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新疆昌吉人民广播电台,新疆 昌吉 831100)
《政风(行风)热线》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山东,此后在全国推广,并初步形成了规范的运行机制,成为各地纠风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也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的“金牌节目”。笔者认为《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其形成了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互交融的运行机制。
我国民主法制尚待完善的今天,行政监督是最直接有效的传统监督方式。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各级纪委都设立了纠风办,专门考核政府职能部门的作风建设。但仅靠一个部门、几个工作人员、几次明察暗访和零星的市民投诉,难以实现对民服务的全覆盖和对职能部门的客观考核,这种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监督公共权力、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民主进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舆论监督的效果缺乏保障机制。有些部门对待舆论监督不合作、消极抵制甚至千方百计阻挠,致使一些被曝光的问题不了了之。
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都存在缺陷,舆论监督只有舆论上的影响力而无执法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力,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行政监督直接有效,但信息来源和震慑力有限。如果将彼此交融,就会取得“1+1>2”的效果。
从重大项目听证会、新闻发言人制度到重大新闻发布制度,以及有些地方施行的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说明开放的政府已经逐步发挥主动性。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交融有利于政府掌握舆论主动权,让民众对政府处理问题的态度由怀疑转化为信任。《政风(行风)热线》通过舆论监督,拓宽政府信息向公众流通的渠道,促使公职人员形成向公众提供信息、解释政策、听取反馈的习惯,从而增强公民了解和监督政府施政的能力,提高政府的开放程度和向公众负责的力度。
监督各类行政行为,以便更好地服务民生,是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共同的目标和准则。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行政监督找到了更有效的执行通道和更广泛的服务领域,舆论监督找到了较好的保障机制。所谓交融,就是有沟通,有反馈,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两种监督交融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三点比较关键:
全国各地的政风行风节目模式几乎一样,都是由政府办、监察局、纠风办、广播电视台四家联合主办,这就注定节目从本质上不同于以往媒体自发开办的舆论监督节目,在行政框架内或组织上能够保证节目长久的生命力。
《政风(行风)热线》作为两种监督交融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透明性,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从各地操作模式来看,基本上都是政府办牵头下发文件,纪委和广电台具体运作。昌吉人民广播电台出台的《昌广“行风热线”考核细则》实行百分制,其中组织领导10分,参与直播40分,要求主要领导上线、不准安排虚假电话、解答问题不推诿扯皮等;配合媒体采访30分,要求对媒体记者宣传采访和跟踪报道不得推诿、敷衍、搪塞;办理咨询投诉20分,要求对当场未能解答的投诉件,纳入“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进行办理,由该热线对办理及答复情况逐一进行回访。这些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操作要求,保障了市民诉求能在舆论监督下得到客观、公正、及时的解决。
《政风(行风)热线》的生命力体现在新闻性、服务性和本土性方面。昌吉人民广播电台2008年开办了《昌广行风热线》,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服务生活”为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通道和内容安排上放大媒体服务特质,取得一定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昌广行风热线》节目共播出115期,州直和县市51家政府部门参播上线,共接听热线692个,听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12件,按照《自治州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制度》,各类群众诉求通过在线解答、直播连线、记者追踪采访、书面转办等形式进行了解释和答复,回复率达到95%,办结率89%以上,市民满意率超过90%。
真实平衡原则。《昌广行风热线》节目秉承务实、真实、扎实的理念,在话筒前,诉求方的市民和应诉方的相关部门共同受到公众舆论的监督。群众的诉求合不合理、相关部门业务水平如何,都通过节目播发出去。因此,电台的“三方通话”、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记者亲历等报道形式都是节目经常使用的。
合理安排选题。针对市民咨询投诉量日趋增多、投诉内容涉及部门广、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节目对热点部门实行一年两次上线。在部门上线安排上采用“条与块”、“专题+主题”相结合的模式,如春节前针对民工讨薪问题集中、给困难群体送温暖、春节市场保障等主题,分别安排昌吉州劳动局与总工会、民政局、残联、工商局与物价局等集中上线。这种模式利于群众充分反映诉求,将同一部门或行业的问题集中解决。
拓展诉求渠道。《昌广行风热线》节目与时俱进,早几年就拥有自己的微博、短信平台、热线电话等,并在网站上设置专门频道进行网民互动。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扩大节目影响力,2006年,《昌广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活动开始启动,第一场户外直播现场市民多达500多人次,昌吉州纪委书记和分管副州长也前来参与节目,一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共接到市民咨询投诉34件;自此每年结合大型活动和特殊节日的大型直播活动都有十几次,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昌广行风热线》是一项民心工程,是部门和行业联系群众、掌握群众诉求的有效渠道,节目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市民群众的咨询投诉类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调查显示,这档节目使曾经的弱势媒体昌吉广播恢复了一定的收听市场,成为电台社会、经济效益的“头号功臣”。
为确保节目报道效果,各地《政风热线》均有严格的节目直播制度、媒体互动制度、投诉问题督办制度、限时办结限时反馈制度、节目考核和监督考评制度以及协调运行机制。《昌吉州《昌广行风热线》群众诉求办理制度考核细则》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交融,要求各部门只要是媒体介入,必须全力配合,媒体有权利跟踪这些投诉问题处理的全过程,并形成新闻稿件。
为进一步深化交融,媒体还根据自身需要,对节目平台上具有典型意义和舆论引导价值的咨询投诉问题进行跟踪采访。节目组还收集这一阶段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深度和专题式报道,并形成内参材料,由政务平台提交政府,为政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这样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交融方式保证了《昌广行风热线》顺畅运作、健康发展。2015年,《昌广行风热线》节目组跟踪采访的1437件热线问题全部办结,公交车司机服务态度恶劣、饭馆噪音粉尘扰民、居民小区违章搭建、企业拖欠工资等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市民对投诉类问题的处理满意率为92%。
《昌广行风热线》节目作为昌吉地区政务公开的一个载体,在节目开办前期,行政监督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舆论环境的逐步完善,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应保持并加大相对独立性,这是保证节目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