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天津市北辰区小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402)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临床观察
周莉 天津市北辰区小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40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均予以脐静脉插管,拍片确认末端位置后行静脉输液,1周后实施PICC穿刺术,拍片确认PICC导管末端位置后可拔出脐静脉导管予以静脉输液,观察患者的置管情况。结果:80例患儿均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76例患儿病情明显改善或者治愈后拔管,且细菌培养结果呈现阴性。另外4例患儿由于需转院治疗、回家休养,PICC置管7d后带管出院。80例患儿置管期间由于进行合理的针对性干预,未发生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过程中,要全面正确掌握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治疗干预方法,提高疗效。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插管 PICC 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是指体重<1500g,由于患者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需要长时间静脉营养及输注药物。脐静脉插管是一种新的临床应用技术,给药通道安全易操作,在新生儿窒息抢救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持静脉营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PICC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安全可靠,也较为常用[1]。笔者主要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3年6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其中男47例,女33例,胎龄27~37周,平均胎龄(32.5±3.6)周;其中阴道分娩56例,剖宫产24例;出生体质量:1.0~1.5kg,平均体质量:(1.2±0.3)kg;Apgar评分0~3分:重度窒息21例,Apgar评分4~7分:中度窒息35例,Apgar评分8~10分:轻度窒息24例。所有患儿经检查,均符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疾病、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1d内行脐静脉插管,具体方法:测患儿肩-脐距离确定插管深度后再加上1.5~2cm(为腹壁及脐残端长度),连接脐血管导管尾端、三通开关、5ml注射器,将5U/ml肝素生理盐水液充斥导管及三通开关,检查无空气后关闭三通开关。常规予以患儿脐周皮肤消毒铺巾,找出脐静脉将虹膜钳插入,插管前应去除管腔内凝血块。行注射器抽吸,维持血流通畅并用X线确定插管位置;连接管道作为持续输注。PICC置管方法:确定静脉、插管穿刺点,测量病人插管部位到上腔静脉长度,病人臂与穿刺点成90度,穿刺点至胸锁关节以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碘伏棉球螺旋式消毒上下各10厘米,左右到臂缘,消毒3次。更换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连接器、肝素帽及穿刺针,导管侵入生理盐水中。暴露预定穿刺部位,由助手在距离预定穿刺点12厘米左右扎止血带。更换针套,穿刺静脉见回血,向前推进插管鞘,缓慢推进导管至所需长度。回撤插管鞘,注入生理盐水,固定导管。做胸部X线检查,以确认导管位置。置管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好临床观察,科学规避相关注意事项,具体措施如下:
1.2.1脐静脉插管干预
①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患儿脐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外渗等感染,记录患儿的体温、肌张力等情况。②预防感染。整个观察过程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消毒,每天定时对患儿脐部消毒和更换敷料,用生理盐水冲管,1d更换1套输液器具。③输液干预。遵守输液操作规程,输液之前检查输液管连接情况并排干净管道空气,避免患者发生肺气肿,采用微量泵控制并结合患儿的体重、病情、胎龄以及药物性质确定输液速度。④防导管脱管。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干净利落,认真细致以及轻柔,防止牵拉输液管;操作后要检查脐静脉导管外露长度和厘米刻度,检查导管是否出现脱落,保证导管顺畅。⑤拔管。通常情况下该置管留置时间为1周,如果患者出现血栓等异常情况要立即进行拔除;采用生理盐水浸湿缝线并消毒脐部,缓慢拔出置管并用纱布进行覆盖,留取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
1.2.2PICC干预措施
①置管后要每天更换敷料,患儿病情稳定后改为1周更换1次,如果发现患儿穿刺口出现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更换。②更换敷料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敷料;观察导管外露长度和厘米刻度,固定时保持导管为“s”型。1周更换1次肝素帽或正压接头,避免发生血凝块。③冲管、封管临床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每隔8h采用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冲管;封管过程中要注意冲、封管液要现配现用,采用>10ml注射器。④拔管观察。导管留置时间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由主治医师确定,拔管时动作要轻柔,不能过于猛烈。穿刺点可使用敷料进行按压行封闭式固定。1d换一次药直到伤口愈合,观察置管是否出现破损,留取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置管情况、细菌培植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共有80例患儿均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76例患儿病情明显改善或者治愈后拔管,且细菌培养结果呈现阴性。另外4例患儿由于需转院治疗、回家休养,PICC置管7d后带管出院。80例患儿置管期间由于进行合理的针对性干预,未发生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不良反应,对患儿身体损伤小。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置管过程中,正确的导管尖端位置和有效的维护是成功置管、完成治疗的关键点,可有效提高置管留置时间[3]。脐静脉插管为深静脉插管,方便易行,留置时间长,便于后期观察,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PICC置管凭借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实际应用[4]。极低出生体重儿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注药物、营养物质,故其浅表静脉较细,易渗出,留置针使用时间短,容易发生外渗、皮肤损伤、输入液体渗透压受限等问题[5~6]。采用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使用,可有效完成患儿住院期间抢救、治疗,避免因穿刺困难影响抢救,也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可靠性高,可行性强[7]。本研究中患儿置管过程中予以了全面细致的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工作认真细致,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患儿置管成功率达100%,未发生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不良反应,为患儿长期治疗、营养供给提供了有效安全的静脉通道。
综上所述,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过程中,要全面正确掌握脐静脉导管及 PICC导管的治疗干预方法,提高疗效。
[1]吴俊超,杨静清,梁娣,等.NICU新生儿多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91-194.
[2]代洁.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4):325-326.
[3]于春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医院感染情况与临床观察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38-339.
[4]杜惠妍.联合应用两种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115-116.
[5]杨基龙,吴慧.脐静脉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3):202-204.
[6]吴俊超,杨静清,梁娣,等.NICU新生儿多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91-194.
[7]廖静,罗雁雁,余建明,等.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5,(38):272-272,273.
1006-6586(2016)05-0109-03
R473.7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