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视角下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研究

2016-02-04 19:40毋洪飞
武术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养生太极拳

毋洪飞

摘要: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系统分析法等,以太极拳的技理特征和传统养生思想文化为理论基础,将太极拳中有益于养生的技术成分进行分析,从文化学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探研太极拳养生思想的魅力。在理论上实现太极拳养生思想的现代科学语言转述,进而构筑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探寻太极拳养生思想的价值,使太极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关键词:文化视角 太极拳 养生 思想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23-02

1.前言

现代人的保健方法大多停留在形体方面,但是,真正的养生应该充实在生活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品德修养、运动健身和日常生活起居。特别是在现代人们崇尚传统运动养生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运动是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所以,系统的构建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对太极拳养生思想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业已成为时代的重任。

2.文化视角下太极拳养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太极拳养生思想的含义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传统养生思想与传统武术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太极拳运动为主要形式,运用道家、儒家和中医养生的观点和方法,把太极拳在修身、运动和日常生活一系列养生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当代人养生的指导思想,包括修身养生、运动养生和生活养生。

2.2太极拳养生思想的形成

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认为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王庭。据他考证,陈王庭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收集和研究民间武术,加以继承和创新。陈所创拳,结合了导引、吐纳、经络学说、阴阳学说等使其拳术具有柔化刚发的力量、缠绕运转的缠丝、阴阳、虚实、柔刚俱备等特点。始创有一百零八势,谓之“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似乎早就预示我命在我不在天。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太极拳“不丢不项,勿自伸缩”和“不丢不顶中讨消息”的特点,始终使其与时俱进,紧紧顺应人的需求而变化。这些理论基础奠定了太极拳拳理必然蕴含着养生思想,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思想也初露端倪。

2.3太极拳养生思想的发展

在100多年前,太极拳的发展重在技击方面,而近百年来则由技击偏向于竞赛和医疗方面发展,至今更偏重于养生保健功能的转变。各式太极拳发展到目前,尽管在架势上和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锻炼的原则和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锻炼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陈鑫的《太极拳图说》将意、气、经络等融入太极拳丰富发展了太极拳的养生理论。而之后的各式太极拳更是提倡和顺应保健医疗的要求逐步的完善这一理论和实践。

2.4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

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吸纳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立德、养形、养神、养气的观点,提出太极拳修炼应当遵循修德以“修身养生”、“运动养生”、养神以“精神不散”、养气以“气息绵绵”的原则,且四者兼顾,无有偏废,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追求“生命长久”的目的。

3.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

3.1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王兴华等在《太极拳养生保健作用探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太极拳养生保健作用,他们认为长期练习太极拳,能使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数目增加、弹力纤维增粗,从而增厚血管,使得动脉血管保持良好弹性,对防治老年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中科院的科学家从心电图的测试中发现,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心脏机能得到改善(有效率为86%显效率为40%)。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柔和,可以增加脑动脉的血流量和供氧量同时可以加快脑内有效物质的吸收和排出,这有利于改善脑神经的过渡兴奋或抑制,也可以治疗一些因脑神经功能性退变而引发的疾病,或者改善一些慢性疾病。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练习者太极拳的运动方式使得肌肉、关节和软组织得到锻炼,从而有效避免弯腰背、关节变形,行走不便,并对骨骼畸形、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董会芳在《太极拳健身机理探析》的研究中提到,呼吸时小腹微微凸起,这样内脏与胸腔隔膜的按摩更利于锻炼五脏六腑。太极拳的练习还需气沉丹田,要求气往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通过横膈肌的升降使呼吸走向细、匀、深、长,促进胸廓开合。测量表明,腹式呼吸使肺的通气量大大增加,横膈肌每下降1cm可增加通气量250-350ml。保持了“腹实胸宽”的状态,既把胸部运动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胸部宽舒而又充实。因此,长期坚持练拳的人呼吸频率减少,肺脏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好。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面色红润,同时也增强了各脏器的功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长期太极拳的练习,使外周血免疫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上升。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还可以对人体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产生有益的影响阳。袁金宝等在《太极拳对中老人健身效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中认为,长期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免疫功能、心理健康水平、运动机能、细胞因子及血脂代谢功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是中老年人群理想的锻炼方式。

3.2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在现代社会之中人们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惑后,他认为太极拳运动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调节有着独特的作用。人们通过太极拳的习练,可以使习练者达到返璞归真自然境界并能缓解控制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同时研究还得出,太极拳运动产生的刺激能量占据了意识的全部活动,人脑“无暇顾及”来自外界其他方面的刺激,中止了人脑与外界不良刺激事件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驱散了其他刺激产生的注意。进行一次太极拳练习,相当于实施了一次自我心理调节。在习练的过程中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对大脑功能的调整,有利于习练者的心理健康。国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太极拳运动是当前较好的一项通过形体运动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国内也曾有报道,太极拳运动对调节人的非健康心理有良好的效果。随着锻炼年限的增长,心理水平逐渐向健康方面提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习练太极拳能够降低人对内部情绪和外部刺激的干扰,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烦躁等不良心理逐渐得到调整和改善”。此外,太极拳运动对人的各种不健康情绪的康复效果显著,说明通过太极拳习练能够调节精神,使练习者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健康的心理达到恬淡舒适和神态清明的状态。

3.3从文化学角度研究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国内一些知名学者从文化的视角,阐述了太极拳的健康文化系统,并且将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分三个子系统,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养生。运动健身子系统主要适合青少年、中年人群,运动养生子系统主要适合老、弱、病人群,运动健心子系统连接其他两个子系统,适合运动健身也适合运动养生。在现代太极拳运动之延年益寿篇里又论述了,为“心静体松”、“气遍身躯”、“足定根基”和与之对应的太极拳健身文化内涵寻到了科学论据,为与之相应的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归纳了论点,为“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搭建了论证的初步框架,并且尝试性地对太极拳健身文化作了现代语言表述的科学诠释。郭志禹在《太极拳养生文化考》一文中提出“养生”内涵大至优化生存环境,小至每餐饮食等改善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太极拳是一项“动中求静”的运动,它对坐忘、心斋、心养、坐禅、面壁、静坐等几千年来以“静”为主的静功养生是一种挑战;太极拳养生是发挥太极拳养生内涵,指导人们养生活动的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并提出太极拳理论主要是引进周敦颐、朱熹学说“太极”范畴的植入,不仅受先秦儒家思想的渗透,也备受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的观点。华北水院的冯振奇认为,道家的养生思想文化、方法和中医理论对太极拳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有相关的联系,阐明了太极拳运动中的阴阳与虚实、无为与无不为、恬淡虚无、万物归一的哲理内涵,辨析了太极拳的根本作用是养生健体、元气的培养和稳固根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立新说,中国人对于生命、健康的认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概念、范畴内解释的,它最终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吸纳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立德、养形、养神、养气的观点,提出太极拳修炼应当遵循修德以“大德必寿”、练形以“形体不弊”、养神以“精神不散”、养气以“气息绵绵”的原则,且四者兼顾,无有偏废,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追求“生命长久”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养生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