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锐
袁牧:“城市病”,病不在物而在人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袁牧表示,所谓的“城市病”,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首先进行了“物”的城市化,也就是说做了城市化的空间准备、产业准备和人口的集聚。实际上这种人口集聚和产业准备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城市品质、城市生活、城市公共服务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我们在过去三十年“物”的城镇化当中,从政策角度没有过多地考虑人的因素,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
胡安东:中国式扩城运动后果堪比迪拜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部主任胡安东指出,一座城市向不同方向发力扩城的事例在中国并不少见,在扩城运动的口号下,一座座“影子城市”在招商引资的吆喝声中不知吸引了多少眼球,背上奢侈造城和无度开发骂名的迪拜正遭受全世界讨伐,中国式的扩城运动风险其实并不比迪拜小。迪拜盖七星级酒店、奢华别墅的银子大部分来自外国银行,而我们身边一些大城市的投资极有可能来自国内银行甚至是政府举债。如果迪拜的无度开发是一种对外国银行和业主的预期透支,那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扩城运动将像吸盘一样吸纳更多财富流入投机炒房领域。
吴良镛:城乡规划不能“重城轻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认为,中国城乡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思想不容忽视。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对于特大城市地区,要促进生产力要素灵活流动和重组,在区域尺度上对特大城市过分集中的功能进行有机疏解,同时要提高中小城市和城镇人口吸纳和服务功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分布,有序流动,形成一种协调的城乡统一体。
周宏春: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应有之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周宏春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原有城镇化的升级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绿色城市化不仅要大街清洁、满眼绿色,更要城市生活井然有序又不失活力。随着城镇化由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高,今天的发展更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城市政府应创新理念付诸实践,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费支撑城镇可持续发展。
贾康:摆脱房价暴涨暴跌循环要从体制机制上突破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前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政策稍有放松,房价就暴涨,一些城市重启限购限贷政策后房价又回落,中国想要摆脱房价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突破,其中很重要的是正在立法进程中的房地产税。与以往只对城镇经营性物业课税的房产税不同,一字之差的“房地产税”课税对象将可能涉及所有房产。房地产税征税前提是搜集自然人的房产信息,比如一个人在全国有几套房产、价值多少等,这个过程目前非常困难。
莫开伟:土地财政不变,楼市虚火难除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认为,当前形成楼市“虚火”的这些一、二线城市,都是在政府去库存、鼓励民众购房、甚至不惜纵容楼市投机炒作等政策下才产生的,尤其这种鼓励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还催生了“首付贷”、不地道的房产中介等副产品诞生,更加剧了楼市虚火。只有尽快终结土地财政,加快税收制度改革步伐,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改革到位,消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楼市去虚火和挤泡沫才真正有希望。
任泽平:政策扶大压小利好债市,养老PPP落地有望加速
知名时评人任泽平认为,当前PPP项目不仅在地域分布上发展不平衡,行业分布也不均衡。从项目投资金额上看,医疗类PPP项目仅占2%,而养老类PPP项目金额只有1%。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但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国内养老行业并未规模化。随着深改组会议明确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未来政策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养老项目落地有望加速。
李松:注重细节设计,可使地采暖发挥最大效能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院技术总监李松认为,住宅项目中地暖应用最多,其在公建项目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大空间中。高大空间如果采取空调送风等方式,由于热压的作用热气会一直向上走,单纯靠热风无法保证人活动区域的温度,而地暖不像传统的散热器或风机盘管等存在设备更换问题。在做建筑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分集水器位置,确定地面装修做法,地暖管敷设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