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玲芬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月亮湾学前教育集团,浙江 杭州 310002)
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智慧的载体,教学活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智慧的发展。在《纲要》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的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要想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因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经常决定着幼儿的学习行为。”由此可见,教师掌握好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在《指南》中说到“对幼儿阶段性的评价要关注其相对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进步情况,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是,在目前的教学活动的评价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案例一:在“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请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能浮在水面上的小船。磊磊第一个制作好,教师便大声地说了一句“磊磊真棒”。过了一会儿,发现有多数幼儿制作出了和磊磊一样的小船,大家都在等待着老师的表扬。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一句话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想象力,造成了孩子们的模仿行为。活动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出现同样的效果。在孩子们进行操作后思考时,教师要认真观察,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思路,也不要大张旗鼓地肯定孩子们的创新。因为孩子好模仿,容易受到暗示,他们特别关注教师的态度,回根据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比较适宜的行为也许是做一个“观察者”,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恰当地精心引导和评价。在《指南》中指出“避免人为地设计情境和试题对幼儿进行评价”。
案例二:在某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发言,在上课请告诉幼儿只要举手就能得到老师送出的一个五角星。于是在上课是教师手中拿着五角星,只要幼儿举手发言,她就在起手背或额头上贴上一个五角星。这时候,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总有些高高举起的小手,他们争相想得到老师的五角星,小手就举的老高老高,嘴里还不停的在说“我来我来”“我会的,我会的,老师叫我”……这就使老师变的异常忙碌,她既要给举手发言的小朋友贴上五角星,还要管理课堂纪律,同时还要操作演示教具。幼儿能就更加的心急如焚,浮躁不安了,因为他们要得到发言机会,就必须等教师给获奖者贴完星后提问题,又生怕自己的星比别人少。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一味地忙碌着幼儿给幼儿贴小红星,使评价变成了机械而枯燥,也使幼儿的活动进程不断地被打断和干扰难以取得有效的活动结果。活动评价不是为了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出等级。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评价是为了调控幼儿的学习情绪,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已经能参与到活动之中,教师就没有必要每次都给予幼儿奖励。《指南》中“评价应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进行动态的评价。”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如一个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等。
案例三:在大班的一次家长半日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只要是孩子回答的正确,教师就会带领全班小朋友伸出大拇指说:“表扬表扬,xxx你真棒!”在活动中,只听见表扬的声音,“棒、棒、棒”声此起彼伏,累计达到了十几次。到最后,越来越少的人参加到表扬的队伍中,表扬的声音是越来越弱。
分析:在《指南》中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利用有针对性的、具有改进作用的评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要强调幼儿的成功来自于勤奋和刻苦,而不是表扬他们“很聪明”“脑子很好使”“很棒”。因为诸如此类的评价,忽视了幼儿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它可能使被表扬者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而逐渐放弃努力;也可能使其他幼儿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失去努力的方向。
除了有这些不好的评价方法,有些老师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如:在一次手工活动中,A幼儿小恐龙的制作,还有几个小朋友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自己的制作,教师对小朋友进行了表扬:“A幼儿的恐龙做的真仔细,把小恐龙的眼睛都弄的很好。”“xxx小朋友的刀工真是很棒,边缘剪的都整齐呀。”“还有其他小朋友也不错。”这时候得到表扬的A 幼儿看见旁边还有几个没有完成作品的小朋友说:“你们真笨,连这么简单的恐龙都不会剪,而且还这么慢。”教师听到A幼儿这样说应该马上对其进行批评:“你这句话说的让那些本来就弄不好的小朋友越加认为自己笨了,他们会失去对手工制作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以后都不想进行手工操作了。”A幼儿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感到很难为情,教师马上可以告诉他“你的手工做的那么好,你可以去教教他们。让他们也能做好小恐龙,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的。”于是,A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走向了那些还没有完成自己作品的孩子们。
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逐渐占主导地位,而批评成分也就越来越少了,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过多,以至于忽略了教育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使评价使去了针对性,影响了幼儿接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其实负面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当教师在进行负面评价的时候应注意“批评时机”的把握以及如何在批评后给予表扬、战胜困难、建立自信等。
由于每个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力和个性方面都是尽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对幼儿阶段性的评价要关注其相对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进步情况,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在一次跳绳活动中,发现很多幼儿小朋友都能连着跳上好几个,可有的小朋友还只是会单个的跳跃。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对他们进行这样的评价:“xxx小朋友你真聪明,很快就把跳绳的要领学会了,你去教教xxx小朋友吧,把你是这样学跳绳的方法告诉他吧。”对于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可以这样说:“xxx小朋友,你今天都可以从绳子这边跳到绳子那边,而且没有绊到脚呢。”“xxx小朋友,今天跳的比前几天要快了很多,下次争取能够连着跳上几个。”对于这样的评价,不但没有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而且还给他今后确定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在教育活动的最后,教师会对整节课幼儿的表现进行一个静态的评价,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评价应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进行动态的评价。
比如在《认识纸制品》的活动中,教师提问“纸制品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时,刚来园的A幼儿说:“纸制品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教师及时的对他进行了评价:“A幼儿刚来幼儿园就能大胆发言,而且还用到了“环保”这样的词,我们来给他鼓励鼓励吧。”A幼儿听后很自豪的坐了下来。教师的这种及时的动态评价,给了A幼儿很大的鼓舞,在整节课上,A幼儿听的都特别认真。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有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在这节课上大家都表现的很好,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纸的用途,了解了纸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举手,表现很好,希望下次大家能够继续努力。”这是一种静态的评价,不仅评价了幼儿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幼儿活动的结果,而且也对下次活动提出了要求。
总之,评价是指导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分析,生成新的教育内容,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方法,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教师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而对于幼儿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增进对幼儿的了解。我们应当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评价,学习新的教育评价理论,把握教育评价的规则,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