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悲剧频发引起的教育反思

2016-02-04 08:41婷*
山西青年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就业指导悲剧

杨 婷*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大学校园悲剧频发引起的教育反思

杨婷*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教育的普及率也相应提高,然而,大学校园内频频发生的悲剧则将大众目光引向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本文给出了几点教育反思:增加心理课程;个性化就业指导;定期的社区服务。以期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大学;校园悲剧;教育反思

在过去的30年间,大学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为最终进入大学做准备。之前的“高考”有一个形象的昵称:“独木桥”,可见在当时,高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这座“独木桥”最终指向的是一份国家分配的工作。而在过去的10年间,大学疯狂扩招,规模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入学率达60%,我国一年所需的学术型人才仅有10万,但缺有50万研究生涌入社会。高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期望等方面均与社会脱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园悲剧日益频发,而原因多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情感纠纷。这些无一不指向现行的教育体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可以使大学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心理课程必须设置。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书,更在育人!国内多数大学对学生采取“放羊”政策,只管上课,而课后对学生关心甚少。有的高校一个年级仅有一名辅导员,对于所管理的二三百名学生绝大多数不认识,更不必提及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掌握了解。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所不同,生活条件也有一定差异,因而不平衡的心理时有发生;此外,大学老师一般上完自己的课程就会离开学校,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也是无处求助,辅导员事情太多,顾不过来,加之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往往会造成“挂科”的结果,一旦“挂科”就意味着补考,补考不过就有可能重修或留级,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大学恋爱也非常普遍,但由于大学的特殊性,各种变数都会发生,对于只身在外上大学的诸多学生而言,恋人往往是其在一个陌生地方的感情依靠,而当有一天其中一方不愿维系这份关系或不能维系之时,另一方会觉得接受不了,进而有可能做出极端反应,这类事件在大学里也时有发生。因此,不管从哪方面看,学生的心智多多少少还是不够健全,需要正确的引导。所以高校迫切需要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并定期为心理有波动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积极乐观的生活。

其次,必须要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大学的作用除了“教书育人”外,还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人才”指的是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优秀人士。但很不幸,国内高校鲜有能做到这一点的。学校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应专业的课程学习,考试通过即可。这样一来,在校学生追求的也仅仅是不挂科,因此大学培养出来的都是一批批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通宵看书,60分万岁的没有真凭实学的“伪知识分子”,而其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刚入校的大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及之前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后突然进入到大学这样轻松的环境中难免会心理放松,认为终于熬出头了,都会先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但同时,在大学里没有人给这些学生对应的就业指导,导致多数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毫无目标,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何去何从,只是沉溺在大学的美好生活中,最后毕业时才发现工作是那么难找,自己没有多少符合条件的选择,这时,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会让很多学生心理发生巨大波动,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高校在一入学就应该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就业期望,并帮助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学生期望职位的要求,并一一鼓励学生达成。这样一来,学生的大学生涯将不再漫无目的,学生每走的一步都是朝着自己未来工作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问题会大大减少。

此外,定期的社区服务也能对学生心理调节起到积极作用。在国外,很多大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包含社区服务这一项,更有的大学将社区服务设置成一门必修课,未通过者不可毕业。如此设置有其合理之处。大学像一座“象牙塔”,保护了学生的同时也将学生与外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隔离。学生只知道校园里的和谐,却很少能了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多数学生缺乏的是待人接物的能力。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找工作被骗的不在少数,因此,定期的社区服务一来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所了解,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二来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与人相处的技能,见到的人和事多了,心境相对来说会变得平和,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应该让大学生定期进行社区服务,并进行相应的书面反馈。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大学生心理问题迫在眉睫,不可忽视,因此,高校应尽快采取措施调整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学生心理进行正确疏导,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

[1]车文博,张林,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03).

[2]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2).

[3]王振宏,吕薇,杜娟,王克静.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7).

杨婷(1988-),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口译,笔译。

G521A

1006-0049-(2016)16-0136-01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就业指导悲剧
伟大的悲剧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