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自觉”透视学校职能

2016-02-05 07:22苏明静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

苏明静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从“生命自觉”透视学校职能

苏明静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异化以及学校元素的多样化使得学校肩负着多种职能。这些职能间的界限、融合成为学校教育系统探讨的问题。我们不妨从“生命自觉”的角度来透视学校教育职能,以期从新的方位寻求突破。

关键词:生命自觉;学校职能;价值取向

一、学校职能

当前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整个教育呈现出一种价值多元、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人们对于教育的功能、学校的职能认识不一。最早关于教育价值取向的争论可分为以涂尔干、纳托普等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说;以卢梭、康德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位说;以霍尔、齐勒尔为代表的文化本位说。这些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判断众说纷纭,同样也使得片面的、极端的价值取向出现。而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主要实施机构,这些价值取向更直接地体现在学校职能的问题上。

争议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为主的职能观。以“人本位”为价值取向的学校职能观发端于18世纪初,卢梭提出“自然教育说”,形成了“人本位”职能观的雏形。随后经发展,“人本位”职能观旨在发展人自身,学校教育应要适应个人,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极端者则把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对立。19世纪后期,“人本位”逐渐被“社会本位”职能观取代,以“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学校职能观认为,教育所存在的目的皆在于社会的需要,学校应成为“社会雏形”,实现社会工具价值,使“自然人”或“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促使个体社会化发展。

学校本身兼具多种职能,若片面的追求某一种,将会导致学校教育的紊乱。当今社会,学校职能的取舍、分类一直备受争议。陈桂生老师在《学校教育原理》一书中提到,现代学校可能具有的职能(盖然职能),分为教育职能和非教育职能。教育职能主要是指个体个性化职能和个体社会化职能,非教育职能指照管、学校保存等职能。由于学校所处大环境的不同,它们所具有的职能也不尽相同。我们姑且以陈桂生老师的“盖然职能”作为学校实有职能的框架,用“生命自觉”来透视学校职能,分析学校职能异化。

二、学校职能异化

(一)个体个性化职能弱化

个体个性化职能指培养独立、健全、独特人格的职能。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片面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社会化发展,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个性化需要。

学生被困于完全封闭的空间中,这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①每天按规定的时间作息、上课,按规定的教材背诵、啃嚼。纪律通过对空间的封锁、区分建立起隔离地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得随意出入校园,只有在周末或者假期时才对学生敞开紧闭的大门。学校美其名曰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然而恰恰是这样具有压抑性、规训化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主体性和自由空间。学校教育似乎忘记了其对象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人的内在需要、以及生命真正的需求和成长。教育要发展人,可是在这里却丝毫看不到“人”。②

当然,学校中的个体不仅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我们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应试教育”的烙印、绩效的考核等,使得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选择按照所谓的“优秀经验”来教学,忽视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学生以及生命的独特性。教师成为完成绩效的工具、宣扬学校升学率的标榜。他们忽略或被忽略了作为教育者的理想、作为寻求更大发展的人。

(二)个体社会化职能窄化

个体社会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方面:获得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需的技能;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个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四个方面本应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然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社会的标准衡量教育”俨然成为主宰学校教育的主要力量。由于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对利益的追逐使学校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加工厂。学校过分注重选择、筛选,以选拔人才为首要目的学校教育成为应试的筛选装置。造成学校社会化职能窄化。当学校向某一方面职能倾斜的时候,学校职能内部之间出现冲突。造就了“政治动物”、“经济动物”,或其他形式的片面物种。

(三)照管职能偏失

正如伊里奇所说的“隐藏的课程”一样,学校各种职能背后隐藏着很多不被人所知的职能。随着社会、家庭、社区的需求,学校的非教育职能在不断延伸。如照管抚养职能,正如美国哈里·布雷弗曼在《劳动与垄断资本》中说的:“美国的社会如果没有它的庞大的‘教育’结构是很难想象的,而且事实上如人们近年来已看到的,即使某一部分学校关闭几个星期,就足以在发生这种事情的城市里造成一场社会危机。”照管青少年已成为学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工作。

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其照管职能更加凸显。撤点并校、整合资源而成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的职能,尤其是留守儿童居多的乡镇,学校俨然成为孩子们生活的家。留守儿童现象明显且人数不断扩大,学校在照管学生方面有不可懈怠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大多数寄宿制学校的照管职能仅仅体现在提供食宿和保证安全等方面,忽视了生命在其他方面的需求。

三、以“生命自觉”重塑学校职能

(一)以“生命”为教育的核心概念

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是教育。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研究以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并且选择生命作为研究现象的切入点,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③它是一项直接面向生命的事业,而且是为了促进人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的伟大事业。学校,作为

实施教育的主要社会机构,首先是要以“生命”为核心概念,将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渗透到教育之中。教育是对整个人的健全的教育,而不是某方面的畸形的教育,要关注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和方面。

叶澜老师认为,我们不能只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还应关注教育对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意义;不能把教育只看作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而是看作必须提升人的自我超越意识和能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创造力的过程;不能把个体之间的差异看作问题,而要当作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去开发。④转“弱化的个性化职能”、“窄化的社会化职能”、“偏失的照管职能”为“以促进人的生命主动地成长和发展的职能”,避免生命的工具化、分解化。时时刻刻以“生命”为价值取向。时刻铭记人是生命的载体。

教育,是生命之间彼此影响的过程,是生命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它承载着昨天,支撑着今天,憧憬着明天。只有生命的觉醒,才是教育的成功。⑤

(二)将“生命自觉”渗透到学校职能之中

在学校职能或扩大、或偏失的今天,学校职能的定位,需要用一定的价值取向来抉择。叶澜老师提到以“生命自觉”为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自觉意为“对自我生命、对他人生命的领悟,以及对个体生命所处外在环境的觉知和觉解”。“生命自觉”,旨在呼唤教育将“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渗透其中。以“生命自觉”为取向的教育则是“将以生命为核心的当代主流价值取向传递给学生”。⑥

学校,不是生产一批批相同物品的工厂,不是监管犯人的监狱。学校,应力使生命个体在教育中得到解放和发展,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人。对于学校职能来说,其主要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等方面渗透能,在施展职能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培养了学生“明自己、明他人、明环境”的自觉,学生是否感受到自主、自觉,主动寻求发展。当然,我们不能窄化生命自觉的主体,对于教师和管理者而言,也应培养、具备“生命自觉”。当“生命自觉”融入到教育之中时,“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渗透出生命自觉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可能由此生成一种基于生命自觉的眼光和视角,透过此种眼光和视角,观世界,看他人,思自我。生命自觉化为师生成长的内在力量,成为贯穿其一生的绵绵不绝的生命动力”。⑦

[注释]

①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元婴译.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60页.

②叶澜.教育要先读懂“人”.人民教育,2016.

③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教育研究,2004.

④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中国社会科学,2003.

⑤白钢,王迪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生命教育功能.东北师大学报,2013.

⑥李政涛.教育呼唤“生命自觉”.人民教育,2010.

⑦李政涛.教育呼唤“生命自觉”.人民教育,2010.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于突破中生成[J].教育学报,2013.

[3]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

[4]李政涛.教育呼唤“生命自觉”[J].人民教育,2010.

[5]李政涛.为育人价值的挖掘和转化而教[J].江苏教育,2012.

[6]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

[7]谢兰荣.学校职能再认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

[8]白钢,王迪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生命教育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2013.

中图分类号:G6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145-02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浅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