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简论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中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陈园园*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开明国语课本》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本文从“形”和“文”两个方面论述其儿童教育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显现。
《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真正能反映叶圣陶先生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应当数他的《开明国语课本》了,我们知道《开明国语课本》是由叶圣陶亲自编写,全部是其创作或再创作。以确保能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内容紧系儿童生活,从儿童周围展开,逐渐拓展到社会。材料活泼有趣,文体兼容博取,文章力选各个题材的模式,词、句、语调切近儿童口吻,以适应儿童学习心理。初级课本的文字用手写体,由丰子恺手写并绘插图。特点是图画与文字有机配合。由此可见,《开明国语课本》可谓是叶圣陶先生实践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产物。
本文从“形”和“文”两个方面探索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所蕴含的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在具体谈论从“形”上走进《开明国语课本》之前,论者要先阐明一点,本文所选用的《开明国语课本》是2011版的,虽有部分改动,但倒也不失原版风貌。下面将从两个问题中展开探讨,究竟何为“形”,又如何从“形”上走进《开明国语课本》呢?
“形”,也就是指《开明国语课本》在整个装订、编排上的外形特点,还指形式,也就是《开明国语课本》文本呈现的内在特点。接下来将从《开明国语课本》的整个装订、编排的外形特点以及其文本呈现的内在特点出发,一同走进《开明国语课本》。从总体的装订上来看,《开明国语课本》是根据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书写文字、并绘制插图完成的。《开明国语课本》包括小学初级国语课本八册、小学高级国语课本四册。总共十二册,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装订形式的美观性。2011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共十二册,封面自不必说,承袭了以往版本典雅质朴的风格基调,十二册书的封面分别选用了颜色鲜明,且色差相近的十二种不同的色调。翻开第一页,书的左边是对编者叶圣陶先生和绘者丰子恺先生的简介,而书的右侧则是一段叶先生关于语文其工具性的重要阐释。到了书的背面,则是叶先生关于编辑《开明国语课本》要旨的主要概括。可见,本册书的外形装订的美观性不仅存在于它的表面,更存在于本书编写时编者苦心孤诣所追求的内在合理性上。
第二,内容编排的整体性。它以一个事件为轴心,分为几课来编排,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比如小学初级第一册的开始,第一节为“先生早”,第二节为“坐下来”,第三节为“我讲话”,第四节为“小黄狗”,第五节为“你顽皮球”第六节为“我爱皮球”,第七节为“走出去”,接下来便是针对这七小节的一个习作练习,通过对这七个标题名称的观察,就会发现初级小学的课文内容是相当简易,而且不难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整合性的特点,因为从第一小节“先生早”就可以看出,这是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学生遇到老师时的礼貌用语,第二小节为“坐下来”可推知,这是上课时老师要学生所做的预备动作,接下来的第三到第六小节显然是上课的内容,在此不作赘述,而第七小节“走出去”,则是下课后老师要求学生走出教室的情景,从一至七,可谓是从课前到上课再到课后,不可不说是一个完整的课堂实录,因此,《开明国语课本》在内容编排上确确实实地做到了整合教学内容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做到了整体性。
综上所述,可见叶圣陶先生在编写《开明国语课本》时,作为一本小学语文初级读本,他老人家是费尽心思,倒也体现出了其秉承内外兼顾、坚持表里如一的教育思想。而叶老的《开明国语课本》作为小学语文初级读本,自然其内外兼顾、表里如一的教育思想是与儿童文学的底蕴是分不开的。故可将其秉承内外兼顾、坚持表里如一的思想归结为一类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其实,对于细赏《开明国语课本》,就如同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一般,翻看过装裱画册优美的画卷,必定要细细欣赏画卷里的内容了,接下来,将从“文”的角度,细细地品赏这民国的经典。
所谓“文”,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文章、文字。古今中外,而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本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在内容及形式上领略《开明国语课本》其中蕴含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首先,选文内容呈现出生活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呈现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比如《开明国语课本》中小学初级第二册课本里,刚开始以“可爱的泥人”为引子,以小朋友之间关于姓和名的讨论为线索,探讨泥人和小猫的姓名,于是有了“可爱的泥人”、“我也不知道”、“小猫姓什么”这三篇生动活泼的课文,课后的练习,也是紧紧围绕着小朋友关于姓名以及自己住址的介绍展开的。这样的课文和习作显然是根据儿童日常的思维习惯进行的,并围绕儿童自身的生活环境展开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然将儿童置于课文探讨对象的中心,并且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契合儿童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体现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其次,选材广泛,在儿童文学基础上融汇了社会风俗、自然现象、思想情操等学科的内容,取材虽广泛,但却不失儿童文学自身的乐趣。倒也体现出叶先生博采众长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比如小学初级第三册第二十五课“孙中山先生”,该课文则是通过对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大概介绍,从而培养学生产生深刻的爱国思想感情。
可见《开明国语课本》的的确确是做到了取材广泛,它保留了对各科领域的涉猎,同时也做到了以培养儿童思想发展为目的的初衷。这也说明《开明国语课本》的整个框架体系是环环相扣,彼此照应的,体现了叶老发挥儿童文学“群集”效应的教育思想。
[1]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课本 [M].典藏版:北京:李学谦.开明出版社,2011.
[2]高歌.《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 [J].语文研究,2013,03:1-4.
陈园园(1991-),河南襄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2015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生。
G624.2
A
1006-0049-(2016)15-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