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阳 杨友华 崔具云
血站文化构建面临问题与对策建议
◆王朝阳杨友华崔具云
【摘要】相比医疗卫生机构,血站的文化建设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业务单一、社会公益性强等特点。阐述了血站文化构建的积极意义。指出血站文化构建存在盲目套用企业文化,将血站文化等同于血站精神,把血站文化简单理解为娱乐化及文体化等问题。从增强血站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建立创新性血站文化,发展标志性血站品牌文化,打造特色文化载体,加大员工双向培训力度,宣传无偿献血先进典型等6方面,提出了血站文化构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血站文化;精神文明;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First-author's addressBlood Bank of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Ili,Ili, Xinjiang, 835000, China
当前,血液事业正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在更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构建血站文化,对于加快血站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促进血液事业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1为实现血液事业的整体跨越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持
血站文化是现代化血液管理制度的有效载体,是促进血站事业发展和培养奋发向上精神的时代特征[1]。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工作逐步深入,给血站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行业特色。开展无偿献血,打造血站文化,既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又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开展无偿献血,是新时期血站文化和血液管理工作的特点。
1.2为形成血液事业的价值理念提供理论支撑
血液事业的价值理念归根结底即血站精神。血站精神是血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2]。树立什么样的血站精神,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文化基础。血站文化构建有利于血站精神的培育。从血站文化高度,引导血站精神树立和管理观念与时俱进,摒弃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和观念,树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时代血站精神,方能促进和改善血站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提高血液事业发展水平。
1.3为推动血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前进方向
血站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血站价值观与血站精神能够为血液事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正确方向,为血液事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用统一的文化统领和指导血液工作者,把血液工作者智慧凝聚到血站文化中,才能共建创新型血站。血站文化不是影响血站事业发展的最直接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因素。血站文化构建尤其是观念创新,对血液事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血站文化的积淀和创新,成为一个时期内血站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1.4为提升血液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搭建传播平台
血站工作作为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更多地被赋予了公益的特征。除要做好采供血常规工作外,更多地是要做好无偿献血普及、宣传和动员工作。血站文化建设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明确每项文化活动开展意义所在,最终目的落脚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和血液事业健康发展上。采供血事业必须通过血站文化来向社会传递声音,展现血液事业软实力,向外辐射无偿献血事业的魅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血站良好形象。
1.5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根基
血站文化是血站发展的灵魂所在,对员工的行为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员工服务质量。血站文化对血站职工具有鲜明的激励性、教育性和导向性,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血站文化,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自觉规范其思想、道德和行为,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构建血站文化是锻造优秀员工队伍的有效途径。
2.1盲目套用企业文化
随着时代变迁,采供血机构更加注重倡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除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外,文化战略已被摆上重要位置。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或走很多弯路,如一些血站文化建设随意套用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理念和方法,不加以创新性吸收、利用,导致文化建设平庸,缺乏自己的清晰的思路和目标,最终使血站文化成为摆设,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2.2将血站文化等同于血站精神
血站文化是实现管理的目的,精神因素对血站内部的凝聚力、工作效率及血站发展固然有着重要作用,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血站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队伍管理、行业文化等工作中,协同作用。血站文化是指血站职工在长期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采供血人员共同遵循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血站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贯穿于血站管理全过程,因此,血站文化不能脱离血站管理。
2.3把血站文化简单化、娱乐化
认为组织文体活动及体育比赛等,就是进行血站文化建设。诚然,血站文化建设包含了文体活动,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更主要、更深层次地是确立血站价值观和血站精神,并使之深入人心。仅仅把文体活动当成血站文化,会使血站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无法体现真正的文化内涵,失去了其推动血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先进的血站文化是血站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更是血站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站文化的力量主要通过管理者和员工行为影响表现,体现在血站环境布置中,体现在献血者宣传中,更体现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必须从个人做起、从基础做起。
3.1增强血站文化的社会认同感
血站文化是让社会公众认识和感受血站工作的最好载体。血站文化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所蕴涵的价值理念、精神境界和思维方式等要通过有效方式,才能渗透到受众头脑中。要加大血站文化宣传力度,一方面让员工认可和共勉,另一方面让社会了解、认识和接受,努力培育社会支持并认同血站文化的良好氛围。如大力开展血站开放日和文化联谊活动,让公众走近血站、了解血站,充分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展示血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光辉业绩,通过专题形式展示社会关注的采供血发展、血费报销政策、互助金管理等工作。通过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血站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观,让员工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展现出血站文化的魅力。
3.2建立创新性血站文化
血站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其创立、发展时间较短,缺少可以直接借鉴及运用的完整的文化建设模块和程序。创新是血站文化发展之本。自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公众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表明国民素质在逐步提升。血站文化建设必须切合这种发展潮流,准确把握时代节奏,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责任担当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奉献精神宣传,激发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有的放矢,准确把握主旋律和舆论导向。
3.3发展标志性血站品牌文化
血站文化建设理念是“爱心、诚信、为民、和谐”。血站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奉献和爱心。血站文化必须紧紧围绕血站发展、血液安全,做好宣传和服务,促进血站工作持续稳步发展。这是血站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使命。要充分发挥血站文化的铸魂、塑型作用,提炼概括血站精神、站训,给员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约束,从心灵深处引起共鸣,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树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伊犁州中心血站结合站训和血站精神,以“崇德修身、向善向上”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将“忠、孝、善、敬”的“孝”文化与“爱、德、技、行”的“德”文化融入职业道德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以科室职能为依托,大力培育科室文化,张贴科室服务格言,引导职工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提升了血站形象。
3.4打造特色文化载体
在血站文化建设中,不断丰富血站队伍的观念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血站独特的文化观念及价值理念的有效手段。血站要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紧紧抓住“文化建设凝神聚力”的无形之手,精心设计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活动载体,通过一系列健康向上、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树立“领导有理念,单位有精神,科室有文化,个人有航标”的血站文化新形象。通过家属联谊会、献血者联谊会、新春联谊会、职工趣味运动会、读书沙龙等,充分调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沟通和了解,增进友谊和关爱,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充实和提高生活态度、道德规范、行为取向的职工文化,最终推动员工整体素质提高。
3.5加大员工双向培训力度
培训活动要从思想培训和技能培训两个角度进行[4]。思想培训是要求员工对血站的历史、理念、服务宗旨、规章制度等有统一认知,从思想上接受血站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工作、生活,时刻为血站利益着想。技能培训是对员工的基本技能、服务水平等开展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践,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使其感受到自身发展和提高,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3.6宣传无偿献血先进典型
传播精神文明是血站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弘扬血站文化,要紧紧抓住无偿献血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集中献血活动,激发公众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现无偿献血和文明创建活动双赢的目标。要积极做好无偿献血公益性宣传及献血先进典型跟踪报道,营造踊跃参加无偿献血、献血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在宣传无偿献血时,把宣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互助保障和免费用血待遇等结合起来,树立互助互利理念,推动公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邓天奎.构建和谐血站文化之浅见[J].卫生政策,2006(12):57-58.
[2]谭华,胡小娟.搞好血站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血站[J].内蒙古中医药,2008,19(10):73-74.
[3]董向东,李铨,杨通汉,等.关于构建血站文化的思考[J].中国保健,2008,16(15):618-619.
[4]邓峰,高建民,吕菊红,等.公共卫生管理的新视角协作性公共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115-118.
[5]刘兰辉.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1.
修回日期:2016-01-13
责任编辑:吴小红
DOI:10.13912/j.cnki.chqm.2016.23.4.33
通信作者:
王朝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血站站长
E-mail:zhaosuliuying@163.com
收稿日期:2015-10-1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Blood Bank
WANG Chaoyang,YANG Youhua,CUI Juyun.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6,23(4):102-104
AbstractCompared with other medical institutions, culture of blood bank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started, rapid development, unitary business, social public welfare. The study described the positive meanings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blood bank. The problems in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blood bank included blindly applied corporate culture, being equivalent to the spirit of blood bank, taking it as simple entertainment, et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blood bank were proposed from six aspects: enhancing social identity,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conic brand,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arrier, increasing two-way staff training, publicity of typical volunteer blood donors.
Key wordsCulture of Blood Bank;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王朝阳杨友华崔具云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血站新疆伊犁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