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中教师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2016-02-05 07:22黄晶文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现实价值莫言

黄晶文

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论莫言小说中教师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黄晶文

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教师的地位也逐渐攀升,渐渐成为文学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在塑造教师形象之余,深刻剖析教师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境遇,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种种弊病及人性缺陷。莫言,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良心作家,势必难逃对教师形象的关注与描述。

关键词:文学价值;现实价值;莫言

在现当代文学语境下,莫言以其对社会和人生独特的感悟为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教师形象。纵观这些复杂多元的教师形象,虽有较大差别,但其都是特定社会下教师群体的时代缩影,这些教师形象的塑造尤其具有鲜明的价值与意义。

一、文学价值

辛苦耕耘数十载,几经辗转反侧几番痛苦挣扎,一部部经典之作倾世而出,震惊四座,它们将各类教师形象欢聚一堂,异彩纷呈:有争名逐利、胆小怯懦者,类似方富贵、刘天光之流;也有认真负责、多才多艺的可敬师者,如朱总人、孟宪慧……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经历,沉浸在各自的烦恼中冥思苦想,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思挣扎。他们如星星般光洁明净,在现当代文学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迅猛发展,然而繁荣华丽的外衣下却掩饰不住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的社会本质,莫言自觉担负起文学批判的社会责任,以传统价值观为标准,锋芒直指在欲望中迷失自我、师德沦丧的教师们。在《十三步》里塑造了方富贵、张赤球这两位在道德炼狱中挣扎的教师形象,在《欢乐》中校长顶风作案,收取高昂补习费……他们从事着天下最圣洁的职业,却在环境挤压与物质欲望的诱惑下,向物欲横流的世界卑躬屈膝。莫言借迷失教师之口,直率地揭露了许多作家刻意回避的社会弊病,在宣泄对市场经济道德沦丧现象的不满与讽刺之余,为中国社会敲响一记沉闷的警钟。

二、美学价值

莫言笔下的教师形象不乏令人捧腹的喜剧美。作为一名语言大师,莫言在作品中呈现出他特有的插科打诨和幽默自嘲,给小说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在《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朱老师在最后的时刻,像一颗流星,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飞速地奔跑,就像我家的大鹅要起飞。”[1]作者用戏谑化的语言绘画朱老师的冲刺场景,奔跑速度之快、姿势之古怪凸显而出,同时为民间教师的形象魅力增添了无尽光芒。再看校党委书记“声色俱厉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嘴尖皮厚腹中空地吼叫一声:不许高声喧哗!然后头重脚轻根底浅地走着,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2]作家将精妙挑选的成语或俗语随意堆砌成句,把书记色厉内荏、胆小怕事的形象刻画的幽默生趣、入木三分。

不仅如此,莫言还为教师形象赋予慷慨深沉的悲剧美。例如《幽默与趣味》里的教师王三,不愿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却难逃世人的责难,无奈化身为猴以获取短暂的幸福;小扁老师志在弘扬普通话,改变家乡贫穷的现状,但个人微薄的努力不被接受,污言秽语扰乱其心,最终不得不退出社会舞台……王三、小扁等老师反抗不公的决心与勇气令人敬佩,他们的最终不幸更是令人叹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王三、小扁他们试图冲破黑暗的重重阻挠,将尊严、荣誉统统置之脑后,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决绝地将美彻底撕碎的悲剧彰显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三、教育价值

商业文化的日渐侵蚀,强权腐败的层层盘剥,昔日纯洁干净的校园环境已是物是人非:有些补习学校趁学生高考失利之机索取高额借读费;有的学校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驱赶着师生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狂奔;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逼得“学生累的要跳河,教师累的要上吊”……在莫言平静近乎冷酷的叙述下,教育体系的神圣外衣层层剥开,腐朽溃烂的内核呼之欲出。莫言深刻揭出教育内在的病苦,借以引起社会疗救的注意。

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家兴。教师担负着国家兴亡的历史重任,古今中外不论哪个国家、朝代,文化水平低下、简单粗暴、教条僵化的教师群体都是无法被社会所接纳的,像王老师(《欢乐》)那般“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进饭或出恭”似得教学方法,如刘天光(《变》)那般讽刺加体罚的教育手段也终会在历史的流逝中消磨殆尽。教师只有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堪为人师的道德修养,掌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国人才能看到教育的希望,才能看到富国强兵的中国未来。

四、社会价值

风云激荡的文革十年缓缓离去,历史的天空豁然明朗。政治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前景一片光明。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教师的形象也必然紧随社会的变革而改变,处处彰显时代气息。例如莫言在《变》、《飞鸟》中塑造了一大批无知无德、悲惨可怜教师形象,使得文革时期政治的荒诞与人民的苦难得以呈现;《十三步》中的教师张赤球下海经商也很有典型意义。

教师、教育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自古至今,教师职业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知,他们的生存状态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从传统道德理念出发,对教师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形象准则:无私奉献、自我牺牲、舍己为人……;在物质上,人们却对教师一再压制,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物质需求,一再规范师者必须两袖清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的高要求、物质的低标准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教师寸步难行,苦不堪言。

而在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的大环境中,钱、权成为人际交往的不二准则,而教师无钱无势,社会地位不能因时而变,工资待遇又不能紧跟疯长的物价,势必沦落为遭人漠视、嫌弃的弱势群体。也由此导致不少教师在现实的逼迫下迷失自我,谋取经济利益,下海、辅导班更是屡禁不止,教师的威严和良好形象惨遭破坏。

总之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莫言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敏锐的社会视角,使得许多个性鲜明的教师形象脱颖而出,引人注目。他们的出现在给予读者强烈的审美愉悦之余,更是壮大了教师的文学队伍,丰富了现当代文学的艺术宝库。研究他们,对莫言文学的研究、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研究、教师形象变迁研究等都有很大助益。

[参考文献]

[1]莫言.欢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3]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184-01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现实价值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