范围。

因此,在PC版数字图书馆资源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在服务上首先要解决和维持数字资源的可获取性,体现“公开”“便捷”等特征,通过搜索引擎、便捷免费的访问可开发潜在用户,巩固现有用户。

3.2 增强移动阅读服务,搭建覆盖全时空的智能移动阅读

目前,手机图书馆的主要形式是以“超星移动图书馆”等成熟产品为主开发的移动图书馆应用(APP)。浙江省各地级市移动图书馆均与超星公司进行合作开发。超星移动图书馆目前可以提供100万册以上适合手机浏览的电子图书及大量的期刊,并提供书目检索、借阅查询和续借等业务及二维码扫描技术等。同时,基于微信平台的各图书馆订阅号、公众号也纷纷开放,整合了移动图书馆应用、简易信息集合(RSS)、位置导航服务、二维码扫描、畅销图书推荐等。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还入驻了支付宝或微信、微博等城市服务。为适应“BYOD(携带你自己的阅读设备)”,数字资源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数字图书二维码不仅出现在馆内电子书借阅机、OPCA网页、宣传册等,也开始出现在车站、地铁站等公共空间,如,北京的地铁图书馆,新加坡的城市智慧汽车站等。宁波轨道交通也委托中文在线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开发轨道交通数字图书馆。

移动互联网与数字图书馆的结合可以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泛在化。但是,移动图书馆既无法突出区域数字图书馆强大的专业、有序的文献服务功能,更无法满足手机用户对碎片化阅读和交互体验的需求。因此,在手机开发跨屏阅读技术同时,移动图书馆需注重适应手机用户碎片化阅读、轻松阅读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畅销图书、新闻资讯。同时,应注重融入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提供更多“阅读+活动”交互式的阅读体验,将其作为移动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还要科学解决参考咨询在移动图书馆的缺位服务问题。

3.3 资源、技术、需求统一,提升电视图书馆服务

2013年底,我国开通电视数字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有十多家,主要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OTT TV等多种方式,与地方有线电视公司合作,建设区域数字电视图书馆。[7]电视图书馆平台和技术加工一般由电视公司完成,图书馆则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网络主要以双向有线为主。浙江省内,2005年,杭州图书馆与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开通“文澜书话”,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电视服务;2010年底,杭州“文澜在线”数字图书馆开通了电脑、手机、华数电视三个平台。其中,访问电视图书馆,可以查询书目、预约续借、查看借阅情况、新书推荐、阅读数字杂志等。2012年10月,绍兴开通绍兴电视图书馆,2014年8月,又开通了电视图书馆多屏浏览平台,以适应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浏览。绍兴电视图书馆由绍兴图书馆与中广有线绍兴公司共建,提供的主要服务有电子书、报刊阅览、书目查询、续借、图书馆服务信息、视频点播等,最受欢迎的节目是“百家讲坛”、“小学学堂”、“少儿天地”。嘉兴数字图书馆也开通了华数点播的电视图书馆服务。

目前,电视图书馆项目还未普及,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根据绩效选择合作模式。电视图书馆的建设经费主要涉及平台系统的建设、资源的采购和资源的转码服务等,最成熟的模式应该是由广电集团公司建设数字电视交互平台,由图书馆提供符合电视观众喜好的资源,既节省建设经费,又利于双方拓展新的服务空间。②电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尚待提高。在针对绍兴电视图书馆的调研结果统计中,每天使用用户只占调研用户的7%,每次使用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为58.14%,超过1小时的只有4.66%。常州电视图书馆覆盖40多万用户,年访问量仅28万人次。[8]加强宣传和引入更多喜闻乐见适合电视阅读和欣赏的资源是重中之重。③数字图书馆在电视上的应用技术还需提升。绍兴数字图书馆开发了多屏浏览平台,但存在着更新不及时,吸引力差;多屏浏览的匹配度差,手机不能观看全部节目等问题。总体来说,实现渠道还较单一。④正确应对互联网电视的挑战。目前,互联网电视用户数量在不断上升,如,美国康卡斯特和时代华纳这两大有线巨头,全部接纳了互联网电视服务,“有线电视已经跟随报纸报社的步伐,成为前途渺茫的夕阳产业”[9]。在夹缝中生存的电视图书馆尤其要注重准确分析受众和市场,并据此配置资源,才能真正建成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合一”的全媒体数字图书馆。

[1]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EB/OL].[2015-10-30].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7/28/t20150728_6058084.shtml.

[2]郑建明.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与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26.

[3]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4]魏琳.读者决策采购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4(4):43-45.

[5]沈敏芳.读者决策采购(PDA)——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新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11-13.

[6]李颖,等.市民数字阅读网站“微阅读”频道上海图书馆[EB/OL].图书馆报,2015-09-25(A18)[2015-11-02].http://xhsmb.com/20150925/.

[7]付希金,等.我国家庭电视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6):36-41.

[8]常州电视图书馆:一年28万人次[EB/OL].[2015-11-02].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

[9]美国有线电视巨头全部推互联网电视[EB/OL].[2015-11-02].http://tech.qq.com/a/20151030/03.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and Service Innovation as“Multiple Screens”in Internet Plus Era——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e

Zhang Feng-ming

Focusing on Zhejiang Province,this article,by summing up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municipal and county digital public libraries,propos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Internet to solve such problems as low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service,low awareness of systemized storing of digital resources,absence of ideas of the ecosystem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singleness of the source of digital resources,unfamiliarity of the latest digital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free databases and singl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It suggests strengthening literature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the aim of constructing the information ecosystem of knowledge service.Besides,the article advises to enrich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e-book mode of“digital publishing plu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by innovating“multiple screens”including computer,mobile terminal,TV,and thus to promote the omnimedia“multiple screens”service of regional digital libraries in Internet Plus era,with the expectation of realizing the ubiquitousness of regional digital libraries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social cultural benefits.

Digital Libraries;Digital Resources;Omnimedia,Multiple Screens Service

G250.74;G252

B

1005-8214(2016)12-0018-05

张凤鸣(1983-),女,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2016-08-04[责任编辑]张雅妮

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多屏服务研究”(项目编号:Z15YD042)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数据库数字
答数字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数据库
财经(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