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水文化的自然生态观解析

2016-02-05 03:45席景霞贾昌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口古村落徽州

席景霞,贾昌娟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古徽州水文化的自然生态观解析

席景霞,贾昌娟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古徽州水文化在客观物质层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河流、水口、溪道、河渠、桥梁水磨以及与水相关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等,在精神层面则包括以水为载体形成的理水技艺、精神气象和文化特征等.从保护完好的徽州古村落水系,可以感受到徽州古人面对自然时怀揣的敬畏之心,审时度势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理水理念,以及始终如一的“天人合一”信仰.现代城市水景观建设应遵循自然和生态格局,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如水资源、气候特征及生态现状等.

古徽州;水文化;自然生态观

徽州,古称新安,自北宋徽宗时改新安为徽州,从此一直沿用至今.徽州曾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古徽州辖区处于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境内奇山丽水都令人拍案赞叹.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古徽州境内水系纵横,山泉飞瀑穿峡过洞,蜿蜒流转于崇山峻岭之中.清乾隆时有诗云“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诗中的新安即为地垮钱塘、长江两大流域的徽州.水资源的天然丰厚,为徽州水文化的形成并兴盛奠定了必然的根基.

1 徽州水文化概述

“水文化是全社会以水为载体共同创造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制度、习俗等在内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1]由此及彼,徽州水文化即徽州地区所有与水相关的物质现象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徽州水文化的形成,首先是基于徽州地区天然优厚的山水资源,其次与古徽州聚族而居的宗族体制和徽商的兴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再者徽州水文化的滋长与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人也息息相关.徽州先民信奉程朱理学,重视教育,且民风淳厚,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观念.从宋到清,古徽州可谓“人才辈出,鼎盛辐辏,理学经儒,在野不乏”,大范围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富甲天下”的徽商衣锦还乡后,都纷纷将雄厚的财力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亦商亦儒的徽商,自觉得将其上层知识分子的文学素养与哲学观念融于水景观营造之中,更提升了水文化的思想高度和意境追求.徽州水文化就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在千百年来的水景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概而言之,徽州水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客观物质层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河流、水口、溪道,及在历史生活中人们所创造的相关于水的物质财富,如堤坝、河渠、桥梁、池塘、水圳、水磨等,还有与水相关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等;另一个就是精神层面,以水为载体,通过人们的思考、提炼、加工所形成的理水技艺、精神气象和文化特征.如徽州理水文化中一直贯穿其中的“风水学说”和“天人合一”理念、以徽州山水为视点而衍生的文学诗歌和新安画派等.无论精神上或物质方面,徽州水文化都有着难能可贵的传承价值,对当下城市或乡村生态水景观建设都有着直接的参考启示作用.

2 徽州水文化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

徽州水文化内涵丰富博大,尤其是在自然和生态方面的理水智慧和高超技艺可谓叹为观止.从保护完好的徽州古村落水系,观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徽州古人面对自然时怀揣的敬畏之心,审时夺势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理水理念,以及始终如一的“天人合一”信仰.古人以其豁达有度的心胸智慧留给今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世界,期望现代人能从中获得如何面对和营建自然生态的启迪.

2.1 徽州水文化敬畏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识

徽州先人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尊崇,指引徽州人对巍巍自然充满敬意与爱惜.“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早在《周易》篇章里已初具雏形,中国先人早已认识到“天”和“人”之间的密切关联,认识到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顺应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趋势,才能保佑万民平安.在高深莫测的程朱理学浸润下,徽州人借自然山水的造化,把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世俗化、艺术化,融入到徽州古村落的一山一水、一房一瓦,把人看成是自然母体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共存共享有一定的原则定律.徽州先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无处不在,他们对山形水势有着深刻而朴素的理解,期望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保障子孙发达昌盛,祈求千秋万代富贵安康.

徽州山陡谷狭,丘陵起伏,河岸险要,开阔平坦地带极为稀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徽州土地之金贵稀有令人难以置信,“乡田有百金之亩,厘地有十步之金”(《歙县志》),人们对土地的珍惜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节省土地,保证耕地面积,古村落一般都依山傍水而建,而且所建屋舍大都楼上架楼,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在徽州古村落环境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对水系的巧妙利用和保护,也体现了徽州水文化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和敬畏.古村落大都寻水而建,水系或傍村相倚,或穿村而过,也或者纠缠交错、融为一体,村落所建水口、水塘、水圳、水街、水院等更是把人与水紧紧联系在一起,更有许多村落名称因水而得名,如屯溪、花溪、林溪、碧溪、竹源、泾川、鱼梁、桃花潭等等.有俗语说:徽州人“宁可食无鱼肉,不可居无好水”,徽人把水视作关乎荣辱兴衰的命脉,他们巧思妙想的把溪水、泉水引入村落庭院,几乎家家有清水,处处是水景,这样流水便可与他们朝夕相伴.

2.2 徽州水文化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意识

徽州水文化的兴盛,离不开徽州上好的山水福祉,徽商的“贾而好儒”及徽州宗族的聚族而居,其中水口的建设布局是其重要内容.徽州水文化中对于自然的顺应和保护理念,从众多古村落水口中便可窥见一斑.

2.2.1 古村落水口为最佳的良性生态环境示范空间

水口,是自然与人文整合的典范,是生存和谐的创举,更是徽州人对人居生态环境优先保护的最原始范例.徽州水口形态蜿蜒百变,其营建大约在村落选址之时便已有所考量,一般依形就势选择山脉转折、两山夹峙,或水流曲折地带,不管设在村头或路口,都是村落里最引人注目的风景.水口是徽州水文化注重生态平衡的典型空间,其构成包括山、水、树三个要素,一般遵循“前有朝阳山,后有倚龙山,溪水似玉带”,为“狮象把门,园林锁口”.理想的水口追求“两山对峙,涧水环匝村境”.其山,重形定势,旨在富有“龙脉”之象;其树,重翠养气,以葱郁茂密的银杏、松树、樟树、榆树等为主;水,则是水口布局的灵魂.水口的形态完全取决于水的形状面积,水口处一般会引水凿池,形成一泓或几汪开阔的水面,将天光云色一应美景尽收其中.村落水口的整体规划营造,可以说是以追求生态平衡为其最高宗旨.地处村口要塞的水口融汇远山近水,集亭台楼阁、晴空绿荫于一体,不仅美化了村落人居环境,为人们开辟了交往休憩的公共空间,更为村落筑起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兼具防风吸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多项生态功能.故而,古村落水口可以被视为展现徽州水文化自然生态观的最佳示范空间.

2.2.2 宗族乡约的生态保护措施

徽州的宗族社会与乡约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上升为理性的保护规定和条文,有效的约束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徽州宗法制度是一种世袭的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管理制度.它以社会管理的普遍性、贯穿人们生活的彻底性和宗族传承的完备性著称于世.”[2]除了对人的封建约束之外,宗族礼制对水口园林的兴建及保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徽州各名门望族都视水口为宗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寄托,极为重视水口的营建和保护.类似的生态保护条文在徽州文献中有很多记载:如祁门渚口村为倪氏宗族聚居地,为了保护山林,所有山场“只准鸟兽飞过,不准刀斧入山”.“不论何人乱砍滥伐山林,一律严惩不贷.盗砍山林者,要给被砍山坡上的树木披红(即用红布缠树),在盗砍树木的地方烧纸箔,读祭文,表示认罪;还要五花大绑,燃放炮竹,游街示众.”[3]文中的规定体现了宗族乡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有效制约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培养了人们爱护山水树木的生态保护自觉,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另外,现在古村落中仍有遗留的“碑禁”,也对生态保护有所明示.“碑禁,是指宗族或邻族自发相约制定的村规民约.”如道光十八年(1838年),祁门县渚口村乡滩下村的“永禁”碑条文:“一禁:公私祖坟并住宅来龙,下庇水口所蓄树木,或遇风雪折到,归众毋需私搬,并梯桠杪割草以及砍斫柴薪、挖桩等情,违者罚戏一台.一禁:公私兴养松、杉、杂苗、竹以及春笋、五谷菜蔬,并收桐子、采摘茶子一切等项,家、外人等概行禁止,毋许入山……倘有徇情查出,照样处罚,报信者给钱一百文.”[4]黟县西递上村至今保存三块禁碑.这些警示碑对约束村民爱护环境、遵守乡约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从文中可见,通过宗族乡约的条文约定,使得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让自然与人共生共荣成为潜意识行为.

2.3 徽州水文化适当利用与改造自然生态审美观

谈及徽州先民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与改造,便避不开盛行于民间的“风水之说”.自古以来,史上就有“风水之说,徽人尤重”的说法.古徽州人在村落的选址上极为讲究风水,对山形水势提出种种要求,都是为了追求吉瑞祥和的征兆.除此之外,在水口的设置上也尤其注重风水.按照民间的说法,水口乃地之门户,故有“入山寻水口,登局定明堂”的说法.水口不仅是村落的门户,也是村民对命运的一种精神寄托.风水理论认为水是财富运气,徽州人视建水口为创基业,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美好愿望.

徽州人费尽心思得卜地而居,建造房屋,在骨子里是想追求人与天、自然与社会、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如黟县《湾里裴氏宗谱》卷二“鹤山图记”:“鹤山之北,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实;后有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卜筑与是,以为发祥之基”.《西递胡氏壬派宗谱》载:“壬派五世祖道经西递铺,见其山多拱秀,水势西流,爰偕堪舆家入西川境,遍观形势,有虎阜前蹲,罗峰拱秀,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4]从上述族谱可以看出,人们希望利用风水的说法寻求理想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有助于人们实现生活中诸多祈愿.但事实上,自然也是有不足和缺憾的,面对这种缺憾徽州先民进行了适当的补救和修复,当然这种补救和修复也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的.在众多环境改造的举措中,引水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引水补基”源于风水中对水的重视,蒋平阶《水龙经》云:“水积如山脉之注,水环流则气脉凝聚,后有河兜,荣华之宅;前逢沼池,富贵之家.左右环抱有情,堆金如玉.”[5]水口的营建在徽州古村落中尤为重要,大多数水口是在绝佳的自然条件基础上稍加改造而成,如唐模水口、龙川水口、雄村水口等;但也有一些水口是在利用有限的自然条件基础上,主要依靠人工设计改造而成,典型的范例就是宏村水口,宏村水口的主要构成水体月沼和南湖都是人工水系的杰作.宏村先辈利用邻近的水源优势西溪,与村落南高北低的地势,修建了拦河石碣坝,并开挖水圳引水入村,在村落中央和南部各挖出一小一大两处池塘,最终水系由南而出.

千百年之后,宏村的潺潺流水依然清澈灵动,其理水智慧仍然为后人所赞叹并借鉴.究其根本,我们的先人在为自然水系实施改造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依形就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循环、流动等方法施以合理的引导弥补,最终达到完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3 徽州水文化自然生态观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在高楼林立、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里,人们对美好人文生态环境的渴求愈发迫切.在众多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宏图中,城市水景观建设更是受到万民瞩目.水景观不仅能够在精神和视觉上给人以愉悦享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能为城市形象、城市生态和发展潜力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城市水景观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最主要的经济、自然资源的无端浪费及生态环境破坏两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徽州水文化的理水智慧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现代城市水景观建设要遵循自然和生态格局,不要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在追求城市环境美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如水资源、气候特征及生态现状等,“所谓‘道法自然’,人可以建城挖湖开河,但若无老天降雨量帮忙,而空气又干燥蒸发量大,仍是枉然.”[6]尤其是干旱缺水城市,不具备建设大型水景观的条件,应把节约用水放在首要位置,建议开发节水的小型水景观,而不是忽视水资源短缺的自然现实,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和资源建造人工湖或大型喷泉广场,在人造景观高昂的运营、维护成本不断的挥霍之后,最后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片偶尔喷水或不喷水的喷泉,水体污浊或没有水的人工湖,如果这样,水景观最终只会成为城市的负担.

其次,现代城市水景观建设要本着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创建出能够自我调节和持续发展的水循环系统.“水文化建设要正确认识人与水的关系,只有达到人水和谐,水文化才能具备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要改变以往过多强调改造自然的传统观念,树立人与水同属自然生态系统的思想,约束各种不顾后果、破坏水生态环境等行为,实现人水和谐共处的现代文明,为水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7]事实证明,只有理性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在开发水景观的同时,要有相应面积的绿色植物相匹配,创建相互依存的生态体系.水口之所以被视为最佳的生态环境示范空间,最根本的就是其山、水、树三位一体的营建理念,水与植物形成一张互相交织的网,不仅能从审美上创造美的城市环境,还能起到调节水边区域的小气候的作用.

4 结 语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任何盲目、急功近利、不理性、不科学的水景观建设到最后都会出现越来越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在底蕴深厚的徽州水文化中,我们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建设城市水景观,不可盲目扩张,更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像徽州先民那样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清醒认识到所在地理环境资源的优势和缺憾,因地制宜的适度利用、开发和保护珍贵的生态资源,那么自然必将与现代人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1] 方翔咏.水文化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3(17):22.

[2] 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觉民.中国名村风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4] 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岳毅平.论徽州园林的生态价值观[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161-165.

[6] 徐智麟.“水城”概念浅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26(2):1-4.

[7] 王伟英.论水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措施[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62-65.

On Natural Ecological View of Water Culture in Ancient Huizhou

XI Jing-xia, JIA Chang-juan

(School of Arts, Chaohu College, Chaohu 328000, China)

The objective materials of ancient Huizhou water culture mainly includes th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rivers, inputs and outputs, streams, canals, bridges, water mills and behavior standards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lated to water, while the spiritual contents include the stuff carried by water, like management skills, spiritual meteorolog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etc. The well-preserved drainage system of ancient Huizhou reflects the Huizhou ancients’ respect to the nature, their managing concept of “nature conforming” and their consistent faith of “nature and humanity”. Modern urban wate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hould follow the natural and ecological patterns, taking the city's own natural condi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such as water resources, climatic features and ecological status, etc.

ancient Huizhou; water culture; natural ecological view

2015-11-24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项目(SK2016A0633)

席景霞(1980-),女,河北无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与绘画创作.

G07;K928.71

A

1008-536X(2016)06-0010-04

猜你喜欢
水口古村落徽州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人
培中古村落文化
水口、水口环境与风水(下篇)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千年沧桑话水口
光影视界
断裂与传续:元代徽州路仕宦家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