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0
从《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看明朝女性地位变化及局限性
王一凡*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300400
宋、元两个朝代的“说话”技艺在明朝依旧广为流传并由口头文学逐渐演变为书面文字,即话本、拟话本小说,这些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明代话本小说的高峰——“三言”、“二拍”作为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品,体现了晚明时期,随商品经济萌芽应运而生的早期启蒙主义思潮,展现了晚明时期新思潮市民阶级思想意识的变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品中塑造出不同类型的女性,展现了她们敢于打破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强大的觉醒力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缺乏独立生存的力量。
三言二拍;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变化;局限性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将女子束缚在以家庭为单位,以男性为统治中心的社会结构,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内则》中“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女不言外”①的清规戒律,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宣扬一整套有关妇女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把女性禁锢的如同一滩死水,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男权的日益骄横。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意识领域人性意识的普遍觉醒,尤其是女性意识被唤醒并且得以张扬。
“三言”作品题材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凌濛初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前者用于劝喻世人,后者更多地批判封建制度。《三言二拍》从中选取71篇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汇编成书,帮助读者去粗取精、一管窥豹。书中塑造出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刻画入木三分。纵观《三言二拍》,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不同身份地位的女性: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普通市民阶层的平凡女子,烟花柳巷卖笑的青楼女子等。这些女性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她们或者勇于反抗,追求自由,或者坚贞不屈,渴望平等,或者机智大胆,凌厉泼辣,或者行侠仗义,满腹豪气。[2]她们无疑是时代反叛精神的代表,时代的先行者,她们性格奔放,热爱自由,毫不掩饰,这种精神也反应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一)敢于挑战禁欲思想限制,追求爱情婚姻自主的女性
由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创立的程朱理学被明王朝奉为圭臬,也是统治者用来规范束缚女性行为的理论基础。“存天理,灭人欲”直接指明天理是最大最崇高的,人不可以有私欲,1“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女性贞节被强调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必须从一而终,即使大多数夫妇一生同床共枕,没有真感情,也要维持着婚姻,命运十分悲惨。②《三言二拍》中有一些女性敢于挑战禁欲思想,挣脱束缚,打破封建纲常伦理,大胆追求爱情婚姻自主甚至婚后红杏出墙。这类女性的数量在“三言二拍”中占很大比重,身处不同的阶层,追求爱情的方式也各自不同,有一见钟情有日久生情甚至还有的为情欲所惑。
《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③中刘翠翠与金定是同窗同学,翠翠爱金定的意志十分坚定,从而迫使父母放弃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而使他们终成眷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巧借与卖水人的骂架来自报家门,自我做媒,以买糖水为由,故意和范二郎搭讪:“我的小名叫做风仙小娘子,今年年方一十八,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却来算我!我是个不曾嫁的女孩儿。”④两人经过感情交流私定终身。但是,他父亲因对方门第太低,不准他们结婚。但她始终没有屈服,为了范二郎,她曾死过两次,做了鬼还要和他相会,最后又通过五道将军,救范二郎出了监狱。这种为了追求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行为侧面表现了女子对现实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不满,也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爱情。此外那些被情欲所惑的女子更是表现出一种甚至比现代人还疯狂的行为,严重地背叛了封建礼教。如《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客官》中无所事事的贵妇人眼中,每晚一换男子只是他们泄欲的工具,他们之间只有性关系,谈不上感情,完全没有爱情。这样的女子还有很多,如王三巧,莫大姐等,这类女性大多已为人妻,因此内心深层次的一直被压抑,一旦有了机会,她们便难以自控。
(二)彰显个人才能,追求女性自主形象
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思想根深蒂固,深深禁锢了女子的个人才干,“德”与“才”是不相容的,“女权”这个词语在封建男权社会里更是被毫不留情地被淹没。封建社会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女性自由平等、独立等一系列的权利,女子没有干预政治的权利,女子的足不出户更限制了她们在经济上的来源。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批文人,他们提出了很多反封建的思想,否定三从四德,提倡男女平等,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空隙。《三言二拍》刻画出很多精明能干,勤劳善良的女性,她们彰显个人才干并通过才干来展现德行,将“才干”和“德行”很好的结合起来,渴望把对立的两个事物拉到同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女性先觉者率先在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用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
学识上如《苏小妹三难新郎》里的苏小妹,自幼才思敏捷,十岁便能续诗,且词义俱美。长大后更是才华出众,特立独行,她没有像别的女性那样,在结婚那天等待丈夫来揭开自己的红盖头,而是三难新郎,由于自己的学识和机智差点让新郎无法洞房。落落大方与男性交谈,那种从容自信的态度,使男子们都逊她三分。经济上显示自己才干的女子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施复的妻子喻氏,她依靠她那双“善织”的双手帮助丈夫发家致富,不断扩大再生产,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她不分昼夜,辛勤劳作,不断总结养蚕的经验,努力提高利润,最终成功。她是一个深谙中华传统文化中重道、重义、重德等文化精粹的人,又摒弃了安贫乐道,陈陈相因的那些糟粕,完善自己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诚实守信,充分利用她的经济头脑富裕起来。再如那些要求男女平等的女性,《买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莘瑶琴原本想找个富家子弟从良的,后来却嫁给了无钱无势的秦重,正是表现了她对被尊重的渴望,这段婚姻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瑶琴是名噪一时的花魁而秦重只是个普通百姓,但他有一颗真挚的心,第一次遇见瑶琴便心生爱意,辛苦了一整年就为了能够见上一面。他不嫌弃瑶琴是个烟花女子,没有良贱之分,也没有封建贞节观念。秦重没有把她当作一个玩物,而是好好的呵护爱惜她,尊重她。所以她选择了秦重,也是选择了尊重,努力追求男女平等。诸如此类的女性,在《三言二拍》中还有很多,如《警世通言》中的赵春儿,她们凭借自己的才干或是帮夫兴业,或者替父报仇,或者给自己追求到相对平等的地位,开始摆脱了女子地位底下的局面,这些先行者使女性形象伟岸起来。
(三)行侠仗义的女侠形象
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身手不凡,胸怀博大,视野恢弘有伟大的思想和怜悯之心,她们试图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然而《三言二拍》中的女侠形象与那些截然相反,她们只是做着普通的事情过着日常的生活,就是在这些小事中凸显了她们的行侠仗义,满腹豪情。她们不重金钱名利,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作者通过笔下的平常事,彰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
《硬堪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着芳名》中的严蕊,原本是台州的歌妓,行事义气待人真诚具有同情心,善能作诗词,多自家新造句子,词人推服,与台州太守唐与正“诗词唱和,十分相投”。后来唐与正与朱晦庵有矛盾,朱企图借严蕊跟唐之间的关系,来治他通奸嫖娼罪,于是将严蕊抓起来,严刑逼供,但严蕊一直说只有一起唱和诗词并无他事,被逼问好多次都是这么回答的。虽经受皮肉之苦却依然义正词严,她说“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也正是她这种行侠仗义,坚贞不屈,才使得唐与正“官爵安然无事”。⑤再如《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⑥里的侠女十一娘为了报答程元玉的恩德,提醒程元玉可能有小人作祟,而且后来把他从劫匪那里救出来,和他一起谈古论今。在韦十一娘对历代侠客的品评里可以看出她骨子里的鲜明的是非观念以及嫉恶如仇的爱憎情感,即使名震江湖依然是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女性。这样的“女侠”形象大抵只能在《三言二拍》中寻到。
(一)女性角色的变化依然受到时代的局限,女性还处于男子附庸地位
通过上面总结概括出的《三言二拍》里变化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明朝女性已经有了十分强烈的抗争意识,也有了为了争取爱情,经济地位,获得权利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她们角色的变化依然躲不过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毕竟是处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封建道德对人民的束缚还是有很大的震慑力,这种束缚不是一时半会更不是几部作品可以改变的,即使女性角色有了变化也不是彻底的独立自主。女性们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背后依然处于深深的附庸地位。如著名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⑦里,杜十娘坚信在长期的感情培养中,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工具,李甲爱的是她的精神,但是在回家的船上,李甲把她卖给了别人,价值千金,结果她投江结束了自己的工具生涯,不可否认的是,李甲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而已,她的附庸形象跃然纸上。
(二)女性角色的变化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三言二拍”中女性的身份大多是妓女,家庭妇女,某些情况里偶尔出现鬼怪、少女、侠女商人等形象,这些人物却有一个共同的指向:爱情和婚姻,即使是那些少数的商人,侠女也想找个情投意合的人嫁了,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所以说这个时候女性的角色虽然变化了,却由于她们自身的限制和受教育程度,她们对觉醒之后自己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在改变自身角色的过程中她们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传统的封建思想“三从四德”等在她们心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她们所做的改变也只是仅限于自己生活上的一些改善。如《卖油郎独占花魁》4中的瑶琴,“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女工之事也出人意表”,她所拥有的知识都是关乎生存或跟取悦男性有关的,也许封建思想对她们的教化就是她们生来为男性而活。从根本讲,这种教化对于女性的真正觉醒与独立没有丝毫的帮助,正相反,会导致她们逐渐丧失要觉醒的意识。不过,在这种大背景与自身条件限制下,依然能产生觉醒意识的女性,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三言二拍》中塑造的这些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明朝以来,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的一些变化,虽然谈不上大的变革,即使没有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局限,但这些勇于挣脱束缚,奋力争取变化的女性先行者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明朝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行为也为后世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亘古以来,女性地位一直在不断转变,却始终没有跳出一些局限和束缚,直到新时代,女性才真正崛起!
[注释]
①陈澔.《礼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②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③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④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⑤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⑥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⑦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严澜.“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长春教育学学报,2015(6).
[2]邓声国.“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0(6).
[3]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王一凡(1995-),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I207.41
A
1006-0049-(2016)15-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