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分析
王旭辉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ib、D-二聚体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Fib和D-二聚体可有效诊断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中致残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急性脑梗死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72例健康体检者,观察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含量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72.0±4.8)岁。根据1995年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将观察组分为:(1)轻型组:0~15分;(2)中型组:16~30分;(3)重型组:31~45分,三组均24例。对照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71.7±5.0)岁。观察组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3];(2)发病后于24 h内入院就诊,并经MRI确诊;(3)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妇女;(2)肝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等患者;(3)行降纤药物治疗者。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于发病24小时内采集2 ml肘静脉血并置入枸橼酸钠抗凝采血管中,摇匀后离心分离血浆,2小时内检验。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由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单位:希森美康公司;型号:CA8000)进行测定,检测试剂来源于希森美康公司。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析研究
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61± 0.92)g/L、(2.44±0.68)mg/L;对照组分别为(2.37±0.47)g/L、(0.39±0.38)mg/L,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对比研究
轻型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97± 0.69)g/L、(1.35±0.52)mg/L;中型组分别为(3.44±1.27)g/L、(2.39±0.81)mg/L;重型组分别为(3.96±1.05)g/L、(3.30± 1.38)mg/L,上述结果提示随着病情程度的不断加重,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也随之相应升高,且三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多数脑梗死往往是因急性血栓产生或其它部位出现血栓转移,而使局部脑血管受到阻塞,及时诊断治疗对于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4]。目前,CT、MRI等设备可有效确诊急性脑梗死,因其花费较高,较难普及于中小型医院,再加上CT、MRI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差。
D-二聚体属于交联纤维蛋白的一降解产物,它可稳定存在于血浆中,再加上其敏感度好,特异度高,临床中将其作为机体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元溶解亢进的重要指标[5]。D-二聚体含量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中重型、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型、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6]。当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高凝低溶失衡情况时,因血脑屏障受损,脑组织成分会进入血液,从而再次刺激凝血反应,提高了反应性纤溶功能,最终导致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上升[7]。病情越重,表示脑组织受损程度越重,进而增强了纤溶功能,最终引起D-二聚体水平增高。随着疾病的不断稳定,机体凝血纤溶失衡情况逐渐改善,D-二聚体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凝血纤溶系统的失衡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可直观评估凝血纤溶系统情况的D-二聚体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组成血栓的重要部分,可促进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利于其细胞胶原的形成,并会不断聚积胆固醇,从而抑制NO的产生,同时它还可使内皮细胞抗凝功能受损,导致血小板聚集,并提高血液黏度,促进了血管内血栓的产生[8]。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不断上升,心肌梗死、血管栓塞等疾病的发生率也会随之相应升高。研究资料发现[9-10],当血浆纤维蛋白原>5 g/L时,血栓产生危险率提高4倍。由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往往发生于疾病发作前,因此,它可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有效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1] 张伟,程丰,龚国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13,23(2):53-54.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陈小君,孟淑娟,杨凯. CTNT、CK-MB、FIB和D-D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40-1441.
[5] 韦深,蔡洁丹,高洪丽,等. 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8):958-959.
[6] 李娜,任长虹,孙菲,等.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 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68-272.
[7] 刘兵,谭鹤龙,俞春娟,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29-430.
[8] 张延军.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56-2757.
[9] 何巍巍,胡志坚,欧阳良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脂蛋白(a )水平检测及其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33(4):427-428.
[10] 宋鑫,王绍东.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05-106.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Plasma D-Dimmer and Fibrinoge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Xuhui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Muda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plasma fibrinogen(Fib)and D-dimm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72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72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of Fib,D-dimmer content. Results The content of plasma Fib and D-dimm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Plasma fib and D-dimmer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Fibrous protein,D-dimmer
R446
A
1674-9316(2016)21-013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08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牡丹江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